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5/19)下午,一場發生在新北三峽的嚴重車禍,造成三人傷重身亡,十餘人輕重傷。事故主因小客車駕駛,是一名78歲的男子。
駕駛人不是老了才變糟糕,而是從小就糟糕到老
果不其然,新聞和輿論的風向很快就倒向年齡過高。
好像老人這標籤就是主因,而不是駕駛人本身的問題。
糟糕的駕駛人,應該和年齡無關,而是從小就糟糕到老吧?
老人開車等於馬路三寶?高齡駕駛肇事率低於青壯年
根據交通部的數據,以 112 年為例,全國 40 萬件事故中,高齡肇事件數約佔 18%~20%,成人駕駛則超過一半;主因仍是「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讓車」等一般違規,而非年齡本身。
整體事故:65 歲以上駕駛做為「第一當事者」(責任較大一方)的件數占全國總事故約 12 %–15 %,遠低於 25–64 歲的成年駕駛(約 70 %以上)。因此「肇事主因的大戶」仍是非高齡駕駛。
如果以10萬名駕駛作為分母,則可以得到以下數據:
18–29 歲肇事率最高,每 10 萬人約 2940 件
70 歲以上肇事率最低,每 10 萬人約 1115 件
65–69 歲約 1411 件/10 萬人
高齡駕駛的「事故發生次數/駕駛(人口)基數」仍低於青壯年。
不過,從國家數據來看,高齡駕駛事故後的死亡或重傷率,確實較高。
高齡駕駛換照過於嚴格 對交通安全更有幫助?
其實這篇文,是希望能喚醒閱聽人的一些理性。
我知道高齡駕駛確實普遍存有不良印象,這種印象又會隨著新聞媒體中的大型事故而不斷放大。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相信沒有一個清醒理性的駕駛人會蓄意傷害他人。
高齡者有機會駕駛失控,但我們同樣有突發狀況或疾病的機率。
我相信沒人敢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在高速公路或哪條快速道路上心肌梗塞,又或者是前陣子成大的癲癇問題。
政府也不是沒做事,2017年以後,75歲需三年換照一次。其內容包含體檢和諸多測驗。並且隨著政府近年投入大量預算在公共交通建設上,也有越來越多的理由,讓老人家選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當然我也不反對要增加檢查或換照的頻率,加強對高齡駕駛的訓練。但政府考量的點,想必也有萬一太嚴格,勢必會導致無照駕駛的增加,那麼對交通安全的本質的幫助也就本末倒置了。
別讓能力出眾,體能狀況尚處巔峰的長輩,蒙受社會的怪罪。
最後,如果社會真想增加交通安全,有個最近政府比較重視的課題。
「毒品駕駛」公視都有專題報導,認真看完影片,也比在網路上筆戰老人來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