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高房價、少子化、西進中國…台灣人「看短不看長」的國民性,讓每個人都付出沉重代價

高房價、少子化、西進中國…台灣人「看短不看長」的國民性,讓每個人都付出沉重代價

盧世祥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1-09-07 14:17

本書旨在探討台灣國民性,以台灣國民為主人翁。現實上,台灣國民組成多元,各族群來到美麗之島時間有先後,所佔人口比率有高低,但都是組成台灣國民或「我們台灣人」的重要元素,台灣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所在。千百年來,各族群有各自的文化與性格,為適應福爾摩沙新環境而演變,加上與其他族群交流互動,也受東西洋文化影響,融合變化發展而成台灣文化與國民性。

 

政府的角色之外,台灣的文化或國民性,也左右了經濟社會的走向;尤其重個人甚於整體、看短期不看長期的特性,具體反映在消費、投資、生產等諸多經濟活動,影響了整體表現。

 

最足以凸顯重個人甚於整體、看短期、不看長期的文化影響經濟行為的事例,莫過於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台灣在1980年代末期開始對中國大陸投資,先是個別廠商違背法令,小規模進行,當時執政的蔣經國政府對此持保留態度。

 

曾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受訪明白表示,投資中國不啻資助敵人、製造對手,對個別商人未必有利,即使有些商人可能受益,對台灣整體也不利,會有以商逼政等負面效應。

 

3、40年後回顧孫運璿這一談話,符合常識、常理,只是台灣部份政商媒利慾薰心,不識大體,違反常識,一窩蜂「大膽西進」,不但助成中國崛起,也為台灣帶來莫大的生存威脅,孫運璿的話大部份應驗。

 

台灣把經貿重點放在中國,是典型的短多長空,可能有利部份廠商,卻絕對不利整體經濟社會和國家,是十足的自找麻煩。

 

首先,把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基本上是投資大忌,況且放在要吃掉台灣的敵國。這原是一般人可看出惡果的常識,當時政商媒卻以「政商分離」、「兩岸分工互利」、「民生主義統一中國」之類口號,自欺欺人。

 

其次,台灣商人大舉西進,大致是複製在台灣的製造管理經驗,擴大生產規模,兼以輸出中間原料產品,再經中國裝配製造完成最終產品,銷往歐美。不論在台灣或中國,除了少數例外,台商未積極致力產業升級。

 

同樣不能或不願長期著眼的,是以「同文同種」或「兩岸一家親」之類口號,在台灣經濟產業極需升級時,選擇走相對輕鬆的路,大舉西進。對個別廠商來說,選擇中國由於語言文化相近,也許連「包二奶」都比較方便,還有中國官方的統戰迎合。

 

有此心態,1990年代台灣廠商大舉西進,2000年代變本加厲;2008年起馬英九執政8年,更對中國全面開放,企圖建構「一中市場」,與中國經濟融合。其結果,台灣一度每年有八成投資流向中國,出口也長期有四成集中於台海對岸。

 

有了台灣廠商在資金、人才、技術、生產管理經驗的挹注,加上其自身的改革開放,走國家資本主義路線,中國經濟崛起,不但經由建立「世界工廠」、「紅色供應鏈」掌握台灣產業,還透過政商力量影響台灣社會。

 

其間,中國經濟崛起也帶來軍事擴張,野心外顯,謀取台灣之心膨脹,更圖謀挑戰美國而稱霸。台灣的繁榮、安全、自主都受侵蝕。

 

可以說,中國以美國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所說,採取跑百年馬拉松謀略,採欺敵手法稱霸全球之路,台灣因受政商的國民性格及意識形態所左右,扮演推波助瀾角色,反過來危害自身的整體利益、安全、生存,這真是愚不可及的鮮活例子。

 

短視、不識大體、不顧大局,台灣當年不聽孫運璿之言,自找麻煩,商人也許咎由自取,如今吃虧在眼前,國家社會已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相形之下,只從常識出發,也可突出台灣「大膽西進」的荒謬。亞洲有另一個人口13億多的大國—印度,長期以來在台灣的貿易比重僅1%左右;印度沒有吃掉台灣的野心,但投資印度需要做很多功課,大多數台灣政商卻步。

 

台灣的高房價,同樣在市場機能之外,也有濃厚的文化因素。

 

受「有土斯有財」傳統觀念影響,投資房地產是華人或漢人的特性之一。不論台灣、中國、港澳或世界華人群居之地,炒作房地產的熱潮就燒到當地,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溫哥華、雪梨……,絕少例外。台灣有深厚的漢文化傳統,人們普遍存有炒作房地產的基因,房價居不下,富豪排行榜以房地產起家者眾,本質上都與國民性有關。

 

高房價也有環境因素,主要是持有房地產的成本偏低。在1990年代,房地產仍有景氣循環;21世紀之後,寬鬆與低利為貨幣政策常態,央行為壓抑台幣升值而釋放的強力貨幣,又使資金氾濫及低利之勢難以挽回。同時,平時持有房屋的成本稅負偏低,交易時也因公告地價不切實際而未能按實價課稅,凡此都有利或助長房地產炒作。

 

炒作房地產雖可使一部份人獲利,經濟社會整體卻必須付出代價。對一般人來說,除非有兩棟房子,房價上漲只是讓自己的帳面資產淨值增加,未必身受實際利益。同時,高房價讓社會上許多人耗其一生積蓄買房子,「屋奴」到處可見:內政部的「新增購置住宅貸款」統計顯示,2020年台灣平均貸款成數269個月(22年4個月),買房之後要還款20多年,負擔沉重。年輕一輩買不起,加上產業外移等因素導致的薪資水準下降,「高房價、低薪水」讓他們對經濟難有樂觀展望,助長了不婚、少子化的社會現象。

 

一個社會把過多資金放在房地產炒作,形同以金錢遊戲製造經濟泡沫,無助提升生產力與創新。可恃的經濟前景取決於實業和科技發展,不在房地產的熱絡,高房價不利經濟社會的穩健未來,台灣正陷入如此困境。

 

現實上,更可慮的是,不論少子化或人口減少,在台灣其實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但同樣在文化因素作用之下,對於這種長期問題都輕忽以對。

 

多年來,社會整體對此漠然,主政者雖把少子化列為國家安全問題,但也只是喊喊口號,並未積極採取實際有效的因應對策。這又是政客、政黨、政府及社會普遍看短不看長的例證。

 

一個國家社會邁向現代化之路,國民素質高低至關緊要,國民性或文化素質攸關經濟發展。台灣從19世紀末的日本時代起,因教育普及而隨之逐步邁向民智開放與社會現代化階段。戰後經歷經濟動盪、重建、起飛而邁向富裕。

 

如今21世紀,面臨更多內外重大變化及考驗;要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地位,根本之道,仍在國民素質與品格。

 

作者簡介_盧世祥

1949年台灣高雄市出生,父母是台南市安平人。

高雄中學畢業,台灣大學學士、政治大學碩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碩士。

歷任新聞機構記者、編譯、採訪主任、編譯主任、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常務董事、常駐監察人、執行長、董事長、顧問;並先後兼任教職於文化學院、台灣大學。

 

本文摘自允晨文化出版《我們台灣人:台灣國民性探討

延伸閱讀

當年「建中菁英班」有多強?醫院副院長只排全班倒數第三...那些超會考試的「外星人」30年後怎麼了?

2022-07-10

「如果有200萬元,該買房還是台積電?」他44歲提早退休年賺18%:就算台積再漲12%,我還是選買房

2021-09-07

32K小美工股海6年獲利千萬:以櫻花(9911)為例,6大選股法則找出「翻倍賺」成長股

2021-09-06

解讀川習會 雲淡風清卻透露凶機 「翻臉王」川普 如何攪亂習近平盤算?

2017-04-13

「選擇戰爭或和平」的哲學解析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