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習近平與拜登終於講電話 陶冬:雙方有善意是好事 但「這點」已回不去了

習近平與拜登終於講電話 陶冬:雙方有善意是好事 但「這點」已回不去了

陶冬

國際總經

今周刊資料庫

2021-09-12 11:29

美股連跌五天,雖然每天跌幅不大,卻是今年2月以來最長的連跌,道瓊指數更跌破50天平均線。

華爾街幾家大行經濟學家之前大幅下調經濟預測,上周則輪到策略師發出減碼美股的報告,其核心邏輯是疫情重燃下,消費和投資前景均需要重新評估,美股估值太高。

另外,貨幣政策的風向開始轉了,市場擔心流動性下降;某科技巨企被法院要求開放支付系統,也影響了美股走勢。

 

聯準會本月可能不減少購債腳步 但歐洲央行搶先一步

 

美債市場相對於美股上周比較平穩,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下,美國聯準會在本月例會可能不宣佈啟動減少購債計畫,但歐洲央行搶先一步,率先放慢購債步伐,打響了美歐日英四大央行政策調整的第一炮。

 

由於事先的市場預期管理和會後的安撫工作比較充分,德、法、義國公債只有溫和波動,歐股則跟隨美股下滑。

 

中美首腦時隔六個月首次進行電話會議,人民幣匯率上揚。

 

金價漲兩天就軟了 油價走高

 

歐洲央行的決定,並沒有給歐元美元匯率帶來多少刺激,美元指數反而走高。

 

因非農就業數字奇差而彈起的黃金,僅升了兩天就因美元匯率而疲軟下來。

 

市場重估颶風衝擊,美布(美國、布倫特)原油期貨雙雙走高。比特幣一度衝上50000美元關口後迅速回落,價格回到一個月前水準。

 

美中元首通話 2月以來首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9月10日通話,時長一個半小時,這是2月以來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首次對話。

 

筆者認為這是一次有意義的突破,意義到底多大,取決於之後部長級層面是否能夠打開合作空間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國曾經對他寄予期望,希望他可以改變特川普政府的單邊打壓政策,但是很快就失望了。

 

拜登政府不僅沿襲了川普政府在貿易與科技領域的打壓政策,還擴展到了金融領域,更在全世界四處結盟抗華,中國政府的態度也隨後變得強硬。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高官私下抱怨,中國部長級官員在對話中沒有表現出誠意。在某種程度上,雙方之間互動進入了死胡同。

 

「無意改變一個中國立場、避免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

 

在這次通話中美方確認,第一無意改變一個中國立場,第二要避免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在這兩點上美方釋放出近年來罕見的善意。

 

中方則表示,願意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地緣政治問題上「協調和合作」。這些內容都不是新的,但是大家都表示不讓分歧升級到全面對抗,願意在擁有共同利益和目標的領域合作。

 

如果在部長級會談中,這些善意可以變成切實行動,兩國之間也許就產生了一些良性互動。

 

陶冬:兩國關係很難回到十幾年前水準

 

有兩個領域,筆者期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合作與改善的空間,第一是在氣候變化問題的互動與承諾,第二是美國調整對華進口產品的關稅

 

當然也必須明白,中美之爭是世界老大與老二之間的角逐,可能持續十年甚至更長。兩國之間恢復對話,只是關係修復的第一步,兩國關係很難重新回到十幾年前的水準。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不要指望一次通話可以解決多少問題,不過雙方表示出一點善意都是好的跡象

 

ECB率先宣布減少購債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歐洲央行搶在美國聯準會之前撞線成功,在美歐日英四大央行中率先宣佈減少QE購債額度。不過一如所料,央行行長拉加德強調,這是一次溫和的購債速度調整,既不代表PEPP(疫情緊急購債計畫)將結束,也不表明未來不會再增加購債。

 

事實上,哪怕ECB(歐洲央行)的購債力度略有減少,它仍有足夠彈藥買下今年歐洲各國在剩餘幾個月發行的所有國債。在筆者看來,此次行動的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歐盟區通貨膨脹在8月份飆升至3%,遠高過ECB的2%左右的政策目標。面對德國、荷蘭等審慎國家的呼籲,ECB需要有行動來表達政治立場。

 

出於政治考慮,歐洲央行在數個星期裡迅速改變了政策立場,從強調疫情和就業,改調為「融資環境已有改善」,因此無需再釋放如此多的流動性,於是說幹就幹,估計今年內就開始減少購債數量。

 

「不提QE何時結束、不與升息掛勾」 可能被其他央行仿效

 

美國和英國均曾暗示打算減少購債規模,但是行動沒有歐盟貨幣當局那麼快。ECB同時調高今年的GDP成長預測。

 

但是擺完「鷹」姿後,不忘摘下頭套提醒市場自己原來是「鴿」派。

 

儘管不得不調高今年的通貨膨脹預測至2.3%,ECB調低了明年CPI通膨到1.7%,提醒市場其實通膨中期來看並沒有達標,明言儘管降低了買債速度,PEPP的買債計畫不會取消,換言之放水還要維持。

 

拉加德還不忘記提醒,除了PEPP的每月800億歐元購債規模,還有每月200億的QE計畫,這部分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

 

歐洲央行為四大央行未來的政策走向設定了一個基調,就是形鷹實鴿。迫于通膨壓力,信用擴張的速度需要放緩,但是經濟復甦基礎不扎實,就業恢復進度不夠快,疫情不確定性大。

 

溫和減少流動性的同時,不提何時結束QE,不與升息掛鉤聯動,主動安撫市場情緒,繼續為政府的赤字財政提供背書。筆者估計這個策略和路徑,可能被其它大央行仿效。

 

「極端貨幣政策請神容易送神難,貨幣當局騎虎難下」

 

2020年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和史無前例的經濟崩潰。央行在去年春季的全球聯手大放水,其實是為了制止金融市場的信心坍塌和防範系統性風險。

 

如今金融市場早已鶯歌燕舞了,經濟復甦雖有缺陷,但也不再處在危急狀態。央行以危機應對名義發起的貨幣擴張,早已師出無名了。

 

然而,極端貨幣政策請神容易送神難,貨幣當局頗有騎虎難下之勢,此時此刻見不到全面推動貨幣環境正常化的政策意圖。

 

筆者看來,收水(央行收回市場資金)恐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資產為王的投資大邏輯不變

 

本周看美國核心CPI、中國工業數據

 

本周的數據焦點,一是美國的核心通膨,預計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4.2%,仍然遠遠超出3%的政策目標;二是中國的工業生產和零售數字。歐洲的通膨和美國的消費信心指數也值得關注。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延伸閱讀

陶冬:大西洋兩岸各爆一驚人數據,美歐「貨幣政策」同時轉身,留意三大風險

2021-09-05

壞消息不斷的一周! Fed減債箭在弦上 陶冬:各國復甦之路全看這兩道坎

2021-08-22

Delta病毒肆虐全美》消費信心創13年來最大跌幅! 為何對美國經濟是好事? 陶冬告訴你「這樣看」

2021-08-15

在公用事業待了30年,他卻能在52歲和妻子攢6千萬淨資產提早退休:父母讓我們唯一繼承的是知識

2023-11-29

快退休才發現攢下的退休金根本不夠花,老後生活遠比想像的更燒錢?飛機教練教會我的投資智慧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