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面對人生下半場,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勞保、勞退與國民年金成為上班族退休規劃的三大支柱。這幾筆錢可是你養老的重要靠山!但這些錢到底該怎麼領才划算?選一次領還是月領比較好?更可怕的是,有沒有可能你繳了一輩子,最後卻「一毛錢都領不到」?
「勞工最重要的兩筆退休金,一筆是勞工保險的老年給付,第二筆是勞工退休金新制,這是由老闆為員工提撥的。」勞保專家許國安在東風衛視節目「單身行不行」中開宗明義解釋。
一次搞懂勞保年金「一次金、月領」3種給付方式
許國安表示,勞保從民國39年就有了,一開始只有「一次領」的給付方式。但從2009年1月1日開始,多增加了「月領」和「老年一次金」兩種選擇,9成國人都適用這種。如果你是2009年後才加入勞保的,那就沒得選了:年資在15年以下只能一次領,15年以上可選擇是不是改為月領。
(表格擷取自節目影片「單身行不行」)
一次金請領條件方面,若勞工在同一企業服務滿25年,不論年齡均可請領,例如45歲即可申請。
若是在不同企業任職,但年資累積達25年,則需滿50歲方可請領;若年資達15年,則需滿55歲「年資越長可以越早領」。
至於月領與一次金請領年齡,則依出生年次決定法定請領年齡。51年次以後的人,65歲退休,這是法定請領年齡。46年次以前出生者,60歲可請領;47年次61歲,48年次62歲,以此類推。
勞保「一次領」還是「月領」划算?實際案例算給你看
許國安強調,不管是月領還是一次金,都用你「最高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來算。重點是,這60個月不一定要連續,只要是你投保期間薪資最高的60個月就行。
許國安建議,繼續工作讓投保年資拉長,所得替代率會更高。例如,30年年資有46%,40年有62%,50年甚至高達78%!
老年年金給付依下列 2 種方式擇優發給。
(一)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0.775%+3,000元。
(二)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1.55%。
許國安舉例,假設老王是46年次出生,薪水4萬元,年資25年。
- 法定請領年齡:46年次的老王,原本法定是60歲才能領。
- 提早領:他可以選擇55歲就退,但每月退休金會減20%。
- 延後領:如果他選擇65歲才退休,每月退休金則可加20%。
(表格擷取自節目影片「單身行不行」)
晚10年退休 勞保月領驚人差距1.2萬➝2.6萬
若老王選擇月退,55歲退休,25年年資每月可領約12,400元。
若選擇一次金,25年年資可領取「前15年每年1個月,後10年每年2個月」,一共可領140萬元。
許國安建議,如果將來想要選擇一次領,「千萬要保到30年,可以領到最高45個月,不要虧待自己。」
若持續加保至65歲,年資達35年,退休金可再增加,且因延後退休可加給20%。以老王為例,若年資35年,每月可領約26,000元。「1.2萬和2.6萬就差了足足一倍」。
勞保月退3大優點:不只領更多,還有保障
1. 8年還本:你領到第8年,領的錢就會超過一次領的總額。
2. 身故有保障:如果在領月退期間不幸過世,還沒領完的差額,家屬可以領回。
3. 不怕通膨:月退金額會隨著物價指數調整,長期下來保障更穩定。
許國安強調「這兩者比較起來,當然是月領會比較好。」
勞退新制月領注意!不是活越久、領越多
許國安補充,勞退新制如果你提撥年資超過15年者,可選擇一次領取或月領。「一次退很簡單,就是帳上200萬,200萬全部給你,加上收益,保證你兩年定期存款的利率。」
如果選擇月領就有點複雜,是依據「平均餘命」給付,不是活越久領越多,比如說60歲請領,可以領到84歲,84歲以後就沒有了,分24年給付,每3個月給一次,加上利息,每3年金額會變動,但變動不大。
如果你選擇月退就有點複雜,他是依據平均餘命給你,就是60歲我給到84歲,他按照平均餘命來算,比如說分二十四年給你,然後每三個月給一次,然後加上利息,所以你金額會變動,當然這變動不大,事實上開辦到現在沒有發生過,實際利率低於兩年定存利率,如果有低於的話,勞保局會負責,這是所以不用擔心勞退部分。
他強調,勞退本金與收益均有保障,無須擔心虧損。「勞退是左手給右手,你把他想成這是在郵局的存款,你可以選擇一次領,也可以選擇月領,都是你的錢。」
雖然知道盡量自己保持在工作的狀態,就可以領越多。但是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長期失業,又或者你很早就退休了,該怎麼辦呢?
國民年金「斷保」危機:繳了20年最後可能「一毛都領不到」
國保(國民年金保險)規定,凡是年滿25歲、未滿65歲的國民,只要某個時間點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就會自動被納入國保,等到65歲時可以開始領取老年年金。每個保險領取退休金的時間點不同,國保是在65歲領取。
許國安提醒,國保雖自動加保,但請領年齡為65歲,若在65歲前發生意外或死亡,已繳納的國保年資將無法領取任何年金,僅能依情況領取遺屬年金。
為何勞保、國保盡量不要跳來跳去?專家揭最慘情況
國保有一個潛在風險:有些人會在國保和勞保之間來回切換。舉例來說,有人已經投保國保2、30年,後來找到工作,63歲時去便利商店上班,這時會轉為參加勞保。如果在這個階段不幸發生意外身故,因為事故發生時身分屬於勞保,就只能領取勞保的死亡給付或失能給付。
而國保這邊,由於還沒有滿65歲,無法領取國保老年年金,同時因為事故發生在退保後,所以也無法領取國保的其他給付。
換句話說,若在65歲前發生事故,即使已經繳了十幾年、二十年的國保年金,也無法領取國保的任何給付,因為還沒達到退休年齡。
但若已經年滿65歲並開始領取國保老年年金,之後身故,則和勞保一樣,家屬可以領取國保遺屬年金。不過,如果已經領完老年年金後身故,就沒有額外的補償。
勞保「斷保族」注意!少做這一步,30年年資恐歸零?
此外,有些上班族可能在48歲罹患癌症,被迫離開職場,領完失業給付後轉為國保。
此時,若已經有30年勞保年資,但年齡未滿50歲,還無法申請勞保老年給付(需年滿50歲且年資滿25年)。
這些「斷保族」如果沒有在50歲後再回到勞保加保1天,將來就無法領取勞保老年給付或死亡給付。
「很多人勞保、國保跳來跳去,繳了十幾年國保,結果還沒到65歲就出事,一毛都領不到,這是最慘的情況。」
勞保、國保選哪一個比較好?
許國安建議,若條件允許,優先選擇勞保,其所得替代率(1.55%)高於國保(1.3%),且投保薪資可調高,保障更優。
勞保的投保薪資可以調整,從28,590元到45,800元,但國民年金的投保薪資則是固定價,目前約1萬9千多元,雖然會隨著物價指數調整,但調整速度和幅度遠不及勞保的基本工資。
沒在上班,沒有勞保該怎麼辦?
有些人因為沒有勞保,就會選擇到職業工會加保,這是正確的做法。例如在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上班、自營作業者、賣保險的、送餐員等,這些自營作業者都可以到工會加保勞保。
在工會加保的人通常沒有勞退新制,這時可以到勞保局櫃檯申請自提退休金,自提比例最高為6%,這樣未來退休時就能多一筆勞退新制的錢。
(表格擷取自節目影片「單身行不行」)
結語:及早規劃、多元配置,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勞保、勞退與國民年金是台灣勞工退休的基本保障,但僅靠政府給付難以滿足多元需求。建議上班族應及早規劃、多元配置資產,並善用保險、投資、節稅等工具,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