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開始流行起嘲弄川普的「塔可餅理論」(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TACO川普總臨陣退縮),反映了在追求「美國優先」與全球經濟穩定之間的政策困境,精確的捕捉川普貿易政策首鼠兩端的矛盾,及保護主義與全球化間的劇烈拉扯的政策不確定性。
川普第二任期拿一手好牌卻打到爛?
在川普總統上任之時,美國經歷連續十季強勁的經濟表現。消費支出和的就業持續成長,推動美國國民生產毛額在2023及2024年成長分別達 2.9%及2.8%。
雖物價高漲仍是困擾民生的問題,但通貨膨脹率總體而言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之下已獲得有效地控制,20個月內由將近9%降到3%上下,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同時失業率長期維持在4%之下。
美國經濟以堪稱穩固的基礎進入2025年,加上投資人在2024年大選結束後預期共和黨主政之下,監管大幅鬆綁,經濟在2025年應可繼續穩健成長,市場樂觀情緒普遍,似與川普和他的團隊所宣稱的拜登造成「經濟災難」有些距離。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飆升 川普「朝令夕改」重創美國信心
然而自從川普總統在2025年2月啟動關稅大戰以來、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再加上馬斯克推動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使得美國經濟政策面臨前所未有朝令夕改,無論是消費和投資信心均急速衰退。
圖一顯示由Scott Baker、Nicholas Bloom等經濟學者開發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急速上升,主要歸因於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的影響,導致企業難以進行任何規劃。
圖一. 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 “Measur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by Scott Baker, Nicholas Bloom and Steven J. Davis at www.PolicyUncertainty.com.
實證研究指出,當不確定性指數上升100點,平均可導致GDP成長率降低0.3-0.5%,這次的人為不確定性漲幅最高達400點,對經濟的殺傷力可見一斑。
大規模減稅和擴張性財政支出政策,加劇對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和通貨膨脹風險的擔憂,同時聯邦儲備理事會又要面對經濟放緩的雙重挑戰,市場對利率變化預期分歧加大。
區域關係緊張加劇,加上對科技、能源、金融等關鍵行業的監管政策出現重大變化,企業面臨適應新規範的壓力。
貿易政策風險飆到史上最高:川普「孤立主義」的全球衝擊
在所有經濟政策中,國際貿易政策風險上升最為激烈。圖二顯示在川普兩任總統期間,均貿易政策風險特別高漲,且與 2025年其甫上臺就發動的本次貿易戰造成相較,2019年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已成小巫見大巫。
圖二. 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 “Measur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by Scott Baker, Nicholas Bloom and Steven J. Davis at www.PolicyUncertainty.com.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於2024年底至2025年陡然飆升達前所未有高峰,全球貿易體系經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挑戰。
因其欠缺深入政策研究、個人情緒化的施政風格,過度強調獨善其身地讓「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淪為當代孤立主義。不僅阻礙資源最適配置,技術和知識的跨境流動抑制,反而減緩美國的創新速度與生產力提升。
固然部分製造業長期可能有機會回流美國,但乃伴隨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實難達成預期創造就業的目標;反而有競爭優勢的服務業出口,將遭池魚之殃而受損。
「塔可餅理論」諷刺川普!克魯曼揭貿易戰美國自損真相
任何政治人物最懼怕的事情就是失去權力,特別身為民主國家的總統,更是念茲在茲勿成為民意的棄嬰。尤其實境秀起家的川普,絕對不會也不敢輕忽民意的反彈。
投資大眾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華爾街在觀察數月之後,2025年5月開始流行起嘲弄川普的「塔可餅理論」(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TACO川普總臨陣退縮),反映了在追求「美國優先」與全球經濟穩定之間的政策困境,精確的捕捉川普貿易政策首鼠兩端的矛盾,及保護主義與全球化間的劇烈拉扯的政策不確定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就清楚說明為何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自損嚴重,只能草草收兵早日結束對峙。其論點指出雙方產品替代性差異,是在貿易政策策略中的關鍵;以大豆為例,中國可輕易將從美國農業州轉向巴西採購替代來源,此替代彈性大幅降低美方關稅政策的談判籌碼。相較之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多為工業原料及製造供應鏈上游關鍵組件,而非單純消費品,替代難度高。
造成關稅戰不僅未有效對中國形成預期壓力,反導致美國本土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高漲,引發類似新冠疫情初期物資短缺的經濟危機。且美國在未經評估下輕啟貿易戰, 自曝其難耐供應鏈不足之弱點, 反給中國更多的經驗日後以經濟手段對付美國。
全球化下單邊保護主義無效 企業韌性成生存關鍵
從美國經濟角度分析,關稅威脅政策反覆的TACO現象增加了不確定性,削弱了投資者信心,也迫使企業在供應鏈上增加過度彈性造成成本上揚,增加了跨國企業的避險成本。
朝令夕改的貿易立場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談判信譽,無謂的引發貿易夥伴採取報復,昔日盟國一夕反目,反帶來自損其執政威信之負面效應。然而這種「退縮」機制也確保民主家政府對市場不滿的反應,該持有的敏感,及時修正可能造成經濟損害的政策。一方面避免了全面貿易戰可能帶來的通膨壓力,另一方面提供了企業緩衝期來調整營運策略,緩解全球貿易體系崩解的風險。
在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結構,簡化粗暴的單邊貿易措施,造成最大的受害者是原本要保護的製造業,嚴重背離初衷。在高度整合的全球經濟體系中,即便大如美國要實施單邊保護主義,都難以奏效。
企業如何降低核心產品不受關稅影響,簡化生產及貿易程序,管理並降低產品受地緣政治風險與貿易壁壘的影響,有效控制供應鏈中斷風險,從而確保了營運的持續性與現金流的穩定性,展現的韌性成為企業生存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