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湖莊園協議真能達成同時「改善貿易赤字」與「維持美元本位」艱困任務嗎?
川普說,對全球施加關稅,才能解決長期貿易赤字的問題;又說,每個國家都必須使用美元,甚至考慮要解除俄羅斯不得使用美元結算的禁令。但是,「改善美國貿易赤字」與「維持美元本位制」這兩件事情真的可能同時發生嗎?這個問題,就是比利時裔的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將近六〇年前所提出的「特里芬兩難」。
川普的兩難,本質是「特里芬兩難」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至一九四四年。彼時二戰剛結束,全球貿易占GDP比重由一戰前將近三〇%跌至一〇%;同時,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也沉重打擊了各國對於市場經濟的信心。因此,「如何快速重啟國際貿易」以及「如何避免大規模衰退」就成了最重要的經濟議題。於是,各國召開全球經濟會議,最終找出了一個可以同時解決兩大問題的解方:讓美國對全球輸出其購買力(美元流動性)。
具體的做法是:讓美元成為全球貿易的主要貨幣,這樣美國就能輕易的向全球購買商品。爾後在美國強大購買力的支撐下,貿易佔全球GDP於二〇〇八年站上六〇%,全球近百年間都不再經歷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劇烈衰退。我們甚至可以說,「美元本位制」正是直接推動全球化的最大關鍵。
然而,這樣的做法真的長期可行嗎?特里芬指出,當一個國家的貨幣作為全球準備貨幣時,為了滿足全球對準備資產的需求,該國必須長期維持經常帳逆差(即貿易赤字,見圖一)。這個「貿易赤字」與「全球貨幣核心」的困境,也被稱作「特里芬兩難」(Triffin Dilemma)。換言之,如果全球各國無法長期協助美國調節其貿易赤字,當前的全球化榮景終究會崩解。
川普的解方—以「海湖莊園協議」重塑貿易體系
面對這個長期結構性的難題,川普的解決策略就是希望能重塑貿易體系,來解決「特里芬兩難」,接著再透過改善雙赤字,以確立美元的國際貨幣基準地位,而市場盛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則可視為川普總統的工具箱。以四月初,川普提出震驚全球的「解放日關稅」為例,這個關稅大棒主要就是源自於這份文件。
不過,這份文件並非字面意義上的協議,而更像是一份企劃書,主要內容就是要運用關稅、貶值、與債權國協調債務等手段,以同時解決「改善貿易赤字」與「維持全球貨幣核心」這兩大議題。因此,在川普宣布關稅暫緩九〇天後,或許還能看到美國持續出招,以達成重塑貿易體系的目的。
不過,米蘭的這份「海湖莊園協議」提案雖然引人矚目,但可行性仍備受挑戰。首先,若美國執意全面性地強推過高的關稅,不僅不利全球貿易,也將不利美國自身的經濟與通膨。其次,關於債務置換的話題,持有大量美國公債的債權國(如日本和中國),恐怕難以接受將短、中期債務置換為超長期債務,因為這不僅損害到債權國的利益,同時也將傷害投資人對美國債券市場的信心。最後,若美國強迫貿易對手讓自身匯率相對美元出現不合理的升值,這不僅將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削弱美元的全球霸權地位,甚至將引發金融市場更激烈的波動。
「外匯市場」恐怕是後續評估投資時,必須多加留意的變數
為了改善貿易赤字,川普自然希望美元貶值,但現實上,受限於三大因素不易完全實現。第一,貿易面:美國加高關稅,恐迫使各國以貶值減緩衝擊。第二,金融面:美國回收流動性,迫使各國進一步買進美元以維持準備。第三,貨幣政策面:關稅若拉高美國通膨,將迫使Fed收緊貨幣政策。川普主觀意願與市場邏輯存在落差下,美元指數勢必面臨多空拉扯,唯一可確定的是,短時間內匯市高波動將難以止息。
此外,由於美國改善貿易赤字等同於回收美元流動性,這也會讓債務信評低、外債占比高、貿易赤字嚴重等經濟體質較差的國家,後續的匯率表現更為震盪。因此,今年在經歷股票、債券大幅波動後,「外匯市場」恐怕是後續投資人評估投資時,必須多加留意的變數,而資產、貨幣的多元化也應是投資人可考量的方向。
延伸閱讀: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