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新聞不斷有新焦點,從中國AI公司DeepSeek、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和美國的晶片政策等等,這些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著重大的關係,市場波動,投資人自然多關心。
DeepSeek出現讓成本降低 AI有三項利多趨勢
當DeepSeek公開之後,很多人用「橫空出世」或超低價格是輝達的競爭者,似是而非,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則提到19世紀時期的傑文斯悖論,意指AI的成本降低反而促成需求的增加等等。
其實,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實例,就是康柏(Compaq)的低價PC崛起,使得IBM超貴的個人電腦被取代,筆者早期職場上就用過一台新台幣20多萬元的IBM個人電腦,之後,藉由低價PC帶動需求下,英特爾因而建立了CPU很長一段時間的主導地位,台灣在這趨勢下打下ICT產業的基礎,進而建立了半導體聚落和ICT一條龍的供應鏈。
AI時代,也尋著類似過去PC發展的過程,DeepSeek出現是讓大家體認AI算力的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它不採用CUDA,CUDA是輝達整合軟硬體的一個技術,所以DeepSeek是用它的下一層語言,將現有軟體整合和優化,但用的還是輝達的晶片,用小型的模型訓練,因為成本可以降低,未來這種低成本的軟體比較容易擴展至更多裝置,這是利多一。
AI時代,算力仍是王道,所以可以見到幾家大的美國CSP廠(雲端服務供應商)資本支出仍保持上升,這些CSP是指微軟、亞馬遜(AWS)、Meta、字母公司(谷歌Google的母公司)等。
根據去年底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公司預估,2025年大型 CSP廠資本支出達3150億美元,2026年達3670億美元,因為需要服務千百萬人的AI使用需求,功能需達助理等級,所以大型的算力和資訊安全上的投資是必要的,這是利多二。
DeepSeek的「橫空」出現驚嚇了股票市場,一陣殺戮之後,市場也逐漸釐清和穩定,在美國貿易戰封阻下,未來AI可能會分成兩個陣營——中國和美國,有如目前手機市場的狀態,中國華為的鴻蒙,西方的谷歌和蘋果(Apple)系統,中國會自立自己的門戶,但是先進晶片的取得會是他們要面臨和克服的難題,輝達的CUDA系統仍會主導市場,這是利多三。
川普對內整肅造成股市震盪 投資AI仍是正確方向
在目前爆炸性和紛多的訊息下,只有增加自己對產業認識的累積,即可免除不知所措,可以確定,AI時代來臨,仍會造就多家明星企業,就像過去PC和網路聯網成長的時代,因爲新的產業發展,對高端伺服器的需求和高效率網路搭配,這些相關公司收入會大幅增加。
建議投資人專注這些AI晶片和CSP公司的發展,台灣相關上市企業包括台積電、廣達、鴻海、日月光和相關的網通公司如聯發科、智邦,散熱和電源供應商台達電、載板如欣興、景碩等,美國企業仍以輝達、蘋果、微軟、亞馬遜、字母公司和博通等為主。
近期是潛心累積產業訊息的時刻,我們看到川普對國內,是藉由馬斯克對全美國公務機關整肅,對國外則舉高關稅政策,這些對美國的經濟不會是好事,而且因為要警戒通膨,美國聯準會將不會如去年般地降息,不確定因素會使股債市持續震盪,但長期投資AI相關企業仍是正確的方向。(作者為前元大金控集團證券公司自營部主管,現任麒鑫投資公司研究部資深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