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4日報導,以色列曾向美國提出加入對伊朗核計畫軍事行動的請求,對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當地時間15日再對伊朗強硬警告,若伊朗對美國發動任何形式的攻擊,將承受「美國武裝力量前所未見的全力反擊」。
川普強調,美方並未參與以色列對伊朗核子與情報設施的攻擊行動,但若遭受伊朗報復,「將毫不留情」。
據《以色列時報》報導,川普透過社群平台Truth Social 發文指出,美國並未參與對伊朗的攻擊,但若伊朗有任何形式的攻擊行為,美軍將以史無前例的力量反擊。川普補充,美國有能力斡旋以伊達成和平協議,「迅速結束這場血腥衝突」。
此番表態,反映川普延續對以色列的強硬支持立場,自上周五(13日)以色列針對伊朗多個軍事與核設施發動空襲以來,川普持續稱讚以方行動「非常出色」。儘管美方並未直接參與攻擊行動,但美軍系統仍協助攔截來襲飛彈。專家指出,若要全面摧毀伊朗地下核設施,勢必仍需動用美軍掩體炸彈(bunker buster bombs)。
不過,報導仍出,一名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政府目前並未考慮參與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則公開指控,美國軍方與其在區域的軍事基地,為以色列的攻擊行動提供支援。他在國營電視轉播的會晤中表示:「我們掌握了確鑿證據,證明美方對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指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協助。」
川普周六(14日)亦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主動來電祝賀生日,並就以伊衝突進行深入對話。川普稱,雙方一致認為「這場戰爭應儘速結束」,同時也簡要觸及俄烏戰爭與囚犯交換事宜。
克里姆林宮外交顧問烏沙科夫(Yuri Ushakov)則表示,普丁在通話中明確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並對局勢升溫表達憂慮。不過雙方也未排除重啟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之可能性,俄方重申,其此前已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旨在推動美伊雙方透過阿曼等中立國重啟協商。不過,原訂於周日(15日)於阿曼進行的會談已因軍事衝突取消。
在外交層面,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於周末表示,德國、法國與英國已準備好隨時與伊朗就其核子計畫展開會談,目標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瓦德福指出:「這是緩解衝突的前提之一,伊朗必須證明自己不再對區域構成威脅,尤其是對以色列與歐洲。」
據以色列軍方資訊,周五(13日)清晨發動的空襲涵蓋伊朗核子設施、飛彈基地與高層軍事指揮所,標誌著雙方多年敵對升級為全面公開衝突。以色列聲稱掌握情報顯示,伊朗正在逼近發展核武的「臨界點」,因此不得不出手。
伊朗則於周末兩度發動報復性彈道飛彈攻勢,造成至少13人喪生、數百人受傷。美方防空系統在其中成功攔截多枚飛彈,但整體損害仍持續統計中。以色列官員預期軍事行動將延續數日,並強調行動目標是「徹底消除伊朗核威脅」。
以伊衝突迅速升級,凸顯中東地緣風險對全球資產的潛在衝擊,特別是原油、黃金與軍工股表現將持續受關注;若戰事擴大,美伊關係惡化,也恐波及核協議談判進程,對能源供應與區域穩定造成深遠影響。
Lazard Geopolitical Advisory分析指出,若荷姆茲海峽中斷(Strait of Hormuz),將嚴重衝擊全球石油運輸與能源市場,恐令油價狂升至120美元、通膨達到危機水準、還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高盛預測,如果荷姆茲海峽被中斷,油價將上漲25%,摩根大通則認為,最壞情況下,油價將漲到130美元。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