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本田、日產傳合併「再拉三菱加入」,全球第3大車廠誕生?2公司回應…被中國電動車傷多深,數字見危機

本田、日產傳合併「再拉三菱加入」,全球第3大車廠誕生?2公司回應…被中國電動車傷多深,數字見危機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4-12-18 09:46

今周刊編按:汽車業震撼彈!日經報導,日本汽車大廠本田汽車(Honda Motor)以及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正在合併談判,考慮建立控股公司,甚至可能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納入。

若3家真能合併,將躋身全球第3大汽車製造商,合併後年銷量超過800萬輛。

對此,本田和日產發表相同的聲明,沒有證實日經的報導,僅表示,報導內容並非是各自公司所宣布的。兩大車廠在各自的聲明中說,「本田和日產正研究未來合作各種可能,充分利用彼此的優勢」。

路透則是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日產和本田的協商目標,是成立控股公司,讓兩家公司在旗下運作。

消息傳出後,日產股價開盤大漲超過22%,但截至昨天為止,日產今年以來下跌近5成,而本田股價則是小跌1%多。

 

根據《日經》(Nikkei)周三 (1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本汽車巨擘本田汽車 (Honda Motor) 和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將進入合併談判並整合其資源,以更好地與全球更大的電動車製造商競爭。

 

報導指出,兩家公司考慮在控股公司的框架下運營,預料很快就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稍晚將各自決定在新實體的股權比例。另外,雙方還計畫將三菱汽車納入新實體,日產是三菱汽車大股東,持有 24% 的股權。

 

截稿前,本田和日產汽車並未回應置評請求。

 

日產和本田中國市占一直下降

 

有分析認為,兩家公司近幾個月來強化彼此關係,而此舉是為應對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這些難以從電動車業務中獲得足夠利潤的傳統品牌壓力山大。

 

日產和本田是僅次於豐田 (Toyota) 的日本第三和第二大汽車製造商,它們在中國的市占一直在下降。11 月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占全球電動車銷量的近 70%,當月銷量超過 127 萬輛。

 

2023 年,這兩家公司的全球汽車銷量總計為 740 萬輛,但它們正在努力應對來自電動車製造商的挑戰,尤其是在中國,比亞迪 (01211-HK) 和其他公司在中國遙遙領先。

 

本文授權自鉅亨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汽車購買激增!美11月零售銷售超預期月升0.7%

現代汽車中國合資企業陷困境 大手筆注資拚轉型

延伸閱讀
今周重磅》輝達財報將出爐,連7季給好成績、GB200供應鏈等著歡呼?外銷訂單揭曉「可望連8紅」
今周重磅》輝達財報將出爐,連7季給好成績、GB200供應鏈等著歡呼?外銷訂單揭曉「可望連8紅」

2024-11-18

輝達財報出爐後更靠近 「iPhone時刻」 台積電(2330)、鴻海(2317)、廣達(2382)再受惠!
輝達財報出爐後更靠近 「iPhone時刻」 台積電(2330)、鴻海(2317)、廣達(2382)再受惠!

2024-11-17

先進封裝現在有多夯?「台積電每天被輝達追著跑」,供應商毛利率都超過台積電!
先進封裝現在有多夯?「台積電每天被輝達追著跑」,供應商毛利率都超過台積電!

2024-11-18

鴻海揪輝達打造AI工廠,加速生產Blackwell架構GPU晶片!台灣廠區12月先行,墨西哥廠區明年初加入
鴻海揪輝達打造AI工廠,加速生產Blackwell架構GPU晶片!台灣廠區12月先行,墨西哥廠區明年初加入

2024-11-19

影/曾是輝達最大股東,孫正義太早賣掉股票少賺好幾兆「哭暈在黃仁勳肩膀」...被回:我們可以一起哭
影/曾是輝達最大股東,孫正義太早賣掉股票少賺好幾兆「哭暈在黃仁勳肩膀」...被回:我們可以一起哭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