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通膨是什麼? 會影響升息嗎? 要清楚了解才能避免資產縮水!

通膨是什麼? 會影響升息嗎? 要清楚了解才能避免資產縮水!

劉煥彥、林信男、鄭鴻達、彭蕙珍

生活消費

shutterstock

2023-09-25 17:00

進入2023年,在論及整體經濟情勢時,最常被提到的字眼,還是「通膨」(inflation)。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各國央行為了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紛紛採取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釋放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帶動股市、房市上漲,但也因此引發外界對通膨的擔憂。

對多數民眾而言,通膨最令他們「有感」的地方,就是物價上漲。究竟通膨影響有多大?

 

 

什麼是通膨?為什麼會影響升息動向?

 

當為何物價上漲,未必等同於通膨?這點可從通膨的定義,來加以解釋。

 

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將通膨界定為: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個期間,連續性的以相當幅度上漲,或同等值的貨幣,購買力持續性的下滑(也就是俗稱的「錢變薄了」)。

 

在物價具有普遍、持續和顯著上漲等情況下,才能稱為有通膨現象,甚麼才能算是「普遍」、「持續」且「顯著」上漲?

  • 「普遍」:指的是大多數商品,都出現價格上漲現象,若是因為天災(例如:颱風),導致部分商品(例如:蔬菜)價格上漲,但其他商品價格不受影響時,就不符合通膨定義。

 

  • 「持續」:則是意味著,物價上漲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季,甚至兩季或更久。若以前述案例來看,颱風導致的菜價走揚,通常在風災過後,約莫兩、三週,就會逐漸回穩,故也不符合通膨定義。

 

  • 「顯著」:意思是物價漲幅達到一定程度。例如:美國聯準會(Fed)通常以2%,作為觀察指標,若是0.5%或1%左右的增幅,多半會被視為正常的物價波動。

 

綜上所述,只有在大多數商品價格,都出現長時間、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才算是通膨現象。

 

發生通膨的四類原因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很多,經濟學家提出不少學說來探討,最常聽到的有以下四個。
 
1. 需求拉動通貨膨脹(Demand-pull inflation)
 
從「需求面」來看。當市場上對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而造成的物價上漲。當過多的貨幣,去追逐較少的商品或勞務時,造成的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假如大家手中有很多錢,可能會競相出高價搶購商品,造成物價上漲。
 
2.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cost-push inflation)
 
從「供給面」來看。當工廠產品生產不足,或是成本上漲,造成的通貨膨脹,例如:工資上漲、石油、玉米、小麥、咖啡等原料價格上漲,或是企業壟斷等,會從供給面推升物價上漲。另外,在疫情期間,貨物運送困難、港口塞滿貨櫃、運輸成本飆升等因素,帶來的產品價格上漲。


3. 輸入型通貨膨脹(Imported inflation)
 
在國際貿易發達的現在社會,當國外進口產品的價格上漲,造成的通貨膨脹。
 
4. 預期心理因素(Anticipated inflation)
 
消費者預期未來物價會上漲,而產生提前購買的行為。這種在生活中經常看見,例如缺蛋讓民眾紛紛去搶蛋,導致蛋價上漲。

 

通貨膨脹率如何計算?

 

如何計算通貨膨脹率?通常各國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來計算通貨膨脹率。

 

舉例來說,若去年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120,今年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150,那今年10月的通貨膨脹率就是年增25%。

 

算法就是150減掉120,再除以120,最後得出25%。

 

至於用來計算通膨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台灣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編製,該指數是用來衡量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準變動,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消費性商品(如手機)及服務(如電話費)均包含在內。

 

不過,非以消費性為目的的商品及服務,就不納入消費者物價指數,例如健保費、所得稅、房地產、股票、債券等。

 

另外,房價雖不列入查價範圍,但住宅用房租及住宅修繕費用等消費性支出,則包括在內。

 

通膨和升息之間有何關聯?

 

根據主計總處說明,通膨並無單一衡量指標。一般而言,會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衡量民眾日常生活消費支出的通膨率。CPI的重要性,除了反映物價變化之外,CPI也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之一。

 

當物價上漲時,若利率不跟著調升(升息),就可能出現「實質負利率」。亦即存錢賺到的利息,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名目利率扣除物價上漲率後為負值)。簡單來說,就是「錢被通膨吃掉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膨的認定上,不是單純只看CPI,而會進一步觀察「核心CPI」。以臺灣的CPI指數為例:將蔬果、能源等容易受到偶發事件(例如:颱風、地緣政治因素等)干擾的因素扣除後,所得到的總指數,即為核心CPI。

 

此外,央行決定升息與否,CPI只是其中一項指標。在研擬貨幣政策方向時,除了物價之外,央行還會參考經濟成長率、他國央行貨幣政策等資訊。

 

就過往經驗而言,升息通常被認為是抑制通膨的主要策略之一,因此升息和通膨,多半會被放在一起討論。至於升不升息,就不是只取決於CPI的變化。


通膨率與通膨類型的關係


通貨膨脹(簡稱通膨)通常是指在一段期間內,平均物價水準全面持續上漲的現象及過程,一般而言,個別商品或勞務價格上漲,或是漲一次即停(once for all)的物價上漲現象,並不能被視為通膨。


通膨發生主要的情境因素,首先是需求拉動型通膨,乃需求面因素,是因過多貨幣追逐太少商品或服務,導致價格上升,通常是政府實施降息或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所導致。

 

第二,成本推動型通膨,則是供給面因素,通常是因商品及服務生產成本上升所致。


第三,輸入型通膨通膨,亦即自國外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致國內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常見的有油價、「黃小玉」價格上漲等狀況。

 

第四,預期心理因素,是因消費者預期物價會上漲,因此提前購買所導致,如颱風來臨前消費者搶買蔬菜導致漲價。


較重要三種通膨類型,首先是溫和通膨(Inflation),指通膨率平均2%或以內,通常反映國家經濟良性成長;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則是物價每月上漲50%或更高,通常是因戰爭或國家破產導致物價不正常飆升、民眾對本國貨幣喪失信心。


最後是難纏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媒體有時會稱之為「滯脹」,其表現為「通膨率」與「失業率」同時上漲,通常是發生在成本推動型通膨的供給負面衝擊,導致通膨率持續上升同時,民眾失業情況同時持續惡化,常需由政府從貨幣及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改善。

 

通膨對企業和消費者有何影響?是好是壞?

 

通膨在什麼情況下,會讓人聞之色變?若今天的狀況是,物價出現「普遍」、「持續」且「顯著」的上漲,但利率、實質薪資卻沒有隨之增加時,實質負利率和「變相減薪」(也就是薪資所創造的購買力變差),就會讓多數受薪階級口袋裡的錢,被通膨「吃掉」。

 

另一方面,物價普遍、持續且顯著的上漲,不只會對消費者造成影響,原物料價格走揚,也會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獲利表現面臨壓力。

 

換言之,失控的通膨不僅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廠商在經營上也難逃衝擊。

 

但如果是溫和的通膨,對經濟是有益的。站在廠商立場,物價緩步上升,會讓他們預期,未來可望獲得較高收益。

 

因此會更願意投資,進而帶動就業;站在消費者立場,物價緩步走揚,消費就不必等。這時該買就買,甚至會多買一些,會有刺激消費的效果。

 

通膨對於股市有影響?投資該注意什麼?

 

若從美股歷史來看,有時通膨惡化會導致股市重挫,甚至釀成股災。從過去100年來的美國股市幾次重大股災來看,1973年股災是與通膨關係最大的一次。當時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擴大及信用擴張,使美國通膨率飆升,迫使聯準會激烈升息,在截至1973年8月的一年內就升息七次。

 

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在石油危機助長下,該年第三季發生美國在二次大戰後的最嚴重經濟危機。國際原油價格從1973年9月的每桶2.7美元,到了1974年1月竟然飆到每桶13美元。

 

受此影響,美股道瓊指數於1973年大跌16%,1974年跌幅更擴大至27%。以道瓊指數1973年首日開盤的1031.68點來說,直到1983年才回到這個水準。等同美股從1970~1980年代的前期,整整失落了10年。

 

 

該如何投資才能抗通膨?

 

抗通膨的投資題材不少,較常被提及的包括黃金、股票,或是調整股債投資比重:

 

黃金長期被是資產保值的絕佳工具,在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導致實質購買力大降時更是如此。故黃金是投資組合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黃金的缺點在於不像股票一樣有股息,在高通膨時期無法產生任何股息。

 

股票是國人最熟悉的投資工具,在高通膨時代通常有以下這幾種方式或題材。第一是高股息股票,較常被提及的相關族群有原物料、電信或運輸股。第二是金融股,因為只要央行進入升息階段,金融股的業績自然水漲船高。

 

對於投資有一定規模的投資人來說,在高通膨時期可以適當調整投資比重。一個常見說法是股6債4,也就是將投資金額6成投入股票、4成投入債券。對於保守型投資人來說,股6債4是比較安全投資策略,但缺點是只要時間拉長,整體投資報酬率就會低於100%股票的投資組合。故投資人需視市場狀況,及時調整股債的投資比重。

 

在選股策略上,也可以參考美國股神巴菲特的看法,因為他投入資本市場數十年,累積了許多次市場高低循環的經驗。他在1981年給股東的年報中就提到,抗通膨選股的兩大條件:第一是找有能力輕易漲價的個股,第二是無須太費力就能帶進更多生意的個股。


想要對抗通膨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不妨就快去訂閱今周刊,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正確投資增加財富!

 

 此則暫不開放媒體夥伴授權 

 

延伸閱讀

4大央行讓市場昏天暗地,股債油市下挫…Fed激進升息,陶冬:今年拼通膨,明年就要保經濟

2022-06-19

美國極端手段打通膨,股價下跌是必要之惡…世界經濟波動會加劇,謝金河:至少要盯住5個指標

2022-06-19

央行決議升息半碼!能馴服通膨野獸?20年千萬元房貸將年增7000元支出

2022-06-16

聯準會暴力升息,惡性通膨壓力仍在!郭恭克:「股、債、房」同步走空,景氣離衰退不遠了

2022-06-16

金價再刷新高位、成避險首選!好市多金條「幾小時內搶購一空」...經濟學家上看目標價,這樣操盤最賺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