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店大多是被動地等待客人上門買書,在書店文化多元發展之下,「新世代書店」應運而生。
它們主動用各種活動或新媒體作為媒介,將知識傳播出去,用更多元的方式開啟民眾對閱讀的想像。
底加書店
雙向交流
給你五分鐘與讀者battle
台北市公館一帶向來是獨立書店的聚集地,而由原本位於羅斯福路與師大路路口、有十多年歷史的「奇異果文創」所成立的「底加書店」,因租約到期,二○二四年面臨搬遷困境;恰好歷史更悠久的「永樂座」店主石芳瑜,因生涯規畫打算結束營業,兩者便討論共同經營的可能性,最後決定將原本的永樂座稍作調整,讓愛書人能夠在一個地方同時享受兩家書店的服務。
客人可以在這裡購買底加書店出版與選購的新書,以及永樂座推薦的新書與二手書籍。預算不高或是單純就是想帶本書回家的人,在永樂座原本即設置的「竹風書店」空間,則有銅板價二手書可以滿足需求。
接住那兩成愛閱讀的年輕人
底加書店店長劉定綱表示,羅斯福路南北兩端的書店風格跟法國塞納河很類似,北端和塞納河右岸一樣,主要以文青、資產階級為客群;南端則帶有波希米亞的風格,走藝文、社運路線,宛如塞納河左岸氛圍。因此,劉定綱希望能讓客人在這種有點混血且文化雜居的狀態下,從閱讀活動中找到自己。特別是有調查顯示,大學以下的族群有閱讀習慣的人只有兩成,「因此,我們希望能開闢一個空間,去接住這群喜歡閱讀的年輕人。」劉定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