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2025年第一季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FDI)淨額僅為147億美元,較2024年第四季的340.6億美元驟減超過五成,單季縮水達194億美元,反映外資對中國投資仍持審慎觀望態度。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2025年第一季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FDI)淨額僅為147億美元(編按:約合台幣4,446億元),較2024年第四季的340.6億美元驟減超過五成,單季縮水達194億美元(編按:約合台幣5869億元),反映外資對中國投資仍持審慎觀望態度。
2023年起數度出現單季淨流出
從季度趨勢來看,2021年第一季中國FDI曾達1,072億美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然而,自2022年第二季起,外資流入開始出現急遽下滑,當季FDI僅377.6億美元,較前季驟減逾六成。
此後,外資投入持續萎縮,且2023至2024年間更數次出現單季資金淨流出的異常情況:2023年第三季為負108.5億美元,2024年第二季與第三季更擴大至負149.7億與負116.2億美元。這種負成長現象在中國FDI歷史上極為罕見,顯示外資不僅減少新增投資,更加速資本撤離。
若觀察年度數據,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外資流入曾長期呈穩健增長。2002至2015年間,年均FDI達1,930億美元;2016至2021年進一步提升至年均2,215億美元,並於2021年攀至歷史高點3,441億美元。
然而,這波榮景自2022年戛然而止。該年FDI降至1,902億美元,年減45%;2023年再大幅下滑至513億美元,年減幅高達73%,創下2003年以來新低;2024年進一步探底至僅186億美元,創自1998年統計以來最低,年減幅高達64%。自2022年至2024年三年間,外資流入總量驟減逾9成。
大送利多真能挽回變心的外資?
為挽回外資信心,中國政府自2023年以來密集推出多項吸引外資政策,聚焦於擴大市場准入、優化營商環境及強化投資保障。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推動高端製造與現代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簡化投資審批流程、並提供稅收與金融優惠。
同時,官方亦強化與外資企業的對話機制,承諾營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釋放持續開放的政策訊號。
儘管如此,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尚未明顯回升。地緣政治風險、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結構性挑戰,仍是外資觀望的主要原因。根據美國商會與歐盟商會的調查結果,部分外企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展望趨於悲觀,對美中關係緊張及政策方向搖擺深感憂慮。
此外,經濟下行壓力、債務問題及保護主義趨勢影響了投資者情緒。外資企業普遍反映,市場准入限制、數據安全法規、以及對公平競爭環境的疑慮依然存在,也是導致外資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延伸閱讀:川普對中關稅,已讓中國面臨通縮壓力…IMF總裁給中方4建議,其中之一: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作者簡介_童振源
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國安會諮委、行政院發言人、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