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76年前今天也是颱風! 嘉明湖死亡空難讓他6歲喪父 51年後功成名就 他到父親墓前說「我的生命就是你的」

76年前今天也是颱風! 嘉明湖死亡空難讓他6歲喪父 51年後功成名就 他到父親墓前說「我的生命就是你的」

劉煥彥

政治社會

Cambridge News、clivejames.com、b24bestweb.com、fold3.com、推特

2021-09-10 17:43

「他那時是在日本的戰俘,他撐過了戰爭,到最後都還生還。」

「美國人大方地讓他們搭B-24(轟炸機)回家,這樣就不用等船回家,其中一架B-24被捲入一場颱風,在台灣墜毀,我父親就在上面。」

「我那時才6歲,年紀那麼小是不太可能想像爸媽生活是如何。但難過的是,她收到(噩耗)電報時,我在旁邊目睹一切。」

「這件事給我的衝擊很大,我一直想彌補他們被奪走的生活,所以我才有這些創作,我想要有所貢獻。」

 

他在英國成為影視圈名人 幼年喪父陰影卻伴隨一生

 

2014年11月,75歲的澳洲知名文化人暨作家克萊夫詹姆士(Clive James),接受愛爾蘭國家廣播電台RTÉ讀書節目《Book Show》訪問時,對幼年喪父經過與對自己的影響,做了上述談話。

 

詹姆士的父親亞伯特(Albert James)是澳洲陸軍軍人,原本派駐英屬馬來亞。1941年底日軍入侵馬來亞後,駐守當地的大英國協軍隊節節敗退,一路退到新加坡。1942年2月新加坡失守,亞伯特與近兩萬澳軍投降,他後來被轉移到日本本土的戰俘營,大半時間被強制勞動,惟有幸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撐到戰爭結束。

 

萬萬沒想到,捱過近四年戰爭地獄的亞伯特,最後未能回到故土,與妻兒團圓。

 

▲克萊夫詹姆士的雙親,亞伯特詹姆士夫婦。

 

1945年今天 穿心颱烏蘇拉使多架美機在台灣周邊失事

 

時間轉回7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9月10日。

 

8月中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美軍陸續進駐日本本土,首要任務是把散布日本各地戰俘營的美國、英國、澳洲及荷蘭等盟軍戰俘,通通都送回家。

 

由於盟軍戰俘人數超過10萬,9月2日日本正式在東京灣向盟軍投降後,美軍機艦開始日以繼夜運作,其中空運路線是從東京到沖繩,從沖繩再到菲律賓,再由各國派飛機或輪船把自家戰俘接回去。被部分美軍飛行單位稱為「戰俘航空」的空運撤離任務,一直持續到12月才告一段落。

 

三叉山空難導致25位外國軍人罹難 美國、澳洲、荷蘭都有

 

9月10日,中度颱風烏蘇拉(Ursula)從台灣東南方直撲而來,且直穿本島陸地。據傳當天有100架載著盟軍戰俘的美軍飛機,從沖繩飛往菲律賓,其中三架(另有一說是六架)因這場颱風而失事。

 

根據9月中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失蹤空勤人員報告(MACR)及後續調查,外號叫「清算者」(Liquidator)的一架美軍B-24轟炸機,在經過台灣時被捲入烏蘇拉颱風的狂風暴雨,當天上午在台東關山以北的深山墜毀,機上25人全數罹難。

 

▲這架外號為「清算者」的美軍B-24轟炸機,1945年9月10日在台東嘉明湖以北的深山墜毀,罹難者包括克萊夫詹姆士的父親。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名機組人員外,其餘20位乘客(都是戰俘)中,除了美軍戰俘,還有四位荷蘭戰俘及五位澳洲戰俘,亞伯特就名列其中。

 

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這位澳洲軍人卻在戰後命喪異國的崇山峻嶺,得年33歲。

 

這宗空難發生在台東嘉明湖以北的中央山脈,現場海拔高度達3000公尺,是後世稱為「三叉山事件」的一部份。

 

▲當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失蹤空勤人員報告上的乘客名單,紅圈就是克萊夫詹姆士的父親,亞伯特詹姆士。

 

詹姆士名揚英倫 從文學跨界新聞界、廣播圈、電視台

 

數十年後,克萊夫詹姆士已經在英國飛黃騰達、功成名就,他才不經意透露,幼年喪父對他影響有多大。

 

1962年詹姆士23歲,決定從澳洲遠赴英國發展。他在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課餘投入校刊及劇團演出,這些都成為他後來進軍文化圈及影視界的本錢。

 

對於現代英國及澳洲來說,詹姆士給外界的印象,就是個超級跨界的文化人及電視人,而且地位可以說是文化界的大師。

 

他的文字創作橫跨詩、自傳、小說到文化評論;曾在英國大報做專欄作家及旅遊作家;在影視圈從廣播節目主持人,到電視台的音樂節目主持人、談話性節目主持人及名嘴、旅遊節目主持人,到紀錄片主持人都有。

 

▲克萊夫詹姆士在英國的文化及媒體圈揚名數十年,從大報專欄作家(上圖)到紀錄片主持人(下圖)都有

 

在詹姆士2019年去世的前三年,他接受廣播電台訪問時,曾談到幼年喪父對他的畢生影響,提到儘管過了70多年,這個衝擊仍揮之不去

 

「我就站在那裡,看著母親接到噩耗。直到現在,這還是讓我不知該說什麼」。詹姆士窮極一生的創作,「都是從那個可怕的一刻開始迸發的」

 

51年後父子「再相會」  當年6歲男孩已經57歲

 

1996年他57歲,那年由他製作及入鏡的電視旅遊節目《Postcard from Hong Kong》,片中最後一個拍攝現場,就是在港島的西灣盟軍公墓(正式名稱為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原來,根據大英國協陣亡將士公墓管理委員會的紀錄,他父親亞伯特1945年9月在台東撞山罹難後,遺骨已於1947年7月遷葬至西灣盟軍公墓。

 

2004年8月,他發表了後來膾炙人口的一首思親詩,題為「在我面前的父親」(My Father Before Me),主題就是在香港西灣盟軍公墓緬懷他父親,這首詩的最後兩段是這麼寫的:

 

「我仰望天空,俯瞰海洋

盼望在有生之年,還能見到他們

你看著照片中的我

你飛向死亡的那一天

 

回到大門,我轉身面向山坡

你的墓碑又淹沒在其他墓碑中

我沒時間好浪費,更沒時間可消磨

我的生命就是你的,我的詛咒似乎是個祝福」

延伸閱讀

「斯卡羅」發生13年前 美軍就來過基隆! 為何美國當年差點買下台灣?

2021-08-30

為何老美對台積電「三顧茅廬」、把華為打到趴? 故事要從這位美軍將領 2017年在北京做了這回事說起

2020-05-28

這場瘟疫救了台灣! 讓寶島沒變成法國殖民地

2020-04-24

「你得癌症了,笑一個吧!」抗癌者背後經歷的辛苦誰人知?別再用有毒正能量掩飾內心的痛苦!

2022-10-25

余苑綺直腸癌病逝享年39歲 抗癌8年仍不敵病魔...余天、李亞萍悲泣:「她不會痛了」

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