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為了台灣下一代,絕對不能侷限代工思維!」 為何鴻海要做電動車? 劉揚偉提這4個原因

「為了台灣下一代,絕對不能侷限代工思維!」 為何鴻海要做電動車? 劉揚偉提這4個原因

劉煥彥

科技

東森新聞提供

2021-02-28 10:15

鴻海(2317)股價從去年12月開始上攻,過去三個月累計大漲36%,今年1月更一度攻上125元的多年新高,最大原因就是鴻海10月發表了電動車平台MIH,2020上半年也與裕隆成立電動車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讓外資圈對鴻海未來展望大大改觀。

鴻海長期給外界印象就是代工組裝,特別是iPhone,為何高調宣示進軍電動車市場?

董事長劉揚偉在昨(27)日播出的《老謝看世界》電視節目中提到,2019年中他接掌鴻海後認為,台灣產業界必須擺脫所謂「茅山道士」(毛利率僅3~4%)的長期低毛利宿命。

鴻海分析全球產業前景後認定,未來5~10年全球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又能結合鴻海40年來發展出的專長,就是鴻海未來10~20年要走的路,而電動車就是其中之一。

 

年複合成長率高 後進者才有機會

 

劉揚偉說明,上面提出的三大篩選條件中,之所以定出3000億美元是因為市場規模要夠大,而年複合成長率高「我們新進入的人才有機會,如果是低的話,進入的人就沒機會,原來的人就占據那個市場」。

 

他指出,鴻海從這三個條件挑選出三個產業,第一就是電動車,「電動車在2025年有人估大概是6000億(美元);第二是數位健康,在2025年大概有5000~6000億(美元):第三是機器人產業,將近3000億(美元)」,且三者的年複合成長率大約都25~30%。

 

無人車就是機器人 EV與機器人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與機器人其實關聯不小。

 

劉揚偉說:「你看無人駕駛的車子,其實是個機器人,那個機器人就是專門載人的機器人,它還是一個機器人,所以機器人跟EV(電動車)其實息息相關。」

 

台灣要跳出代工思維 就是要創造價值

 

對於他接掌鴻海後對於未來的期許,以及台灣產業界的下一步,劉揚偉也分享了他的觀察。

 

「我們過去在GDP很低的時候,可以參與的生意型態就是代工,造就了很多代工成功的產業。(台灣)產業本質就是代工,所很難跳出代工、成本競爭的思維。」

 

「為了下一代,我們絕對不能夠再侷限在代工思維。(台灣)要到(人均GDP)3萬美元,我們要賺更多的錢,唯一方法就是創造價值。」

 

「那我們如何去創造價值呢?我思考出來就是,在EV裡面去打造平台。」

 

鴻海要做B2B電動車平台 不做B2C整車

 

2020年鴻海公開MIH電動車平台,高調宣示進軍電動車後,外界不免期待何時有鴻海品牌的電動車在路上奔馳,但劉揚偉多次強調,鴻海不會做整車,也就是不會踏入B2C的電動車市場,而是做B2B。

 

他在節目上也說:「為什麼我們沒有想到說去造車呢?造車對整個台灣的產業來講,做B2C的造車不太合適,因為台灣的市場規模不大,而且有那麼多車廠在競爭,它沒有國內市場支撐這個品牌,就很難走出去。」

 

「但是B2B或是B2G(企業對政府),就是台灣產業擅長的。如何把它轉成B2B?做平台啊!平台的對象就不是消費者,車廠會是我們的目標客戶,那就變成B2B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動車之外,2019全年營收超過5兆元台幣的鴻海,已經把汽車零組件列為四大重要成長動力之一,產品橫跨車規強化玻璃、智慧座艙元件、車身結構體,以及車規線材及鏡頭等。

 

汽車零組件去年貢獻近百億營收 2025年上看兆元

 

汽車零組件2019年只貢獻鴻海集團近95億台幣營收,但劉揚偉在去年8月法說會上回應法人提問時預期,這塊事業可望在兩年後加速成長,「目標放在2025年,從市場趨勢及策略夥伴評估結果,2025年做到兆元規模,是非常可能的」。
 
若照劉揚偉的說法,汽車零組件的營收規模,可望在未來六年飆升約100倍,並與半導體、伺服器及消費電子零組件,並列為四大重要成長動能。

延伸閱讀

首次曝光! 鴻海電動車10月將亮相 為何一般人買不到? 原來是「這原因」

2021-02-28

鴻海全力轉進電動車,這3年是關鍵!劉揚偉:MIH第四季發表3款電動車

2021-02-20

鴻海鼓勵員工多生 每月給1.5萬元! 「0~6歲公司養」、上千寶寶受惠 為何有二寶爸「再拚兩胎」?

2021-02-05

劉揚偉搶占汽車產業3C化有利位置 鴻海要靠「三電」制霸電動車

2021-01-15

脹氣、舌苔白厚、胃食道逆流…… 2指標判斷腸胃是否被寒涼入侵

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