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拜登政府大興土木 科技、原物料類股可望優先受惠

拜登政府大興土木 科技、原物料類股可望優先受惠

廣告企劃製作

國際總經

達志影像

2021-07-08

美國總統拜登於3 月底發表美國就業計畫(American Jobs Plan),為選前大力提倡的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計畫拉開序幕,規畫於未來8 年內投入高達2.25 兆美元經費,可望成為美國自二戰以來最大額之投資,期望藉由政府帶頭的方式,同步引導企業擴大國內投資,推升疫情過後美國經濟擴張動能,同時為各項高科技產業鞏固領先地位。

四大領域建設 投入重建美好計畫

 

資金主要將投入四大領域,包含1.交通基礎建設、2.民生基礎建設、3.製造業投資與創新研發、4.照護經濟等。

 

一、交通基礎建設

根據此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美國於交通建設、能源、水源等基礎設施之完善度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13位,落後於歐洲等主要已開發國家。美國道路與運輸協會2021年對於全美道路評價則為C-,意味著道路狀況不佳,使用存在風險。因此,拜登政府預計花費6,500億美元用以修建、升級國內老舊之交通基礎建設,包含道路、橋梁、機場等。

 

細部項目支出規畫如下:

1. 修復10大具重要經濟地位之橋梁、修建2萬英里高速公路、道路,以及1萬座橋梁。

2. 投入200億美元用以改善道路安全,資助現有道路安全計畫,減少交通事故。

3. 投入250億美元改善港口、水路、機場設備,確保航行安全與效率。

4. 投入8億美元修建、改善國家鐵路,建造安全、效率的現代化鐵路系統,提供可靠的貨運及客運服務。

5. 提高聯邦公用運輸基金至850億美元,大範圍維修公共交通設施,包含2.4萬輛公車、5,000輛電車、200座車站,以及數千英里軌道,建造現代化大眾運輸系統。

6. 投資1,740億美元於電動車市場, 並於2030年前擴建50萬座充電站,同時將5萬輛公務巴士以及10萬輛校車汰換為電動巴士,支持國內電動車供應鏈以及相關就業。

 

二、民生基礎建設

根據白宮資料顯示,全國汙水管道與廢水處理廠設備老化,已引發水資源公共安全的風險,估計全美仍有600∼1,000個萬家庭通過含鉛管線取得飲用水,恐導致兒童發育遲緩、腦部受損等影響。另外,目前仍有超過3千萬民眾居住於無法提供最低速限之寬頻網路設施的地區,即便相關設備完善,然因美國寬頻網路使用價格相較於OECD各國家屬於較高水平,亦令使用率呈現偏低的狀況。因此,法案亦規畫6,500億美元投入改善家庭基礎建設,包含水資源建設、網路建設、能源建設等。

 

細部項目支出規畫如下:

1. 投入450億美元至水資源基礎設施改善法案,更換全國含鉛管線,並投入560億美元興建現代化廢水、雨水處理系統。

2. 投入1,000億美元完善全國寬頻網路,達到百分之百覆蓋率,同時改善網路使用價格高昂問題。

3. 投入1,000億美元建立更有彈性的電力傳輸系統,並透過稅收減免、投資補貼等方式鼓勵發展清潔能源,以期於2035 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發電。

4. 投入160億美元以關閉部分油井並清除廢棄礦井、限制新開發案,減少環境與空氣汙染。

5. 投入2130億美元於修建、升級200萬間房屋、商業建築、醫院,達到現代化與節能的效果,同時為中低收入者建造、修復50萬間房屋,確保國人居住權無虞。

6. 投入1,000億美元興建、升級公立學校、社區學院,給予孩童優良教育環境。增設兒童托育中心,藉以提高勞工生產力、生育率。

 

三、製造業投資與創新研發

自上世紀以來,美國雖坐穩全球經濟龍頭的位置,然企業投入研發之金額占經濟規模的比重卻不增反減,成為主要國家中少見的現象。相較之下,中國每年投入研發的支出已達世界第2。為確保美國於各項高科技、先進製造業中保有優勢,法案規畫投入4,800億美元於相關領域內以期帶動投資循環。

 

細部項目支出規畫如下:

1. 投入500億美元至美國國家基金會,致力於發展半導體、高階運算、高階通訊科技、高階能源技術、生物科技等領域。

2. 投入300億美元用以研發支出,冀望帶動企業創新並增加就業機會。

3. 投入400億美元以升級全國各地科學實驗室、研究院等基礎設施。

4. 投入350億美元用以研究解決氣候危機所需之技術,並帶動美國成為氣候科學之領導者。

5. 投入500億美元於商務部設立一新部門,專責推動國內工業生產能力,資助關鍵產品、技術之生產投資。

6. 投入300億美元於醫療領域擴大投資,防範大流行病再起,同時增加就業機會。

7. 透過聯邦採購加速清潔能源創新、生產,同時加快電動車電池、原料等關鍵技術發展。

8. 投入200億美元於區域創新中心與社區復興基金,帶動全美各地企業投資動能,同時鼓勵美國製造。

 

四、照護經濟

即便在新冠肺炎爆發前,美國即面臨安養照護的問題,人口老化以及傷病殘疾等問題在勞動力吃緊的影響下日趨嚴重,然而,提供照護服務的看護平均時薪僅12美元,遠低於平均的30.2美元,導致前述問題惡性循環。因此,法案規劃投入4,000億元至照護服務領域,以改善行業現況。

 

細部項目支出規劃如下:

1. 將降低醫療補助計劃下獲得長期護理服務的門檻,同時將擴大家庭與社區服務計畫,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照護服務。

2. 資助社區養老院、照護之家等機構,同時創建相關工會,提高看護者基本薪資以及生活品質。

 

政策做多立場明確  景氣可望迎來強勁擴張

 

整體而言,拜登政府奉行民主黨大政府的治國理念,意圖藉由擴大政府支出的方式,帶頭引導國內企業加大投資與促進消費,進而推升經濟成長步伐。法案支出規模高達2.25兆美元,占美國GDP比重達到10.5%。若以每年政府支出規模而言,預估將額外增加1,500 ∼2,500億美元,可望提升2022、2023年經濟成長率0.2 ∼ 0.5%,來到4.7%、2.7%,明顯高於疫情前長期平均成長率2.2%,意味著未來兩年經濟可望迎來強勁成長動能。

 

以支出領域而言,法案大量集中各項基礎建設硬體的建造與更新,包含道路、機場、橋梁等交通基礎建設,乃至於用水管線、寬頻網路等民生基建,意味著各類原物料,例如銅、鋁、鐵礦砂等工業金屬與相關製品,以及原油、能源產品等,需求勢必大幅提高,而相關工業建設、資本財提供的廠商,則成為產業擴張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皆將成為政策推動下最直接的受惠族群。

 

另外,拜登政府明確表達清潔能源以及半導體、電動車等高科技產業將是未來政策發展重點,投入逾5,000億美元資金刺激產業發展,則給予相關企業大幅成長的空間,是未來可以持續留意的重點。

 

兩黨對法案意見分歧  預料政策仍可於年內登場

 

法案規模高達2.25兆美元,資金來源成為一大課題。白宮有意推動美國製造稅務計畫(Made In America Tax Plan),預計於未來15年內透過1.將現行企業稅率由21%上調至28%、2.增加美國跨國企業最低稅負、3.鼓勵全球各國同步建立跨國企業最低稅率、4.針對高獲利但低應稅收入之企業制定15%最低稅率、5.廢除化石燃料產業補貼、6.加強企業逃漏稅稽查等方式,籌措2兆美元資金,用以支付美國就業計畫之支出。然而,共和黨對此採取明確的反對立場,主因共和黨主要依循低稅收、低干預的小政府治國理念,認為此舉反倒將有害企業發展,同時黨團亦無意推翻前總統川普之政績。

 

當前民主黨雖於眾議院取得多數席次(435席中拿下222席),然於參議院中與共和黨分別取得50席,形成平手局面。若要順利推動法案,將需要10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可能性十分有限。如此情勢之下,民主黨或再度透過預算協商程序的方式,此舉得以將法案闖關門檻由絕對多數60票降至簡單多數51票。民主黨參議員50席,配合副總統賀錦麗於兩黨表決平手時的關鍵一票,將得以令法案順利闖關,無需共和黨支持。然而,依照過往國會實務經驗,該程序每年只得動用一次,3月期間民主黨即採取此方式通過1.9兆美元紓困案,意味著政策正式推動上路的時間,可能落在10月美國新財年展開之時。預料在此之前,兩黨將持續協商,尋找折衷方案。

 

綜上所述,若兩黨達成協議,基建支出法案可望於第3季初順利通過。反之,10月新財年展開,民主黨亦得以將政策推動上路。

 

債市偏向空方  股市將優於市場預期

 

第3季中起美國疫苗覆蓋率可望達到70%,接近全體免疫標準,各州政府預料將相繼放寬管制措施,配合當前居高不下的個人儲蓄金額(總額達2.7兆美元,相較疫情前成長近一倍),此前遞延的內需消費可望於下半年起明顯回籠。

 

另一方面,大規模財政支出預計將於3、4季登場,勢必進一步助長經濟擴張動能,連帶推升通膨增速。有鑑於此,預料聯準會或於年內第4季展開縮減購債計畫之操作,2022年3、4季則可能首度調升聯邦基金利率,以防範景氣過熱的風險。

 

對於債市而言,初期因基本面前景改善、通膨預計升溫,將帶動長天期利率走揚,短天期部分則因利率政策維持不變而持穩低檔,令長短天期利差走擴。進入中期後,市場對於聯準會升息的想法逐漸升溫,將引導短天期利率緩步走高,同時期長天期部分漲勢則稍稍趨緩,令長短天期利差由走擴緩步轉向收斂。整體而言,債市看法偏向空方。

 

至於股市方面,疫情過後景氣復甦動能可期,配合財政政策大力做多,預料經濟成長步伐將優於市場預期,同時給予企業獲利向上修正的空間。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轉向預估採取緩慢且可預期的方式,直到升息循環進入中段以前,金融市場流動性仍將保持充沛,有利於資金行情的延續。在兩大利多因子的支持下,預料美股可望延續長線多頭的格局,政策發展重點包含基礎建設、高科技業投資等,則將令能源、原物料、工業、科技等族群成為首要受惠族群。

延伸閱讀

韓國瑜、游錫堃將爭立法院長?立院新戰國時代來臨:國民黨重返最大黨,三黨立委版圖全面解析

2024-01-13

侯友宜上台為何沒謝他?國民黨慘輸91萬票抓3大戰犯!4年後唯一能比拼賴的人選已經浮現

2024-01-14

民進黨的焦慮現在才開始…賴清德勝選有3個意義、但執政之路充滿險阻!想穩住內外從這裡下手

2024-01-14

「國民黨把我打一頓,我還挺韓國瑜?」柯文哲橫掃年輕人票,可望成為北京當局刻意交好的新歡?

2024-01-14

立院龍頭之爭,民眾黨挺誰?「改革比位子重要」,黃國昌提國會改革4大主張:要求藍綠先表態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