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今周刊》連續19年調查「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結果出爐!台積電首次奪冠 成功擠下中國騰訊

《今周刊》連續19年調查「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結果出爐!台積電首次奪冠 成功擠下中國騰訊

數位內容部

國際總經

達志

2022-05-11 19:43

《今周刊》「2022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企業排行」調查結果出爐,今年一千大企業共有92家台灣企業入榜,創下近8年來新高。台積電終於擠下中國騰訊,19年來首次奪冠。

過去兩年因疫情爆發,遠距上班、上課需求增加,帶動全球消費性電子熱賣,全球最大電子紙企業元太科技首次進榜,直接把友達、群創和光寶科甩在其後,市值成長率更高達193%,為台灣第一、兩岸第14高。

 

在半導體產業中,中國矽晶圓龍頭滬矽產業,在從台積電出走的邱慈雲帶領下,排名來到334,高於環球晶與南亞科。從今年排行中發現,位居前段的企業大多與「新能源」相關,且中國新能源電池材料市場趨勢正在轉向,三元鋰電池不再是市場首選,特斯拉等全球主要電動車大廠,已改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也拉抬了中國鋰電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今周刊》已連續19年製作「兩岸三地市值一千大企業調查」,今年一千大排名較顯眼的產業就是「半導體」。台積電刷新紀錄,首次衝上第一名,可惜總市值約14.5兆元(臺幣)為負成長,較去年減少7.3%。第二名的中國騰訊,市值更慘跌44%。

 

反觀另一匹黑馬,中國滬矽產業將總裁一職交棒給台灣出生的邱慈雲當天,一天內市值提升了43億人民幣。滬矽產業在2020年掛牌時,就曾被拿來與台灣環球晶圓作比較,當時兩者獲利能力天差地遠,但以今年調查結果來看,滬矽產業市值2,686億元(臺幣)已略高於環球晶的2,532億元(臺幣),這家由台灣人領軍的「中國唯一量產十二吋矽晶圓」企業,顯然也是未來不可忽視的中國半導體尖兵。

 

習近平操盤中國經濟如同上海封城 與世界隔絕

 

然而,中國經濟看似光明一片,實際上從上海封城未解可看出些許端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讓上海正面臨國家瞬變的政策與強硬主導,而這也是過去一整年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真實動態。「簡單一句話,就是『國進民退』……。」

 

長年觀察國際與兩岸產業趨勢發展的台新投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形容,過去一年的中國經濟,就宛如一個高度可塑的「捏麵人」一般,在中國政府這雙超級巨掌下,被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層,用改革開放以來罕見的力道與強度,重新「塑形」。

 

中國新能源產業崛起 能否帶動產業全面升級有待觀察

 

再攤開此次一千大榜單,可明顯看出無論是依市值、營收或淨利成長幅度等指標作排名,「新能源」相關的企業都位居前段,特別的是入榜的39家企業中,有13家是新進榜。根據《今周刊》分析,習近平於2020年聯合國大會中,首度提出了中國的「雙碳」承諾,因此,在去年中國「兩會」期間,「雙碳承諾」即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完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也隨之上路,另加上去年7、8月間,中國一股作氣公布《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並網規模的通知》,政策連番出手,也成為新能源產業的商機與題材的重要推手。

 

在新能源電池材料方面,隨著中國官方逐漸取消新能源汽車業者及消費者官方補貼,間接帶動中國新能源電池材料市場的趨勢轉變。據估算,以目前一台電動車的總成本中,動力電池的成本約佔到四成。分析認為,過去幾年,中國補貼政策著重於電動車的續航力,因此造就擁有「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電池成為市場首選,但在官方退出補貼後,反而凸顯磷酸鐵鋰的「成本優勢」,也讓國際電動車大廠改選用磷酸鐵鋰電池。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截至2021年11月,磷酸鐵鋰的電池裝機量來到64.86GWh,超越三元鋰電池的63.3GWh,市占約50.5%,也驗證了最新新能源電池材料趨勢走向。即使後勢看漲,在中國官方嚴苛的「動態清零」政策下,中國的經濟與供應鏈已受到嚴重衝擊,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多家外資機構紛紛下修中國今年經濟展望。李鎮宇說,在經濟面,中國的確企圖以新能源作為產業破口,帶動整體產業的變形與升級,但當計畫經濟主導產業樣貌,「中國也等於是把門關起來,跟全球競爭斷絕,有點像是80年代的蘇聯。」

 

習近平捏出來的是一個對外更封閉、對內更嚴控的新中國,能讓這些產業能量創造出什麼樣的外溢效果?就掌握在習近平的收放之間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