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農產大國竟缺糧?比起中國經濟衰退,習近平更頭痛的問題:如何餵飽14億人口

農產大國竟缺糧?比起中國經濟衰退,習近平更頭痛的問題:如何餵飽14億人口

中國近來經濟浮現危機,例如今年5月河南爆出多家村鎮銀行,因儲戶無法取款而產生維權和抗議活動;「爛尾樓事件」引爆大規模停貸風暴,已延燒至中國25省、91座城市;公務員更屢屢傳出被大幅減薪,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已出現問題。

 

由於中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監管考核模式,幾乎唯國民生產毛額(GNP)是問,靠製造業不僅需要苦幹實幹且成長曠日耗時之外,還需要承擔企業風險,因此地方政府達成目標的巧門捷徑,就是依賴不動產市場金玉其表的高度開發成長,濫用的下場,就是造成總體經濟的敗絮其內,更遑論因為土地開發更易產生內外交相賊的利益交換。

 

比疫情更嚴峻的考驗:如何餵飽14億人口?

 

由於2020年開始一連串缺乏科學根據、且嚴苛到違反人權的COVID-19清零政策,中國經濟生態已面臨嚴峻的考驗。然而足以影響中國社會安定最重要的關鍵問題,恐怕是來自第一級產業(編按:一般而言,食品產業包含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採礦業、林業/伐木業、鹽業被統稱為第一產業)糧食供給安全,也在在考驗執政當局是否能有效處理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經濟政策、以及國家治理。

 

儘管中國人口增長已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準,但仍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政府要承擔餵飽14億人口(約佔世界六分之一)的重責大任。在一連串自然災害和COVID-19不確定性因子威脅到其糧食系統之後,中國勢必需尋求更大彈性和自給自足。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3月公開提出要維持中國糧食供應穩定的背景。

 

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期刊所編製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可以綜合觀察世界各國糧食的可負擔性、可取得性、質量和安全、以及自然資源和生產復原力。2021年中,中國排名第34名,過去10年來,雖中國為世界進步最多的5個國家之一,然而比起其他經濟大國,如加拿大(第7名)、日本(第8名)、法國(第9名)、美國(第10名)、德國(第11名)、俄羅斯(第23名),其糧食安全體系似仍嫌脆弱。

 

給我肉!盤點中國缺糧的主要種類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從2000年代中後期起,由於所得增加造成食品攝取項目的改變,總體而言已由淨出口國轉為淨進口國,且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到2020年農產品貿易逆差擴大到947.7億美元。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分品種來看,穀物的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進口量增加較多的分別是油料、大豆、糖、肉類和奶類。20年間中國的食物自給率已從100%左右下降到目前接近76%,其中食用油的自給率從81%下降到25%,大豆的自給率從60%下降到17%。

 

根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2022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國未來主要的缺口是蛋白質類食物,且這類食物的對外依存度仍不斷擴大。到2035年,中國的食物自給率估計可能進一步降到65%左右,大致相當於日本上世紀60年代末期和韓國80年代末期的水準。

 

依據種類,預期到2035年,主食類如水稻、小麥的自給率尚可維持在96~97%之間;但畜牧業相關的糧食如玉米、大豆的缺口持續擴大。中國除了雞肉以外所有畜產肉類,都有國內供給短缺的問題,預期未來的進口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農產大國竟缺糧?中國糧食自給率下降的4個主因

 

 

中國食物自給率持續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有4個。

 

第一,相對於全球主要農產品生產國,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總體呈下降趨勢;其成因為各種成本提升,包括人工、原物料、能源,再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許多化肥產品和基本礦物的最大供應國,烏俄戰爭爆發後成本雪上加霜。加上耕地面積細小破碎,缺乏規模經濟,生產效率難以提升。

 

其次,中國大量的良田因為不當的發展策略轉為住宅、工業用地,中國北方沙漠化問題極嚴重,威脅農地。根據中國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2019年末中國耕地19.18億畝,比2009年末減少1.13億畝,相當於原耕地的5%,其嚴重性可見一斑。

 

第三,中國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尚未確切落實執行,食品安全問題嚴重,才會有如假雞蛋、毒奶粉、地溝油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加上對動植物疾病疫情防治的概念不彰,也威脅了其糧食供應的安全。

 

第四,雖早有識學者專家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所謂的三農問題,然解決似有限。例如在202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7萬元人民幣,是農村人口的2.5倍,比起2006年的3.2倍雖有所改進,但巨大的二元經濟(低邊際勞動生產率的維持生計部門vs. 技術先進且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現代部門)差距,年輕人紛紛離農「漂向北方」淪為都市邊緣人的農民工,使農村人口外流且嚴重老化,阻礙生產技術進步。

 

不是砸錢就能解決!中國到全世界掃糧,面臨哪些困境?

 

中國2020年經濟成長經歷前所未有的衰退(自1980年代改革開放起,僅次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遭到國際制裁),且尚面臨其他嚴厲的挑戰,而這些實質面的損害將影響長期社會經濟走向,更有可能動搖中國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其包括:武漢肺炎疫情及其後的封城清零政策,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四川、河南、至華中及華南地區一連串的洪災,造成糧食生產的重大損害。2018年開始由俄羅斯傳入的非洲豬瘟疫情至今猶在,加上其他經濟動物的傳染病又接踵而來;而突如其來的戰火,不僅中國在烏克蘭購地租地種糧再進口回國的計劃付諸東流,甚至需要在國際市場中與其他國家搶購糧食。使得日後中國極可能出現長期的糧食危機。

 

對此,中國有可能不得不從美國、澳洲及加拿大進口產品,一方面穩定價格,另一方面履行其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不過中國與西方國家持續的政治緊張關係,可能導致價格增加等貿易障礙,也對中國食物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威脅中國的食物供應安全。

 

結語

 

雖說「民以食為天」聽起來老生常談,但古今舉世沒有任何社會可以脫離這基本法則。中國的經濟成長衰退固然可能會牽動全球經濟波動,但其嚴重性,尚不如食物供給的問題。中國在全球市場搶購糧食,已是現在進行式,然而隨著烏俄戰爭的膠著,全球糧食市場供給短缺的情況將更加嚴重,加上中國糧食生產自足率逐年下降,可以預見將進一步推升全球糧價。除了立即性的影響台灣大眾的荷包,由於位處中國近鄰,是否也成為糧食收購的對象?值得注意。

 

此外,反觀台灣的糧食自產比率遠遠落後於中國,更是值得全民警惕的國安問題。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台灣2018年以熱量計算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4.6%,而這竟還是超過過去10年的新高!由於農業生產受到地域以及氣候限制,要求農民改變生產農作不僅削足適履,且成本遠高於效益。

 

顯見台灣消費市場應調整為在地、當季食材為主,多多推廣較為環保健康且支持本土農業的飲食消費習慣。不僅對有利於土壤地力的涵養及保存、促進農業的永續永續經營,更能提高臺灣的糧食安全性。

 

作者簡介_邱萬鈞

現任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oston, MA, USA) 財務金融系教授. 研究興趣在國際金融市場、 資產組合管理、 企業理財及治理、 創新及 ESG. 除已發表近30篇 財務經濟以及商業專業學術期刊及專書專章,  財務經濟時事文章登載於國內外媒體,  專訪登載/播出於 Forbes, MarketPlace (National Public Radio), Boston Business Journal (BBJ), Voice of America (VOA, 美國之音) 等.

 

延伸閱讀

二○二三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領航新紀元 「創新醫療.邁向國際」 細胞治療、人工智慧、奈米製藥解決方案發光

2023-12-28

台股盤整後,何時反攻萬七?為何光看K線就能交易,不用管基本面嗎?

2023-09-07

如何掌握下一個飆股?低檔整理股別擔心 重點要看是否有「這三個」動能放大跡象!

2023-09-23

緯創今年股價已飆升逾300%!下一檔飆股哪裡找,該注意哪些起漲跡象?

2023-07-19

台股中秋變盤,是變盤向下或向上?掌握「這兩招」 教你找出年底前的飆股!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