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鎖定重大貿易夥伴,不斷祭出、又再三反覆的關稅戰,搞得投資人暈頭轉向。確定上路的鋼鋁關稅將於本周生效。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也將在本周實施。與此同時,加拿大和墨西哥已表態將配合美國,加入反制中國傾銷貨品的行列。不過,由於業者將上升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在美國本周公布的物價報告中,可以看到通膨是否正蠢蠢欲動。
中國今年第二波報復性關稅上路
首先,為了反制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自中國貨品進一步全面調高關稅至20%,中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對美國雞肉、豬肉、黃豆、牛肉等關鍵農牧產品加徵最高15%關稅,並將於10日(周一)生效。這是回敬美國的第二波貿易壁壘措施,中國2月10日已對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加徵15%的關稅,並對原油、農業設備和特定汽車加徵10%關稅。
上周三,中國高層表明政策方向不受動搖,甚至比以往更加堅定於實現自給自足,並強調不會屈服於西方壓力。中國也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定為5%,和去年相同,展現中國經濟成長不受川普關稅措施影響的態勢。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美國已對中國製貨品課徵10%到25%不等的關稅。從中國政府「奉陪到底」、美中並未積極協商來看,川普第二任對中國挑起的貿易戰,恐怕會繼續延燒下去。
中國財政部上周六也公告,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的菜籽油、豬肉和水產品加徵關稅,以報復加拿大去年對陸製電動車加徵100%關稅,又對中國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關稅。
本周三,美國全面對鋼鋁進口課徵25%關稅也將生效,終止原本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及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享有的豁免。
不過,川普全面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25%關稅將延至4月2日生效。加拿大和墨西哥抓準時機,開始就重議美加墨自貿協定尋求協商。兩國也表態願和美國合作,就中國傾銷予於反制。
加拿大新總理上台 先得面對麻煩的川普
加拿大財政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周日接受彭博新聞訪問時表示 ,加拿大希望儘速展開全面貿易談判,而非採取「按產業別逐周協商的方式」。
同時,加拿大執政的自由黨將在周日選出黨魁,預料加拿大央行前總裁卡尼(Mark Carney)可望當選,接替今年1月宣布要下台的總理杜魯多。杜魯多表示,他預計新黨魁一周內便可交接總理。
卡尼和川普格調迥異。蒙特婁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貝朗(Daniel Béland) 指出,在川普對加拿大經濟和主權施壓之際,卡尼以其冷靜穩健的作風和卓越的履歷,已成為許多加拿大人眼中值得信賴的領導人。
美國停滯性通膨疑慮日增
同樣在周三,美國將公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若通膨仍然高於預期,將進一步衝擊投資信心。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 基金經理人范克隆海特(Bryant VanCronkhite) 認為,若CPI數據過熱,恐驚動市場。他指出,在通膨和通膨預期尚未明顯回落之前,聯準會恐難以恢復寬鬆政策。
這份通膨報告將是聯準會3月18-19日政策會議前最後一項重要經濟數據。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本月仍將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於4.25%-4.5%,不過,倫敦證交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聯邦資金期貨市場預計到今年底還會降息約70個基點。
據 FactSet 調查,經濟學家估計2月CPI年增率將降至 2.9%,低於上個月的3.0%。
投資人對於停滯性通膨疑慮日增,若CPI數據高於預期,這種經濟成長放緩和通膨上升並存的情況,將漸漸成為金融市場又一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