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在遴選風暴中出線的中研院新科院長

在遴選風暴中出線的中研院新科院長

賴若函、郭淑媛

政治社會

廖俊智提供

1016期

2016-06-09 09:42

甫出爐的第十一任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是享譽國際的生化、化工等跨領域專家,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說自己是「很平凡的人」,種種光環與成就,憑的就是熱情。

「盡力把每件事情做好!」即將出任中研院院長的廖俊智,在確定出線後接受《今周刊》專訪,笑談自己奉行的座右銘。即將返台在七月一日就任新職的他,如何把這個近來成為風暴中心的學術重鎮招牌重新擦亮,任重道遠。

廖俊智雖在二○一四年才成為中研院院士,但在國際生化、綠能領域上,他的名號早已響叮噹,同時擁有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國家科學院、台灣中研院的「三料」院士身分,任何一個院士資格都是難得的榮譽。雖然二十多年來都在國外任教,但他並非外界想像的對台灣陌生,反而每年都回台多次,分享所學。

 

世界級成就  「三料院士」擁有多項專利


「我向總統說,若圈選我,願承擔責任,全力以赴。」廖俊智回憶,在六月二日與總統蔡英文的越洋視訊談話中,蔡英文先表示中研院院長遴選過程一切合法,再徵詢他的意願。曾經發表聲明,要求澄清遴選程序適法性的廖俊智強調,他不會因這件事不如人意就不愉快,「這是我們大家一起的事……。我是抱著家裡有事、回家幫忙的心情回台。」

現年五十八歲的廖俊智,台大化工系畢業後,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達公司工作三年,後來先後到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任教,目前是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被詢及「三料院士」的榮耀,廖俊智說:「擁有頭銜雖然光榮,但重要的還是對新知識、新科技的實質貢獻,只要研究者找對目標、不短視近利,必然能實至而後名歸。」


中研院院士蔡明道盛讚廖俊智在代謝及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世界級成就,其研發成果帶來多項專利,「是少數跨多領域、對學術應用有很深見解的專家。」

蔡明道形容,一四年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時,他對其演說內容「驚為天人」,加上廖俊智在美國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底下研究成果和經費之豐厚,讓人意外「這麼優秀的人,怎麼還不是院士?」於是和其他中研院生命科學組成員一起提名廖俊智,並順利獲選第三十屆中研院院士。

廖俊智能進行跨領域研究,有其背景。雙親都是工程師,他從小就喜歡研究科學,高中時就對化學和物理都有興趣,大學順理成章地選擇唯一涵蓋兩者的化工系就讀。


獲柯達聘書  一頭栽入生命科學領域


畢業後,他進入當時化工系排名第一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念博士,也因此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貴人、撰寫化工經典教科書《輸送現象》的共同作者Edwin N. Lightfoot 教授,自此改變他對研究的觀點,從化工領域拉寬到生物工程領域。

「Lightfoot 教授向我介紹發展神速的現代生物學,他認為,一位聰明的化學工程師,應該能將化學工程的原理應用於解決複雜的生物問題,這樣先驅的觀點深深打動我。」廖俊智笑說,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知識的基礎。

廖俊智說,當時學界對生物化學研究並不重視,全球經濟也還陷於兩次石油危機的谷底,「許多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但意外的是,在博士尚未畢業前,廖俊智就獲美國柯達公司一紙聘書,邀他在畢業後加入其生命科學研究團隊。

總結這段人生歷程的意外轉彎,廖俊智說,儘管生化在當時是冷門領域,但它「不但讓我意外順利地找到工作,也為我三十年後獲得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及科學院的肯定鋪路。現在回想起來,我會鼓勵年輕學生及研究者,依循其內心的渴望及熱情做研究,而不是盲目地投入熱門的研究領域。」

Lightfoot教授對廖俊智的影響深遠,他常說「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實的真相, 而非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句話徹底改變廖俊智在學術研究及做人處世的觀念,避免執著於自己既定的想法,對事物的真相,做選擇性的解讀。

與老教授的互動,不僅在學術研究上,也在日常生活中。廖俊智回憶,有一年冬天遇到大雪,積雪甚至把他的車子掩沒,廖俊智在與老師討論完問題,不經意地提到稍後要去剷雪,「教授說等一下,隨後就帶著他兒子來幫忙。」回憶這段過程,廖俊智滿心感謝。

 

廖俊智在UCLA的實驗室 ,研究成果斐然。


求事實真相  致力打破學術與應用隔閡


除了老師的影響,在柯達工作的三年,也成為他後來能夠打破學術和應用之間隔閡的重要養分。「最大幫助是讓我了解到社會各行各業如何運作,可以同時聽懂業界和學界的語言、思考方向,有助於跨領域研究。」廖俊智說。

「他對每件事都有想法,即使不是熟悉的領域,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王寶貫說,有一次當王寶貫談到大氣中減碳的研究,廖俊智不但認真追問各種作法,事後還持續關注進展。王寶貫認為,從這點可以看出,為何在所有院長候選人中唯有他能面面俱到,不只是針對理科,也對人文領域的人才養成等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令評選委員印象深刻。

「研究生涯有九九%都是挫折,假如一帆風順,就不會成為重大的研究了!」廖俊智笑言,這些年來,早已體認到要從事尖端的研究前,就要有「大部分的idea都是不可行」的認知,才能夠不輕易放棄,並且在錯誤中找到改進方法。

談到挫折,廖俊智數度提起旅美投手王建民,認為他一生堅持要回到大聯盟、那種越挫越勇的精神值得學習。熱愛棒球、游泳的廖俊智形容,就好像運動員投籃,有些時候就是怎麼樣都投不進球。做研究也會這樣,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但是若有強烈的信念做支持,就可以走得下去。


就是愛台灣  傳承知識全力提攜後進


對學術研究充滿熱忱的廖俊智,在旁人眼中,是一位不遺餘力「愛台灣」、提攜後進的學者。認識廖俊智近四十年的老同學台大化工系教授吳乃立,直言「他很想幫台灣做事」;許多大學請他回來演講、擔任顧問等,他幾乎都會答應,包括清大、台大、台科大、成大、中山、慈濟大學等,都有他傳承知識的身影。

「他非常願意接受挑戰、行動力也很強,很厲害卻沒有架子。」作為中研院邀請他到訪的聯絡人,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余聖法說,每次廖俊智回台可能只有一、兩天,卻能很有效率地拜訪各處,隻身前往未見助理隨行,非常隨和。

在大學和博士生期間都當過廖俊智學弟、現任清華大學全球事務長的陳信文透露,當年他一到威斯康辛大學,廖俊智就提醒他,煮菜要買哪一種醬油比較好,因為有些品牌據他觀察,「放了一夜之後似乎出現變質,可能有腐蝕性的問題。」由此來看,他是一位觀察力敏銳、對事事好奇,既細心又貼心的人。

「後來若因工作有機會路過UCLA,他還會主動開車來接我一起吃飯,再送我回機場。」陳信文形容,與廖俊智相識二十多年,除了平日的書信往來,偶有見面的機會,都感受到他的熱情款待。

這次廖俊智被提名為中研院院長候選人,背後的伯樂,是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這位八十歲的老院士,在二十二年前曾經提名李遠哲為院長候選人,今年一月親自飛到美國與廖俊智懇談,決定提名他,再度成為成功的推手。

一四年,陳長謙邀請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也讓他進一步看見台灣化工產業落後國際的情況,「廖俊智是能夠帶來新路徑,用綠能方式建立新化工產業、經濟轉型模式的人選。」

「研究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中研院的長遠目標,是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廖俊智的期待。

這位被不少人評價為「傑出卻謙和的學者、聰明卻嚴謹的科學家」的新科中研院院長,要他以一句話來形容自己,他想了很久才回說:「我是個很平凡的人、與大多數人成長過程都一樣。」

然而,廖俊智帶著不平凡的成就鮭魚返鄉,未來是否能將台灣的最高學術機構帶向國際,為台灣帶來更大的科學研究能量,值得期待。

廖俊智
出生:1958年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中研院院士
經歷:美國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德州農工大學教授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
研究專長: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合成燃料

延伸閱讀

老董告白 從數位化到AI 紡織股王一路進化 洪鎮海:它無法做到滿分, 但會讓你更快更準

2023-04-12

NVIDIA和聯發科結盟搶攻AI、車用市場!黃仁勳曝淵源:認識蔡力行時,我還只是個孩子

2023-05-29

車用市場布局發威、利基產品切入見效 華新科營收創新高 下半年續旺雙關鍵

2021-07-14

「紡織界大同」下市危機倒數60天!為保住家產1年暴瘦10公斤、70歲中福創辦人之子心痛告白

2023-07-30

佳和、日月光董事會內控機制恐失靈…獎勵員工的認股權 家族兄弟、旅美妻女竟有份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