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此消彼長─世界經濟正劇烈變化 P.118

此消彼長─世界經濟正劇烈變化 P.118

單是2007年第四季,來自中東油元及亞洲的主權基金便向西方金融機構投資了189億美元,這反映出西方金融領域暴露的脆弱狀態。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已演化為全球金融風暴,全球股災使三十八個國家股市跌幅逾二○%,正式宣布步入熊市,全球股市市值從高位蒸發了七.七三四兆美元。

其中,銀行股和消費類股狂瀉,更是令人怵目驚心。像是花旗集團股價從五十六.六五美元狂挫至二十二.四七美元。市值縮水,再加上營運資金流失,急待輸血。

新興國家介入告急歐美金融機構

次級房貸的問題已令歐美大型銀行陷入泥淖,花旗、瑞銀、美林、摩根士丹利紛紛告急,並且向中東油元及亞洲國家主權基金求援。對於坐擁資金的新興經濟體,此時正是大買全球優質資產的千載難逢大好機會。

目前歐美大銀行已銷賬一三三○億美元,除了花旗集團宣布第四季虧損九十八億美元之外,全球最大的證券商美林證券也宣布,第四季虧損九十八.三億美元,並且加提一五○億美元呆帳準備,包括次級房貸及相關損失一一五億美元。美林第四季每股虧損高達十二.○一美元;且由於第四季的巨額虧損令美林全年虧損七十七.八億美元,這是美林證券從一九八九年以來首見的虧損。
 
隨後,美林宣布獲得包括科威特投資局、南韓投資公司以及日本瑞穗金融集團等海內外機構注資六十六億美元;這是○七年底美林獲新加坡淡馬錫和一家紐約投資公司融資六十二億美元後的新資金,可是仍解不了美林之急。根據華爾街研究機構估計,花旗及美林還必須再向外界引入一九一億美元的巨資,才能解決財務困難。

目前以中東油元及亞洲的國家主權基金挾著充沛的資金,正在大規模向陷入泥淖的歐美金融機構注資。最早的是中東阿布達比投資局在○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正式宣布以七十五億美元入股花旗集團,那一天花旗集團股價跌破三十美元大關,阿布達比投資局以四.九%股權,成為花旗集團的最大單一股東。

其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向瑞士銀行注資瑞士法郎一一○億元,換取約等於九%股權的可轉換債券;接著新加坡淡馬錫投資五十億美元,購買美林發行的新股;然後是中國國家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投資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購買約等於九.九%股權的強制可轉換股權憑證。也就是說從阿布達比投資局入股美林以來,主權基金已向歐美金融機構注資二七五億美元。

從二○○○年以來,累積了龐大資金實力的中東油元及亞洲央行為主的國家主權基金,正以積極進取的步伐,在全世界搜尋入股大銀行的商機。

例如,新加坡過去幾年加入與瑞士銀行競逐富人帳戶的行列,讓新加坡私人銀行業務快速興起。如今瑞士銀行有難,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切入,順理成章成為瑞士銀行最大股東,直接參與瑞士銀行核心業務。

如此,怪不得華爾街人士會估計,美國次貸危機將讓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前所未見的結構性變化。當次級房貸風暴平息後,歐美大銀行的股東結構及高階經理人,都會出現全新的格局。

根據統計,主權財富基金自○七年第二季以來向西方金融機構約投資六百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也稱,在投資銀行在次級房貸的呆帳損失陸續曝光後,單是○七年第四季,來自中東油元及亞洲的主權基金便向西方金融機構投資了一八九億美元;預計未來數年,來自同一管道的資金將有好幾兆美元,這也反映出西方受到嚴重衝擊的金融領域暴露的脆弱狀態。

但與此同時,其他區域的流動性資金和資本供應,卻非常充裕,這是全球金融業出現的第一個結構性轉變的訊號。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深陷泥淖的歐美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沒有向政府、私人資本、私人投資基金求援,或者是直接向市場發行次級債券以充實資本,反而選擇向主權基金招手。

主權基金開始展現競爭優勢

兩個理由導致這種情形:一個是各國央行作為銀行體系的最後貸款人,只在單一金融機構的危機有可能威脅整體金融體系時,才會出手拯救問題金融機構。可是迄今為止,金融機構雖已出現嚴重虧損,並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資金緊張情況,但整個財務狀況尚未惡化到需要宣布破產,央行不會直接介入。

況且,歐美央行目前尚可採用貼現窗口、回購協議,和定期拍賣機制,來紓緩信貸緊縮問題。因此,未有直接向金融機構注資的舉動。

其次是原本實力雄厚的私募基金,自○七年八月的次貸風暴,已受到信貸緊縮的沉重打擊。中國投資公司第一次投資黑石基金三十億美元,迄今已虧損逾八億美元。

過去不可一世的私募基金自身難保,對沖基金也受創頗重,倒閉家數明顯增加;私募基金及對沖基金融資都陷入困難,這也導致以槓桿貸款為基礎的收購活動幾乎陷入停頓,○七年第三季全球融資購併銳減逾四成。

在這種情況下,主權財富基金就出現了四大有利條件。

首先是資本雄厚的優勢;這次次貸危機接受注資的金融機構至少都從五十億美元起跳;而注資機構規模最小的新加坡淡馬錫,管理的基金規模最小也超過一千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家主權基金就有實力拯救一家出問題的金融機構;讓這些在次貸危機中受創的銀行不必東拼西湊,四處募集資金。

其次是現金投資,主權財富基金資金雄厚,注資的方式全部以現金方式投入,並非槓桿貸款;因此,在信貸緊縮的環境下,資金不虞匱乏。而且,背後的政府更掌握源源不絕的外匯收入,像中國外匯存底達一.五三兆元,○七年一年外匯存底增加三八三六億美元,讓注資行動展現更大的威力。

三是有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主權基金已獲得不少海外投資成功的實例,贏得一些國家的信賴。例如,淡馬錫在過去兩年投資了九個國家十二家銀行,卡達投資局也成功收購倫敦證交所一五%股權。這些只投資,不介入經營的原則,充分得到當地政府信賴。
 
因此,當淡馬錫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入股印度第二大銀行ICICI時,印度政府就將兩個新加坡主權基金作為獨立投資者,允許他們各自收購一○%股份。況且,主權基金以中長期投資為主,正是問題金融機構所需要的。

第四點是談判的保密性。與單一主權基金談判可確保私密性,讓金融機構可以在披露不利業績的同時,宣布引資計畫,以保持股價的穩定;這與銀行面對眾多投資者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有了這四個優勢,主權財富基金對歐美金融機構的注資行動可能只是一個開端而已,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大的注資行動。例如,花旗與美林勢必再進行第二輪的海外引資行動,花旗可能再從亞洲地區引入一百億美元,美林必須再爭取三十至四十億美元的注資。
 
中國的《財經雜誌》報導,元月中旬,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擬入股花旗集團,但最後仍打退堂鼓,背後原因是○七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斥資十五億英鎊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結果帳上虧損的金額已達注資的三分之一;目前花旗集團仍處風雨飄搖,中國金融高層仍無共識。

中國主權基金的敗績與希望

○七年以來,中國為了化解因外匯存底急速上升,造成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一面以二千億美元成立中國投資公司,於○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正式運作,初陣是投資黑石私募基金,結果招致重大虧損;這次入股摩根士丹利是第二個投資案。而也有主權基金運作模式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後,投資本金也已經虧掉三分之一。

即使是政府核准的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在中國政府首批「出海」的四檔QDII基金,目前的虧損也超過人民幣一四四億元,這是中國向外投資第一個階段所繳的「學費」。不過中國龐大的資金實力,仍然是未來主權財富基金最有潛力的角色。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包括股票、私人與政府債券銀行存款在內的中國全國金融資產總值,已快速躥升到八.一兆美元,約GDP的三倍。中國的金融資產快速成長,股票市場扮演了重要角色。

○七年中國且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目前中國不但是新興市場中最大的資本流入國,且也是最大的資本流出國;從○六年開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資金輸出國。

○六年中國的海外投資金額達三八三○億美元——其中人民銀行購買的外匯存底資產占三分之一,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約一八○億美元。○七年外匯存底又有大躍進,企業的海外投資又有增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七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二十四.六六兆元,成長一一.四%,這是中國連續五年GDP成長逾一○%,也是自一九九四年以來GDP成長最快速的一年。相較於美國受到次級房貸壓力的影響,中國公布的各項數據仍然耀眼。

例如,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值達二.一七兆美元,成長二三.五%,其中出口一.二一八兆美元,成長二五.七%,進口九五五八億美元,成長二八%,全年順差達二六二二億美元,比○六年全年多出八四七億美元,外匯存底則達一.五三兆美元,增加了四三.三%。外匯存底激增,讓中國對外投資的實力大增。

日前麥肯錫將中東油元、主權財富基金、避險基金,及私募基金並稱為投資四雄,控制資產規模在八.七兆到九.一兆美元間,半數以上湧向跨境投資。這其中又以主權基金潛力最可觀。據眾多研究機構統計,○六年主權基金規模約二.三兆美元,超過對沖基金一.四兆到二兆美元的規模、更超過私募基金七千億美元的規模。

政治或單純投資 先進國家的擔心

摩根士丹利估計,○七年底主權基金約四十檔,規模約二.五兆美元,到二○一五年將增加到十二兆美元規模;渣打銀行估未來七年內將增加到十三兆美元;美林估計三年內增加到七.九兆美元。未來主權基金將加快成長。


反之,私募基金及避險基金在次貸危機受創,利差交易不再興盛後,地位將逐漸式微。國家主權基金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與中東油元成為全球兩大金融巨獸。

不過主權財富基金大行其道,也讓歐美先進國家開始感到憂心,歐美大國仍懷疑來自中國、中東油元、俄羅斯這些以國家財政為後盾的主權基金,可能運用不斷成長的財富進行具有政治目的投資。

此外,許多主權基金很少公布有關投資目標或投資組合的相關訊息,加深世人對國家主權基金的疑慮。

○七年十月,七大工業國財長會議就與設有主權基金的八個國家財長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為主權基金設定一套自願遵守的「最佳行為準則」。像美國副財長即公開呼籲,主權財富基金能給投資接受國帶來多少好處,取決於這種投資在多大程度上是受經濟目的,而非受政治目的所推動。歐美大國都主張為主權財富基金加個緊箍咒,但是主觀意願與客觀事實經常悖道而馳。

例如,從○一年恐怖攻擊以來,美國對中東油元即戒慎恐懼,這次阿布達比投資局成為花旗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就令美國政府又驚又怕,但最近經常告急的銀行,仍四處向油元國家的基金要求援手。顯見,美國雖有政治上的顧忌,但是仍得向現實低頭。

這次次貸風暴很可能是中國主權基金逢低介入美國資產的最好時機。儘管○七年以來中國投資公司出師不利,不過全球股市重挫後,正好是中國主權基金好整以暇,大撿便宜貨的大好機會;除了黑石基金、巴克萊銀行、摩根士丹利或者是QDII外,下一個港股直通車效應,及中國投資公司到底掃向哪個標的,必定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延伸閱讀

碧桂園若倒下,衝擊千萬人生計!中國學者籲出手相救:守住金融風險底線,別讓「宇宙最大房企」倒在黎明前

2023-08-13

債務違約機會高,北京難救…碧桂園股價腰斬不到1港元、11檔債券停牌…昔亞洲女首富能挽頹勢?

2023-08-14

李嘉誠7折拋售新建案、碧桂園陷財務危機…中國房地產倒不了,謝金河:災難很快撞擊金融體系

2023-08-09

從碧桂園到中植系,中國內房危機撞擊資本市場…中概股恐成票房毒藥!謝金河:對台灣2銀行影響大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