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北約新秘書長喊話川普:妥協烏克蘭問題,恐變相鼓勵中共對台動武!台灣該如何解讀川普的止戰藍圖

北約新秘書長喊話川普:妥協烏克蘭問題,恐變相鼓勵中共對台動武!台灣該如何解讀川普的止戰藍圖

陳永昌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2024-12-10 15:18

國安人士透露,中國再度在台灣周遭海域和東海及南海進行軍演,而且規模更勝於之前,時間選在賴清德總統統出訪回國前後。

同時間在千里之外,川普獲邀到法國參加聖母院重啟儀式,他剛結束在愛麗舍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晤談。

 

前往巴黎前,川普受訪時重申將積極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但不保證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他還爆料上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溝通」,要求中國協助烏克蘭實現和平。

 

川普任命其首任時國家安全會議幕僚長凱洛格擔任總統助理兼新設的烏克蘭暨俄羅斯特使,也緊鑼密鼓跟訪美的烏國總統府幕僚長等秘密會談。

 

快速終結烏俄戰爭  川普正在付諸實行

 

根據凱洛格勾勒出的終戰和平藍圖,烏克蘭必須把兩成領土割讓給俄羅斯,並暫時關閉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大門。川普一再宣稱「上任後24小時內終結烏俄戰爭」,顯然並非口出狂言,他正在一步步付諸實行。

 

2022年2月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兩岸政治形勢與烏俄戰爭似乎存在關聯性,地理上數千里之遙的戰火,地緣政治同理心上卻拉近與台灣距離,習近平會不會向普丁看齊,台灣會不會是下個烏克蘭,一直是被熱議。

 

520卸任前,前總統蔡英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強調台灣不從西方國家減少支援或者最終拋棄烏克蘭上尋求好處,她說:「必須支持烏克蘭直到最後一刻」。即使川普勝選,美國態度開始動搖,還是不改一貫論調。

 

11月底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發表演說時,蔡英文說:美國仍應該優先幫助烏克蘭,「烏克蘭的勝利將成為對未來世界侵略者的最有效遏制!」,繼續保持與北約盟國相同立場。

 

新任北約秘書長呂特上周拜訪佛羅里達棕櫚灘,當面向川普喊話:不要逼迫烏克蘭簽訂對俄羅斯有利的和平協議。他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不能讓金正恩、普丁、習近平和伊朗因為對烏克蘭不利的協議而擊掌慶祝。他警告:「習近平正非常仔細觀察這件事的後續效應。」

 

延續北約前任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慷慨陳辭:「今天是烏克蘭,明天就可能是台灣」;呂特傳達的訊息十分清楚:如果國際社會處理烏克蘭問題採妥協或軟弱,等於變相鼓勵習近平對台動武。

 

集中火力應對中國?川普2.0國安團隊在想什麼

 

烏俄戰爭如今變成消耗戰,美國民意漸失耐心,反對援烏聲音越來越大。凱洛格早在今年4月即提出報告,要求烏俄雙方盡快和談,貫徹川普「透過實力實現和平」主張。他建議:俄烏雙方在現有戰線上凍結戰爭,烏克蘭政府不接受停火和談,美國會停止一切援助;同樣地,如果莫斯科當局不接受,美國會再增加軍援烏克蘭。

 

身為曾經打過越戰的陸軍退役中將,凱洛格與其他主張「美國優先」孤立主義者有所不同。去年三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他明確反對美軍介入烏克蘭戰爭,理由是美國必須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抗中國。

 

凱洛格在川普2.0國安團隊並不孤單。副總統當選人范斯多次抨擊拜登政府外交政策軟弱,「因為我們把所有的武器都送給烏克蘭」,置台灣於不利。」

 

首任川普政府時期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更是主張美國應該從歐洲、北約和俄羅斯全面轉向,因為中國才是美國在全球競爭的頭號競爭對手,而北京對台灣決策並非取決於烏克蘭戰爭走向,而是受到美國對台政策、美中在亞太區域軍事均衡以及美國的行動決心左右。

 

柯伯吉在今年3月在一場辯論活動中,主張中國遠比俄羅斯更加危險,首先會淪陷的就是台灣,為了捍衛第一島鏈,避免日韓盟國如同骨牌般向中國倒去,台灣值得美國國家戰略最優先也最迫切的關注。

 

針對「幫助烏克蘭就是幫助台灣,打贏普丁才能嚇阻中國」說法,柯伯吉強調不切實際,因為美國民意並不支持增加國防支出,面對資源暨時間有限的雙重外交現實,美國總統勢必做出艱難的二選一抉擇,他認為美國應該優先選擇台灣。

 

反制疑美論  台灣應提前思考烏俄戰爭效應

 

俄烏戰爭近3年,民進黨政府如今拋出烏克蘭與台海局勢「地緣戰略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國際供應鏈重要性不同」三大不同來論述「今日烏克蘭不會是明日台灣」,並指「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是企圖影響民心士氣的認知作戰。

 

連基輔當局都清楚知道時間不站在自己一邊,與川普會面後,澤倫斯基不得不低頭讓步,透過社交媒體推文表示:「我們都希望盡快以公正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把最後希望寄託於「公正的和平以及強而有力的安全保障」。

 

中國此在此刻擴大軍演,也無不利用川普逼迫烏克蘭割地妥協的當下測試紅線,一旦烏克蘭被迫坐上談判桌,台灣民眾對於美國對安全承諾疑慮擴大加深,「疑美論」勢必更加甚囂塵上,政府與台灣人對此國際變局應該有更深入思考。

延伸閱讀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