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3個百年工藝世家 靠「創新」傳承數代拚出好成績

3個百年工藝世家 靠「創新」傳承數代拚出好成績
▲林聰賢(右)堅信傳統信仰帶來靈光,盼兒子林胤騰(左)讓手工燈籠能繼續傳承。(圖/潘重安攝)

財訊 文/吳雅樂

傳產

財訊提供

2020-10-29 15:07

3家超過1百年的工藝品家族企業,皆面臨時代變遷的淘汰賽,但靠著興盛的民俗信仰、日益精進的手工技藝,以及薪傳理念,它們都撐下來了。

北港 森興燈籠店

遶境燈籠王,讓陣頭青年愛上它

 

手繪扁字、以龍作為圖騰的各式燈籠,占據了店內牆角與天花板,不須其他裝飾,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古老味道。今年65歲的森興燈籠店老闆林聰賢說,客人就算對燈籠陌生,也不會認為這是現代工藝,言談中對於古風傳承充滿驕傲。

 

其實,全台手工燈籠店所剩無幾,承接祖業的二子林胤騰強調,連燈架都自製的更少。森興用的竹片不是桂竹,而是更有韌性、能摺成方形燈也不易斷的「刺竹」;會處理刺竹、懂用燈尺製作燈籠角度的人,很稀缺。林聰賢堅持用竹材,繪製用的紙面才平順,且燈火從竹簍透出象徵的「興旺之火」,更有鐵絲架無法比擬的質感。

 

1866年成立的森興燈籠店,在雲林北港已屹立超過150年。作為第5代傳人的林聰賢,直言剛退伍沒想過要回家幫忙,「當時店裡接下的訂單還沒做完,爺爺林森就中風」,面對長輩級客人催貨,不敢怠慢,才硬著頭皮接下重擔。

 

▲森興燈籠店也接客製需求生意。(圖/潘重安攝)

 

但林聰賢也曾面臨差點無人接班的困境,坦言長子、三子確定各自發展,只好寄望手巧又愛繪畫的次子,還傳授了規格不一的編竹技巧與宗教用規格。當年不到30歲的林胤騰其實想追夢,林聰賢笑稱是向媽祖拜求,「我盡力了,請祢幫我」,才讓失傳危機又順利度過。

 

林胤騰記憶中,小時候店裡做喪家燈籠生意較多,大人本來沒有特別想讓後代繼承,直到林聰賢接到更多宮廟生意,逐漸拉高比重到9成,才慢慢產生不捨家傳技藝消失的念頭,後來生意又很穩定,幾乎沒有淡旺季,也就一路並肩做到現在,「近年年輕人更嚮往出陣頭、風光遶境」,同時能繪製傳統與創新圖騰的森興,生意更是源源不絕。

 

 

宮廟的神誕遶境活動都需要燈籠,北港居民又有超強傳統宗教向心力,「這種偏執很誇張,又相當尊崇古禮。」父子兩人異口同聲地說,近年參加朝天宮爐主擲筊大典的,甚至超過兩百人,宮廟生意多到做不完。

 

對森興來說,新製爐主燈只是基本款,朝天宮遶境用的方形隨香燈,更是外面買不到,別人也做不來的。目前已經接下婆婆丁香削竹以及製燈架手藝的兒媳趙芳庭說,將來會教兒子做,但是否能傳承,得看潛移默化的結果了。

 

鹿港 施金玉沐香齋

台灣最老香鋪,中藥製香電銷海外

 

像今天天氣不太好,師傅無法曬香」,施金玉香鋪祖傳下來的製香工廠仍在運作,但師傅僅剩一人,主要處理工序複雜的立香。第8代傳人施燁志說,手工老師傅凋零在所難免,現在機器產出的「射出香」品質其實也不錯,他早早就和父親討論過,未來接家業後想把傳承重心轉為「調香」。

 

▲第八代傳人施燁志 (左)專研調香, 把中藥變主角。(圖/彭世杰攝)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施金玉香鋪,在全台宗教用香市場鼎盛時期,每年可產3萬台斤,須聘8位師傅及多位包裝阿姨,輪兩班制用餐,「香還沒曬乾,訂單就來」,後來好多自立門戶的手工香師傅都出自施金玉香鋪。但1970年代起,逐漸有台商外移製香產業到中國,低成本商品傾銷回台,讓製香業大受影響,施燁志說,從那時候開始就一路受到衝擊。

 

就在那時,第7代3兄弟鬧分家,施燁志父親施起勳是3子,繼承了製香工廠,兩位哥哥則承接店鋪生意。爺爺施奕漢後期要求施起勳另開店鋪、專賣自家製香,施起勳為區隔起見,取名「施金玉三房」。不過,這個名字經常遭到外地人誤解,以為施奕漢有3位太太。

 

 

承接「三房」事業的施燁志說,當時他想開發副品牌花草薰香用品,後來受貴人提點下,直接用中藥提煉,並把主副產品合併為單一品牌,命名「施金玉沐香齋」。

 

「父親作夢也沒想過,中藥會從製香配料變主角」,施燁志的革新方案曾不被看好,但現在已被同行關注這條路正走向創新,生活薰香品靠電商通路還拉到總業績5成,「所以我把調香祕訣備份好,相信傳承不會中斷」。

 

鹿港 瑞興錫舖

錫器界LV,讓客人甘願等3年

 

踏入瑞興錫舖大門,彰化鹿港人最愛用的三層式神桌即映入眼簾,做工精細的祭祀錫器整齊擺放神明前方,象徵鹿港富貴大戶人家。第4代傳人李漢卿從最上層香爐介紹起,每項錫工藝品都有名稱,工法糅合樸素風與花俏風的南北錫藝特色;這是「不聽話的李漢卿」,為了做出能在社會立足的革新成果。

 

▲錫器製作技巧傳承不易,接班人李政豪已掌握手工祕訣。(圖/彭世杰攝)

 

李漢卿當年只抱著接接看家業的心態嘗試,但愈做愈入迷,便開始想突破,「希望做出客人想要的花樣」,父親曾質疑在搞東搞西、不願遵循傳統,但隨著研發成果受到客人喜愛,父親儘管沒稱讚,看在眼裡也就默許了。

 

瑞興現已全改做精緻手工藝品,角度平整、圓弧精巧、接縫貼合度高,再加上難度高的立體花紋;李漢卿對做起來有成就感的作品感到驕傲,「客人等上3、4年也很甘願」,就慢慢讓客人填單訂製,再限量批次生產,久而久之,形成不必趕工,又能穩住客源的製作形態。

 

「我們就是錫器界的LV,好東西值得客人等待,」李漢卿說,工廠生產的公版錫器就讓客人去其他地方買,「很多人願意耗費數年等待全套手工的祭祀用品」。1970年代正值台灣引進日本塑膠電鍍技術,幸好瑞興靠著創新想法,以及父子間的妥協,才讓傳統老店成功轉型。

 

 

「打錫」的工作環境溫度高、反光容易傷眼睛,且錫器熔點較低,稍微過熱就會弄垮作品,需要高度耐心,非常不容易學好。李漢卿很早就開始思考傳承問題。他坦言,傳承兩個字談何容易?不斷讓技藝強的祭祀用品創新升級,就是最好的出路,先闖出一番成績再讓下一代接,「讓他們知道回來也不錯」;當然,同時讓兒子在外面先闖幾年,再慢慢遊說,不知不覺,兩個兒子、媳婦等全家人幾乎擔起全部工作了。

 

接班順利之餘,李漢卿在社區大學邀約下,也開始教課。這些年熱中從事錫器精品製作的年輕人變多了,但著重茶道用品、家飾、手飾等創作。瑞興錫舖從第1代林玉取祖傳已166年,李漢卿尚不敢奢望孫子願意接班,但長子李政豪也隨父親開課教學,家傳手藝仍有革新與延續的希望。…(本文節自財訊619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痛失大同百年經營權 70歲最強媳婦林郭文艷:我要學當市場派!

日本千年企業竟達21家!謝金河揭密長壽原因是...

蔡鴻青:企業轉型的兩種斷捨離

 

延伸閱讀

木作職人 家傳工藝木頭 轉彎出把戲

2020-04-15

路易十三 凝聚時間和工藝的傳世「巨」作

2020-03-26

堅持初衷的工藝 不斷追求卓越的保時捷

2019-10-01

保時捷 台北 獨樹一幟,維持領先的造車工藝

2019-08-27

「台灣拚命推生育福利,年輕人卻連婚都結不了」揭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日本如何補破網?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