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DeepSeek關鍵工程師竟是輝達實習生!「超級人才」為何留不住:莫忘中國變核武大國歷史教訓

DeepSeek關鍵工程師竟是輝達實習生!「超級人才」為何留不住:莫忘中國變核武大國歷史教訓

2025-02-07 09:07

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顛覆了美國AI霸主的認知,更是對美國政府的嚴峻提醒,凸顯了美國在吸引與留住人才方面的挑戰,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才,DeepSeek關鍵工程師潘梓正(Zizheng Pan),原為輝達(Nvidia)實習生,後毅然決然回到中國大陸,政治學家、前國防計畫助理部長、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感嘆,類似錢學森與潘梓正的案例一再上演。

 

 

潘梓正曾於輝達實習

 

潘梓正在輝達實習時的上級表示,他曾於2023年夏天時前往輝達實習,當時 輝達本有機會提供他正式職位,但他最終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北京的深度求索,當時該團隊僅有3名成員。這一決定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放棄了美國的機會,選擇成為深度求索的第4名員工。

 

 

 

直到2023年10月,潘梓正仍在輝達加州聖塔克拉拉的辦公室工作,並同時在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攻讀博士,雖然他在美國有諸多機會,他最終卻選擇了一家不被看好的北京AI新創公司。

 

難伸拳腳

 

艾利森認為,為何潘梓正(Zizheng Pan)選擇深度求索,而非美國?作為DeepSeek-R1模型的關鍵開發者之一,潘梓正為何選擇將才華投回中國大陸,答案很簡單,美國科技公司未能給予他發展的機會。

 

 

 

艾利森引述上週《華爾街日報》(WSJ)的一篇專欄文章,內容提到中國大陸的工程師總數是美國的9倍,且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數量更是美國的15倍。這意味著,像潘梓正這樣的「超級人才」,未來可能會越來越趨向於選擇回到中國大陸,而非留在美國。

 

美國不是第一次錯失人才

 

艾利森感嘆,這也不是美國第一次失去關鍵科技人才。1955年時,中國籍、接受美國教育的航太工程師錢學森,因政治因素被迫離開美國,返回中國。

 

錢學森在1935至1955年間,與來自匈牙利的航太科學家 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共同創建了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為美國的飛彈與太空技術奠定基礎。他也是波音X-20「動力滑翔機」(Dyna-Soar)計畫的主要設計者,後來成為美國太空梭(Space Shuttle)的前身。

 

 

 

然而,由於美國國內的政治環境,錢學森被指控為共產黨間諜,儘管這一指控從未被證實,他仍遭到軟禁,被限制離開洛杉磯地區,最終於1955年被美國驅逐出境。

 

回到中國大陸後,錢學森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成為毛澤東「兩彈一星」計畫的領導者,讓中國大陸成為核武大國,並擁有可與美國匹敵的洲際飛彈。他的研究也為中國大陸今日的太空計畫奠定基礎,如今這個計畫成為SpaceX 之外,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當他於2009年去世時,被中國大陸視為國家英雄。

 

艾利森認為,美國應優先留住科技人才,避免再失去更多「錢學森」與「潘梓正」,在全球競爭中,頂尖人才如錢學森、黃仁勳(Jensen Huang)、馬斯克(Elon Musk)等人,完全可以自由選擇在哪裡發展。美國若希望繼續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就必須積極吸引這些人才,並提供合適的環境,讓他們能夠發揮所長。

 

本文授權自中時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常見皮膚癌有3種,「惡性黑色素瘤」致死率最高!醫曝5種痣恐是癌,長在「這一處」最危險
常見皮膚癌有3種,「惡性黑色素瘤」致死率最高!醫曝5種痣恐是癌,長在「這一處」最危險

2022-09-24

罹黑色素瘤末期的卡特  腫瘤竟神奇消失 免疫療法  癌症轉移添剋星
罹黑色素瘤末期的卡特 腫瘤竟神奇消失 免疫療法 癌症轉移添剋星

2015-12-22

2024醫療科技展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 AI新藥開發領航 創新外泌體技術 全球首例異體CAR-T 抗癌治療新突破
2024醫療科技展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 AI新藥開發領航 創新外泌體技術 全球首例異體CAR-T 抗癌治療新突破

2024-12-11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關心癌友腸久事 抗癌路上攜手前行不孤單 精準醫療搭配持續運動 腸癌已是「可治癒」的慢性病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關心癌友腸久事 抗癌路上攜手前行不孤單 精準醫療搭配持續運動 腸癌已是「可治癒」的慢性病

2021-12-10

要讓癌症由不治之症轉變為慢性病!晟德旗下加科思可望為抗癌藥帶來創新突破
要讓癌症由不治之症轉變為慢性病!晟德旗下加科思可望為抗癌藥帶來創新突破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