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溫泉之鄉裡的清幽仙境,和淡蘭古道最完美的結合:礁溪跑馬古道

溫泉之鄉裡的清幽仙境,和淡蘭古道最完美的結合:礁溪跑馬古道

2021-10-04 17:27

礁溪跑馬古道—礁溪之心和零雨的詩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早上,我們一行人跟著作家劉克襄去走一趟礁溪的跑馬古道,從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到礁溪,是淡蘭古道南路最南端,一段重新修復的古道。這是我第一次跟著劉克襄,聽他導覽走一條步道,我很好奇作為一個作家,他是怎麼導覽生態的?他會提到文學嗎?

 

認識劉克襄很久了,我們曾經一起走過不少地方,像是當時尚未對外開放的花蓮太魯閣水濂洞祕境、南投埔里日月潭等。他曾經抱著我尚未上小學的小女兒,涉過花蓮太魯閣峽谷的溪水。多年以後當他在報社退休時,推薦這個被他抱過的小女孩去接替他的工作,連我都是事後才知道。

 

劉克襄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為了這趟跑馬古道之行,他提前一天自己先走了一趟,他說要先了解路況和廁所乾不乾淨。他全程戴口罩解說時,我透過耳機一直聽到他喘不過氣來的聲音,有時候會提醒他休息一下,大家靜靜地走一段也很好。我們出發的地點是礁溪老爺酒店,所以會先走一段五峰路,才能到達古道的山路。劉克襄就從台灣道路地上標線講起,從國道、縣道、產業道路。「沒有任何地上標線的,就是一般認定的步道,只有人可以走。」他如此簡單地解釋。六‧七公里的跑馬古道有南北兩個出入口。我們這次是由南向北走,地勢漸高,一直到達北宜公路的最高點石牌之後,便是北路的出口。北宜公路最著名的九拐十八彎就在這裡。再往北去就是坪林了。

 

這條古道最早是因為搬運木材,在路上鋪上圓木枕,用木馬搬運從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所以被稱為「木馬路」。劉銘傳要開闢一條從台北到宜蘭的便道時,曾經規畫把這一段路作為便道的一部分。日本人統治台灣後考慮到戰備的需求,把原本的山徑拓寬。日本軍人常常騎著馬在附近巡邏,於是「木馬路」又稱為「跑馬路」。

 

從五峰路進入山徑時會遇到一個賣香腸和大腸包小腸的攤位,通常我遇到這樣的攤位都不會放過,那是我的最愛,這次也不例外。另外還有一個用汽車引擎來發電賣手沖咖啡的人,他提著些熱水壺沖咖啡的動作很像舞蹈,忽高忽低,有內行的同行者說他遇到了高手,一定要買一杯來嘗嘗。

 

劉克襄的植物知識非常豐富,沿途說著一些植物的名字,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作為淡蘭古道標幟的雙扇蕨和可以忍耐貧瘠土壤的大頭茶。前者是侏儸紀時代就已經出現的活化石,像一把歷經風吹雨打破散的雨傘,只存在於台灣和菲律賓等地區,因此在蕨類植物中是非常珍貴的一種,但是對於台灣人而言卻是隨處可見的蕨類,在台北近郊的山區常常可以看到,淡蘭古道上特別多。

 

大頭茶的花在天氣開始冷的秋末冬初才開放,花朵掉落在草地上,像一個個黃心的荷包蛋,黃色的部分是花的雄蕊,所以英文名字就是「Fried Egg Plant」,是台灣的原生種茶科植物,也是很容易被找到的園藝植物。

 

我們走到一個山徑的轉折處,有一條溪流叫「十一股溪」,可以看到一個叫作「玉龍居」的舊亭子。十一股溪的上游曾經有過十幾戶人家,目前已經都不在了。過了木橋之後我們就走在山腰上漸漸往上爬,一直可以走到山神土地公廟。這個已經不完整的廟只剩下一點石頭砌成的牆面,是當地居民為了阻擋猴洞坑溪沖蝕山壁而建造,如今山壁崩落只剩這道牆。這裡曾經有黑鉛礦,曾經被開採作為瓷土。這一段長長的山路風景優美,可以眺望蘭陽平原的礁溪和頭城一帶。

 

當我們走在跑馬古道上時,沿途可以看到山腳下有一處很開闊而特別的公園,那是在宜蘭建築界耕耘了二十多年的建築師黃聲遠的最新作品,叫作「礁溪之心」。這個地方原來是非常知名的陸軍明德管訓班,隔著德陽路分為南、北兩個營區,當年是用來管訓軍中犯錯的士兵,面積大約有五公頃。這裡原來就有許多老樹和其他植物,後來改為「跑馬古道公園」。

 

從黃聲遠過去的作品,可以了解他的建築理念是和自然生態環境、土地上的歷史、文化、生活連結的,從來不會喧賓奪主、張牙舞爪地侵犯土地,他考慮的是建築物如何融入自然環境中的風、光、雨水,你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一種尊重土地的人文精神。他的概念從小小的社區籃球場到社會福利館、丟丟噹森林、幾米廣場、羅東文化工場、壯圍沙丘旅遊服務中心、淡水雲門舞劇場,你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所給予的力量,而不是把大自然排除在外。

 

「礁溪之心」便是透過舊屋整建,連結四周的地景地貌,創造出一個更大範圍的文化、宗教、生活地景,結合礁溪原有的溫泉和目前正逐漸成形的淡蘭古道南路。他的所有建築設計的概念,和手作步道的精神其實是相通的。黃聲遠曾經對我說,如果把淡蘭古道南路的終點放在「礁溪之心」,那麼淡蘭古道就和礁溪有了完美的結合了。我也這麼想。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走路・回家:小野寫給山海的生命之歌》

【台灣第一位】斜槓國民作家×新浪潮電影推手×社會革新實踐者×體制外教育家,多元視角開啟自然書寫新頁

【生涯第一本】小野潛心15年最深情力作,首次以自傳體書寫歷史文化、地理生態及個人生命,剖析島嶼百年故事,召喚流浪與自由之魂,追尋安頓、療癒與愛的道路

 

 

 

延伸閱讀

女兒已出嫁、兒子40歲不婚忙工作...68歲退休人壽高管:在家和老婆大眼瞪小眼,不找工作早晚會生病

2022-03-14

從年報找庫存消化的蛛絲馬跡、下一波拉貨潮 半導體、自行車、筆電…高庫存警報解除?

2023-04-12

一個做到街坊鄰居讚不絕口的「好媳婦」,卻在罹患乳癌後淚崩:這麼多年來,我其實活得好累

2022-03-01

丈夫40歲第1次健康檢查就發現肝腫瘤!陳月卿為愛成「養生控」:20多年來早餐維持1習慣

2023-01-03

不是每年都健檢怎麼還會罹癌...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體悟:怎麼樣都不能輕忽「照顧自己」這件事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