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華票、國票、裕融吃下大補丸

華票、國票、裕融吃下大補丸

陳翊中

金融

shutterstock

635期

2009-02-19 16:58

隨著央行頻頻降低利率,累積降息已達二.一二五個百分點,票券業以及汽車融資業資金成本將可大幅降低,因利率將維持低檔,上半年利差將達高峰,降息受惠股是少數今年獲利仍可望大幅成長的族群。

景氣歹歹,今年獲利成長的公司可說是鳳毛麟角,不過,拜央行大幅調降利率之賜,票券業、汽車融資業,因資金成本下降或庫存的債、票券增值,異軍突起,今年獲利將可望大幅成長。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在景氣不佳與降息趨勢下,銀行業有呆帳提存增加的風險,壽險業則因降息面臨利差損的狀況,證券股和股市行情連動性較高,只有票券業受惠於利差擴大與庫存債、票券增值,是金融股中最耀眼的族群。

債券的價格,主要反映市場利率走勢,利率走高,因投資人可以收到較多利息,原本低利率的債券便會跌價,反之,利率走低,債券價格則會走高。自從去年六月以來,央行六度調降利率,重貼現率從三.六二五%調降至一.五%,累積降息二.一二五個百分點,引導隔夜拆款及附買回利率同步走低,台灣工銀投顧研究員李佳桂表示,票券業利差從○.八二%擴大到一.九%,預估上半年利差將達高峰。

 

雙重題材 華票 金融股超級尖兵


由於上半年利率應會維持低檔,甚至不排除有進一步降息的可能,利差擴大加庫存債票券增值,讓票券業獲利大進補。

兆豐票券(兆豐金子公司)、華票、國際票券(國票金子公司)是目前國內三大票券公司,因兆豐票券獲利占兆豐金的比重不高,對金控的獲利貢獻有限,而華票(純票券業務)及國票金(票券及證券業務)為值得留意的投資標的。

至○八年九月底,國票帳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共七五七億元,其中三八八億元為政府公債;華票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七一九億元,政府公債則有三○一億元。據富邦證券統計,華票截至今年一月底,公債部位共有未實現利益六億元,換算對每股貢獻度約為○.三六元;國票至○八年十二月底,未實現利益為六億元,但此為扣除股票部位未實現損失五億元,故若不計股票損失,未實現利益將達到十一億元,換算每股貢獻○.五元。

籌碼較集中的華票股價自從去年十月見底後,隨著降息利多,穩步攻堅,從三.一三元低點起算,漲幅已達一倍,是金融股中的超強股票。惟因股價漲幅已高,應以逢低承接勝算較大。

 

轉虧為盈 國票 營運出現轉機性


以票券業務為獲利主體的國票金,公告一月自結稅後純益達到一.八五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六八九萬元,獲利呈現大幅成長,單月每股純益達到○.○九元,由於旗下國票證券引進董事長丁予嘉為首的新團隊後,自營部位操作穩健,但經紀業務虧損,整體小虧,不致影響獲利太多。

隨著一月降息兩碼,國票金二月獲利將進一步成長,營運頗具轉機性,五元左右的股價位處低檔,值得留意。惟須注意CDO(抵押貸款證券)及商業本票保證風險;另外,前幾年洪、陳兩派股東的經營權爭奪戰中,是否捲入扁家弊案,也是消息面的觀察重點。

除了票券業以外,國內惟一一檔專攻消費金融業務的上市公司——裕融企業,也受惠於資金成本降低,獲利具備大幅成長的契機。

母公司為裕隆汽車的裕融,主要業務是直接承作汽車貸款或以折扣價收購裕隆旗下經銷商或其他車商承作的汽車貸款,從中賺取差價。雖然車市景氣不佳,但因資金成本大降,配合承作餘額約是資本額四至五倍的槓桿效應,利率降低對獲利有很大貢獻。

 

成本降低 裕融 多頭架構已成形


目前一般汽車貸款利率約五.五%,存續期間則為三到五年,由於景氣不佳,汽車廠紛紛推出零利率的優惠汽車貸款,但因為一筆車貸金額不過幾十萬到上百萬元,相較房貸一筆動輒數百萬到數千萬元,作業成本較高加上風險考量,目前銀行承作意願不高,裕融因此有買斷同業車貸、增加獲利來源的機會。

雖然至去年九月底為止,裕融的負債比率達七二.五%,看似非常高,但除非客戶大量違約,否則應可穩穩賺到利差。裕融財務部協理洪龍珠指出,裕融內部對客戶的徵信流程和銀行一樣嚴謹,也要接受信用評等,車貸違約率並不高。

觀察裕融過去的獲利軌跡,負債比率愈高,獲利就愈好,一月裕融即在資金成本降低與收購同業應收帳款雙重效應下,即使農曆新年假期使得營業天數減少,但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長二九%,單月稅前盈利也從去年一月的四千一百萬元提高至六千二百萬元,每股稅前盈利為○.二六元。隨著獲利好轉,近期股價已強勢突破季線,多頭架構已成形,惟籌碼太過集中,股性較冷,應留意流動性風險。

在景氣嚴峻下,投資人信心不足,但資金卻有集中化的現象,在各產業普遍衰退下,今年獲利有成長希望的族群,本益比將被重新評價,「降息受惠股」是少數獲利成長較明確的族群,值得密切追蹤。

延伸閱讀

從捨不得花錢玩耍到經歷長照後報復性出國「想找自己還活著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照顧別人的人生」

2023-07-14

「我覺得哥嫂都沒好好照顧失智的爸爸...」醫師勸長照裡不同居的家人們:照顧不是出錢的人最大

2023-09-06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2023-11-01

40歲辭職照料失智母,卻落得母子2人全靠老人年金過活...50歲大叔的長照悲劇:我太小看失智症了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