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捉摸不定的貿易政策已在各國及金融市場掀起波瀾,本周將發布的兩項重要數據,包括美歐主要經濟體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聯準會最關注的通膨指標美國2月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將窺探出川普本月祭出關稅帶來的負面效應,及美國民眾消費受影響程度。
而金融市場卻已先用腳投票,在今年第1季大舉撤離美股轉向歐洲、中國等其他股市,若川普的「對等關稅」4月初果真上路,投資人可能加速從美股出走。
美歐3月製造業PMI 將顯示經濟趨緩
標普全球(S&P Global)本周一(24日)將公布3月美國、英國、歐元區、日本、澳洲和印度等經濟體的PMI數據,可望揭開第一季末的經濟狀況面紗,因為總體經濟趨勢將率先反映在採購經理人身上,假如他們下很多新訂單,意味著經濟活動正在增加。如果價格上漲則顯示需求良好,供應需要增加。但若PMI在50這條榮枯線以下,顯示支出不足,經濟將會走軟。
因此,如果美國PMI開始下降,可能顯示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可能會放緩,目前預期美國3月製造業PMI將從上月的52.7大幅放緩至51.0,拖累綜合PMI指數大幅減速,從2月的51.6陡降至50.2,略高於50這條經濟榮枯分界線,分析師歸因於關稅影響。
歐洲近年工業活動持續低迷。但近來的地緣政治變化促使歐盟增加支出,德國承諾在國防和基礎設施投入高達5,000億歐元,為股市注入一劑強心劑。周一的PMI數據將提供一些線索,以了解歐洲增加支出的承諾是否會產生實際影響。
預計德國3月製造業PMI將從2月的46.5回落至46.1,導致綜合PMI僅為50.2,低於2月的50.4。歐元區3月製造業PMI預計從2月的47.6下滑至46.6,綜合PMI將落在50.0,低於2月的50.2。對歐洲決策官員而言,可能是個令人擔憂的警訊,並將促使歐洲央行繼續維持寬鬆政策。
英國製造業預計會下滑,但幅度不大,3月製造業PMI預測為46.7,低於2月的46.9,使綜合PMI降至50.4,略低於2月的的50.5。這可能顯示英國經濟仍然保持韌性。日本au Jibun Bank 發布的3月製造業PMI由2月的49.0略增至49.2。
聯準會最關注的通膨指標 美2月PCE將上升
對經濟成長放緩和關稅不確定性感到擔憂的投資人,本周將迎來一系列美國經濟數據,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本周五(28日)公布的2月PCE,這個聯準會最關注的通膨指標可能正在上升。經濟學家估計,2月整體PCE月增0.5%、年增2.7%,分別高於1月的0.3%和2.5%。
不計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CE預計月升0.4%、年升2.8%,也高於1月的0.3%和2.6%升幅。這些預測呼應了聯準會在上周三決策會議上修美國今年PCE展望,由先前預估的2.5%上修至2.7%,遠高於其2%通膨目標。
如果這項PCE數據高於或接近預期,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產生顯著負面效應,可能促使聯準會延續其謹慎利率立場。聯準會官員曾多次表示不急於降息,目前正在評估川普貿易政策的影響,並等待通膨有更多進展,再考慮進一步降息。
資金恐加速撤離美股 轉向其他股市
在川普重返白宮後,世界瀕臨全面貿易戰,今年前3個月市場走勢坎坷,投資人以驚人速度逃離華爾街,而從美股撤離的資金正大舉湧向一些先前被忽視的市場。今年迄今美股大盤的標普500 指數下跌3.64%;相形之下,歐股大盤的歐洲STOXX 600指數上漲7.64%,兩者表現差距為2015年來最大。
日益升高的經濟不確定性將會持續影響股市,標普500指數可能還會再跌,若跌破5,600點關卡可能預示著跌勢加深的開始。
另一方面,在美國似乎不再堅定支持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領導人開始想方設法找尋資金以籌措防禦支出,帶動歐洲軍工類股領漲,而中國的科技股也飆升,美國以外的全球股市正迎來2019年以來第1季的最佳表現。分析師說,投資人正在揚棄TINA(除了美股,別無選擇)、轉而擁抱TIARA(真的有替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