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聯電的「陸客」紅利不再!中國官方砸150億助中芯背後,台灣半導體業者該省思的事

聯電的「陸客」紅利不再!中國官方砸150億助中芯背後,台灣半導體業者該省思的事
過去一年多以來,大基金二期已陸續注資中芯的上海廠、北京廠,以及最近新聞中的深圳廠,總注資金額接近新台幣1000億元。

侯良儒

科技

達志勿轉

1302期

2021-12-01 10:12

為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為將衝擊台灣晶圓代工二哥?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當彼岸的產業大帆揚起,可能被衝撞的,又豈止此岸的一家公司。

 

中國晶圓代工龍頭、才剛送走三位台籍董事的中芯國際,11月24日宣布最快明年完成擴產的深圳廠,將迎來國家級基金:大基金二期(全稱為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筆約新台幣150億元的資金入股;隔日,印著「陸挺中芯擴廠!強尬聯電」斗大頭版標題的報紙,鋪滿台灣各大便利商店的報架。

 

這個標題的解讀著力於:隨著中芯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追求先進製程的路,就此被斬斷,未來該公司能夠發展的技術,只剩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當中國以國家之力金援「中芯」,首當其衝的,自然是3年前已撤守先進製程、專注成熟製程的聯電了。

 

聯電,這家過去兩年好不容易營運「轉骨」、市值攀上近20年來最佳的台灣晶圓代工廠,真的會受此衝擊嗎?很可惜,從統計數字推論,確實頗有可能。

 

中國強攻成熟製程

全球「衝」最快的前段班

 

以賽亞調研統計,未來3年,全球28奈米成熟製程的擴產競賽上,中國的晶圓代工廠是「衝」最快的一群業者,其中,又以中芯為最。預估到了2024年,中芯的成熟製程產能將較今年增加2.4倍,而排名第2,則是隸屬華虹集團的「上海華力」,預估產能將成長至多120%。

 

儘管同一期間,聯電未來3年成熟製程產能,也將較目前增加70%,只是,在此消彼漲態勢下,目前在全球晶圓代工業排行第4的聯電,與緊追其後、排行第5的中芯,雙方差距有望從目前的2%,逐步往「一字頭」縮小,「頗有坐五、望四,搶三的姿態。」有台灣媒體如此解讀。

 

這代表什麼?「不進則退,當一家公司的市占率往下掉,它未來的成長動能、市值都可能會跟著下降。」一名外資分析師直言。

 

不過,也有反對聲音認為,台灣半導體廠的技術、服務,普遍優於中國半導體廠,因此,即使將來中芯、華力都有新產能開出,也未必代表這兩家業者,就能從聯電、格羅方德等業者手上搶奪訂單。

 

聯電也指出,該公司目前訂單,其中有7成比率,是客戶保證下單3至6年的「長約」,至於餘下3成短約,「就看未來市場怎麼競爭。」

 

然而,目前半導體產業的詭譎就在於,除了供需、技術、價格,這些傳統競爭要素之外,「政治」,也同樣在形塑該產業的發展。

 

未來三年22/28奈米擴產概況

 

用政策拚自製率

聯電的「陸客」紅利將不再

 

這一切,得從中美貿易戰說起。

 

3年前,美國對中國樹立關稅屏障後,緊接著,就輪流把對岸IC設計的龍頭海思、晶圓代工的龍頭中芯,先後納入貿易黑名單,導致這兩家公司不但無法再向技術具「美國成分」的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投片,更不能採購先進製程的設備,如艾司摩爾的EUV(極紫外光)顯影設備,自此,這場貿易戰也升級為科技戰。

 

中國在半導體這一役大挫敗後,也自認技術被美國「掐脖子」,於是就開始把提升半導體「自製率」的目標,從原先只著重晶圓代工,擴大到整個上中下游供應鏈,如材料、設備、軟體、IC設計、封裝測試,而兩年前成立、規模超過兩千億人民幣的大基金二期,也以此目標進行全方面的投資。

 

在大基金二期迄今所投資的20多家公司裡,就數量來看,晶圓代工廠僅占4分之1,其中像IC設計廠的數量,就與晶圓代工廠旗鼓相當,另外包括設備廠、材料廠、封裝廠,都是目前該基金注資的目標。

 

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除了一手用類主權基金模式,投資自家半導體企業外,另一手,它更祭出政策補助,創造一個自家人「彼此扶植」的環境。

 

「現在中國的IC設計廠,只要選擇在中國晶圓代工廠投片,它就可以拿補助!」一名業內人士透露,中國這項政策,無非要用自家的IC設計廠訂單,去「養」自家晶圓代工廠的技術,用時間換取空間,以提升整體半導體供應鏈的自製率。

 

大基金

 

大基金角色?

除了是出資者   也是監督者

 

「當中芯、華力發展起來後,中國的IC設計廠就會把投在聯電的訂單,改投在中芯跟華力,」觀察半導體產業多年、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向我們分析,「所以未來這個事情(中國半導體廠擴產),對聯電影響是大的。」

 

就聯電目前的營收結構,以賽亞調研推估,中國IC設計廠約占聯電整體營收的15%至16%。也就是說,對聯電而言,這約莫1成5的收入,未來將存在風險變數;但發展至此,受影響的台灣業者,只會有聯電一家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大基金的角色除了是出資者,它同時也是『監督者』,」一名台灣半導體業者舉例,像這次大基金投資中芯深圳廠,除了持有22%股權外,更取得一席董事席次,「中國政府就是要近距離監督中芯,它有沒有落實本土化政策?有沒有採購中國廠商的設備與材料?」據悉,中芯目前也確實有一條產線,已達成從製程的第一站到最後一站,都是採用中國業者生產的設備。

 

事實上,在兩年前,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就曾公開表示,大基金除了當天使投資人外,其中另一項責任就是,「督促(被投資的)半導體製造企業,提高大陸國產設備的比率,為更多國產設備、材料提供工藝驗證條件。」

 

因此,在同樣邏輯下,這面主打「愛用國貨」、藉此提升半導體自製率的大旗,未來將透過大基金、政策補貼等力量,滲透到對岸的晶圓代工廠、IC設計廠,甚至終端產品的品牌廠與組裝廠,去引導各家業者採購國產的晶片、設備、材料,「所以未來台灣的IC設計業者像聯發科,也會受到這個現象的影響!」吳金榮指出。

 

一名國內研究機構的分析師則認為,就中國提升半導體自製率的發展來看,「這對聯發科來說,確實是有風險的,」但要注意的是,中國手機廠的自製晶片,可能不會這麼快問世,「畢竟現在手機市場的成長率不再,未來中國業者還會不會砸錢投入(研發晶片)、然後對台廠產生衝擊?還得再觀察。」

 

至於對「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影響,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影響性將是所有台灣業者裡最輕微的,原因,就是這家不斷追求先進製程的公司,全年有超過6成營收是該製程所貢獻,而來自成熟製程的營收占比,僅30多個百分比。

 

洪嘉聰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在帶領公司創下近20年最佳業績與市值後,面對中國半導體廠在成熟製程的擴產野心,未來將如何出招因應,備受關注。(攝影/陳永錚)

 

 

台灣業者該省思的事

對岸上中下游全包  風險浮現

 

以賽亞調研副總經理陳逸萍分析,台積電在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龍頭地位,使得未來即使像OPPO、小米等業者的自研晶片要投片,也會選擇向台積電下單,像對岸IC設計廠「紫光展銳」,明年有一款將供應給三星的4G整合晶片,就是採用台積電12奈米的製程。

 

儘管以過去1年中國半導體廠「爛尾樓」事件頻傳、建廠跳票的紀錄來看,未來中芯等業者的新產能,是否會如期投產?仍是未知數;但,台灣半導體業者仍得思考,既然提升純本土「自製率」就是對岸發展半導體的主旋律,我們又該怎麼遠離風險?

 

「對標」國際大咖,或許是一條路。陳逸萍指出,半導體產業的特性除了資本密集外,另一個特性,就是技術密集,事實上,即使台灣的IC設計龍頭聯發科,去年的研發費用,仍落後其同業高通、輝達、博通,「台灣廠商要有一個思惟是,如果我要在我的領域成為世界第一,那我的研發費用要多少?」

 

吳金榮也表示,中國品牌在手機、電視強勢的市占率,將導致未來可能由下而上,導入由陸廠設計、製造的半導體,未來,台灣的半導體廠能走的路,「就是發展特殊製程與功能,像格羅方德就發展AI(人工智慧)晶片,或是開發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DOMS(雙重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高壓製程,這些投資都沒那麼大,而且還可以綁一些客戶。」

 

事實上,隨著汽車電動化、物聯網設備AI化,未來半導體的用量與應用範圍,被認為將較過去更多且更多元,當新藍海逐漸浮現,以技術見長的台灣業者,誰能捷足先登這些未來的新境地,將是置身於風暴之外的唯一道路。

延伸閱讀

蔣尚義閃離中芯 戳中致命要害!這大咖爆中國半導體恐怖警訊

2021-11-21

為何台積電、聯電到中芯都進軍成熟製程? 三大原因及警訊全解讀

2021-11-17

中國準備要打仗了?蔣尚義等3位台籍董事被換掉 中芯的圖謀讓外界不敢掉以輕心

2021-11-15

重磅快訊》回鍋中芯不到一年!台積電老將蔣尚義 驚傳閃辭副董職務

2021-11-11

台積電領先中國有多遠? 謝金河:這個關鍵數字 連聯電都打敗中芯!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