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慢慢來,比較快

慢慢來,比較快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吳錦錩

職場

shutterstock

2021-09-23 11:42

有陣子喜歡烹飪,從一週至少一次到每週2次,在家做了簡單料理;儘管只有一菜、一肉、一湯、一食,也絕不含糊。有趣的是,最初幾天,烹飪時間比吃飯時間還多出數倍,煮了半天,卻吃不到十幾分鐘;很多時候,全部煮好時拍個照、讓手機先吃,彷彿手機吃飽了,我好像也吃飽了。

 

總算稍稍能體會,以前老母煮好一大家子飯菜後,她總是吆喝大家趕緊吃飯,而她往往去客廳坐著看電視,過一會兒才吃飯。

 

朋友戲稱這是老吳食堂,每晚廚師與客人都只有一人,還是同一個人。後來,煮出一些心得了,大概有點經驗了,動作越來越快,備菜、醃肉、熬湯與煮飯(或麵)能夠同時進行;廚房裡有3個爐火,同時開啟時,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總舖師上菜。

 

廚房成了我在辦公室、教室、會議室以外,最能恣意揮灑的空間。我喜歡,也樂於跟大家分享,說不定哪天《今周刊》會替我開了美食專區,從論政治經濟到聊烹飪美食,難怪治大國如烹小鮮;對了,聊葡萄酒也行,我有證照,是可以用來教書等級的證照。

 

但是,煮了幾天之後,開始搶快;分明距離吃飯還有很長的時間,卻急著將烹飪時間壓縮在30、40分鐘以內,好像想要證明自己很行,也想跟通訊軟體內的朋友們分享。於是乎,砸鍋了一道香菇雞湯,那一餐吃了很不開心,味道、熟度、顏色都不對,更重要的是,心情也不對;半鍋雞湯擱著沒喝,連帶著其他的一菜、一肉、一食都沒有食盡。

 

特別將此事跟老母分享,老媽碎唸了我一頓,大抵是說我這樣浪費食物、不珍惜、要惜福這類的事情,以及她說:若是趕時間吃飯,不要自己煮,乾脆去外面買就好了;(台語)麥假會、呷緊弄破碗。

 

最終,掛電話前,老母說了一句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的話,這句話是:慢慢來,比較快。

 

瞬間,我覺得知識是智慧、生命是智慧、連烹飪這類日常小事都有智慧軌跡可循;而「慢慢來,比較快」被我立刻寫在筆記本裡的金句,還特別註記「砸鍋的香菇雞湯~來自老母的訓示」。慢慢來,怎麼會比較快呢?我只有想起這句話,或許慢工出細活;但即使是慢工出細活,也沒有比較快啊!

 

工業革命之後,習慣了懶,我們不用再親自勞動;而數位時代,習慣了快,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標準從產品功能、服務品質,轉化成要求這些事情要能快速提供。所以從前看電視、看報紙、聽廣播,或者與人說話,我們都可以耐住性子看完與聽完,如今廣告影片越來越短、書報雜誌越來越沒人看,數位時代的便利,讓人追逐了快也阻礙內容傳遞。

 

認真研究過此事,發現絕大多數的人不是不愛閱讀、也不是沒人想看。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資訊太多了,多到滿溢、多到讀不完、多到霸佔手機螢幕;我們滑手機的目的之一,或許是在剔除資訊。誰知道,竟然剔也剔不完,資訊一則接著一則。所以,累積知識(或常識)的方式,至少是踏實地讀完每一份資料,前提是這些資料是讓人感興趣的內容,即使內容再長、時間再久,都可以坐著讀完、看完;也避免了好像每則都看過,卻沒有知道一則完整內容。

 

有一回與2位新朋友約在辦公室見面,助理引導對方坐進辦公室,會議桌上擺著2份報紙,其中一位朋友瞧見就說「這時代有誰還看報紙啊」,隨即我走進辦公室且笑著說「是我」;瞬間很尷尬,我說的是對方很尷尬。

 

過了幾天,老母傳來一張照片,是她替家中老小煮的一鍋油亮亮、肥滋滋滷肉;我索性直接打給老母、問她如何做才會好吃。老母說了一大段前置作業與烹煮過程,以及她說了一句很多電視名廚都說過的話,那就是「用中小火慢慢熬煮數十分鐘」。最後老母用台語講:麥著急,慢慢來,卡緊。

 

知識的累積是如此,成就的累積是如此,財富的累積是如此,連一鍋家中必備的滷肉亦是如此。這篇文章是我在《今周刊》隔週四專欄的第32篇,以時間換算,已經寫滿超過一年的文章了;若是一次要我寫完一年份52篇文章,每篇1,500字以上、總計將近8萬字的文章,慢慢來,或許真的比較快。

 

作者簡介_ 吳錦錩Peter Wu

台大國際企業學博士。現職身份多元、角色互換,除了專業,也講人生,享受自由。臉書:吳錦錩Peter Wu

延伸閱讀

壞人何其多,強大自己

2021-09-09

除非你能說走就走,否則別放大自己的尊嚴

2021-08-20

別拿貼圖說早安,別用應付給問候

2021-08-05

強弩之末,何患之有?!

2021-07-22

看誰都不順眼,看什麼都不爽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