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中國經濟出路在哪裡?

中國經濟出路在哪裡?
放鬆管制、鼓勵創新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如此才有機會打破銀行壟斷局面。

陶冬

國際總經

攝影/劉咸昌

802期

2012-05-03 10:28

中國經濟每隔十年,會有一次體制上的遞嬗,一次結構性改革,令經濟破繭而出,筆者認為,經濟又快接近臨界點了。

中國經濟每隔十年,會有一次體制上的遞嬗,一次結構性改革,令經濟破繭而出,筆者認為,經濟又快接近臨界點了。


八○年代初,文革之後的經濟百廢待興,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熱都為停滯的經濟注入了活力,譜寫出第一輪改革開放。九○年代初,價格改革失敗帶來惡性通貨膨脹,增長裹足不前,鄧小平南巡,建立經濟特區,經濟出現市場化熱潮。本世紀初,外遇亞洲金融危機,內有通縮、失業難題,朱鎔基內閣毅然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並啟動銀行改革、住房改革,由此再續高速增長的十年。

 

出口引擎逐步熄火


每次經濟到了舉步維艱的時候,都是靠政府痛下決心、通過推動結構性調整,對外開放、對內市場化而度過難關的。每一次政策措施均不相同,不過思路是一致的:取消政策掣肘、民進國退、經濟活性化。中國經濟在三十年內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工廠,並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有許多原因,不過最重要、最關鍵的是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既包括每位從業員效率上的改善,更包括通過體制變革所帶來的機制上、市場上、經營模式上效率的提升。


然而,上一輪體制轉變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已被消耗得七七八八,壟斷窒息住民間的投資興趣,增長的動力開始感到力有未逮。


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由出口、房地產與基礎建設三駕馬車拉動,就業與財富的創造,基本上都是從中而來。


然而,出口引擎已在逐步熄火。金融危機之後,歐美面臨長期、痛苦的去槓桿、減消費、砍開支的過程,全球需求轉弱。出口企業成本,卻隨著漲工資、匯率升值而急速上揚,FDI(外人直接投資)逐漸退出,應是大勢所趨。


房地產市場可能面臨一個大的(也許需要若干年的)調整。對於住房,中國從來不缺需求,缺的是有效需求,缺的是一般市民買得起的房子。中國房價與國際標竿之間的距離巨大,只是短期被流動性和地方政府撐住了。無論房價跌不跌,前幾年那種紅火年代相信已經成為過去,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自然減弱。


基礎設施領域,中國還有許多建設需要進行,但是基建主力的地方政府財政已經元氣大傷了。賣地收入銳減、債務負擔沉重,地方的建設能力已今非昔比了。

 

體制上突破才是關鍵


中國經濟的出路在哪裡?明眼人都知道,出路在消費、內需。但是「刺激消費」、「內需主導」已經講了幾年,政策宣示也不少,效果卻不理想。


在刺激消費上,北京走的是政府主導的老路。


金融海嘯時,政府推出汽車補貼、家電補貼。經濟好一些了,又搞消費宣傳、促銷。由於低端工人收入有限,各省市紛紛不斷調高最低工資,一時間漲工資成了官場上的時髦。


消費、內需,的確是中國經濟走出當前「增長難」的主要途徑,也是下一輪經濟加速的動力來源,更是經濟轉型之關鍵。然而,消費不是靠政策補貼出來的,也不是靠人為漲工資漲出來的。


筆者認為,經濟的崛起,收入的上升,追根究柢靠生產力的提高,由此活化經濟,增強競爭力,改善收入。


筆者相信,又到了自上而下的結構性改革、謀求經濟嬗變的時候了。靠貨幣擴張、財政補貼,可以維持一定的增長勢頭、就業機會,但是無法提高競爭力,也無法打造一個可持續的增長平台。刺激措施使用過度,對經濟的長期傷害只會更大,欲速則不達。


中國經濟今天需要的是打破銀行壟斷,打破國企壟斷,削減企業稅負,降低民營資本在重要行業的准入門檻,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只有在體制上有所突破,生產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階,就業與收入才可持續的增加,經濟才可能有新的繁榮。

 

陶冬

(攝影/林煒凱)

延伸閱讀

飛機上永遠不會清潔的地方是這裡…資深空服員揭「有人把腳放進去」!為何口渴別喝茶或咖啡?

2024-03-25

00940申購夯到爆,上市後賣掉一定賺?達人投資ETF十年滾出千萬財:新ETF不一定會溢價「1個理由可能跌破10元」

2024-03-12

士電今年股價119➝299元、華城342➝785元...還能繼續漲?達人解析4檔重電概念股「利多這時間才結束」

2024-03-26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

中信銀豪捐1億、遠東科大改名「中信科大」!財團併大學成趨勢?一表看還有哪些企業冠名辦學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