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災難和痛苦的後面都有正面的意義,人們因為看不到未來所以會痛苦,有時候過幾年回過頭看才會知道,原來那是一個祝福。」
沒有工程背景,以財務專長加入台積電的何麗梅回憶,剛進台積電時,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很痛苦,「每一天我都覺得活不下去。」
有一天她和mentor(導師)訴說工作遭遇的困境時,他回:「企業家天生就是獅子,若他不是獅子,就做不好企業家,獅子碰到羊就是要撲他,不是因為他肚子餓,是因為妳像隻羊。」
這個故事啟發了何麗梅,她才發現自己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面前表現得太沒自信,「原來我看起來像隻羊。」
「羊有很多種,綿羊、山羊、羚羊,我給自己找個藉口,我可以像羚羊,至少跳快一點。」她笑道。
為了讓自己更有自信,「除了準備、準備、再準備以外,還要沉著,因為強將不喜歡手下有弱兵;他覺得你看起來都沒有自信,就會不高興,我開始給自己心理建設。」
5個工作觀 讓職場無往不利
何麗梅在1999年加入台積電, 先當4年的會計長, 再擔任16年的財務長,2019年負責業務,現在是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
2018年她被《日本經濟新聞》評選為「亞洲科技業9位影響力最大女性名單」。
何麗梅在台大EMBA愛鄰社以「在轉型中成長—我的工作與生活」為主題演講,分享工作及生活觀。
她表示,自己在職場有幾個工作觀:
1. 誠實。她的父親是一位嚴謹的職業軍人,道德觀特強,從小就教導小孩要誠實、要負責任,「到台積電很符合我的個性。」
2. 信任和被信任。信任很重要,她說自己會選擇信任人,「我也極力爭取被信任;信任會降低很多溝通成本,讓事情變得比較好做,如果每天疑神疑鬼日子會很難過。」
3. 謙遜和自信。這是張忠謀教導的,「他說這兩者沒有衝突,有時候妳要謙遜多一點,有的時候妳要自信多一點。」
「我的反應是碰到董事長要謙遜一點,什麼時候要自信多一點?法說會。我開過64次法說會,在法說會時我不見得所有問題都會回答,但我要看起來很有自信、很誠懇,這是展現自信的時候,我要告訴你們,我很懂我自己的公司。」
4. 要有開放和正面思考的行為。她自認是個正面思考到有點阿Q境界的人,「人都喜歡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不喜歡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
5. 克服恐懼。她認為這個超級重要,「在張忠謀揮下做事真的很多恐懼,挫折感好重,好怕!」因此,她特別研究過在大組織裡的恐懼來自那裡?「先生說我在台積電13年之後比較自在,因為我學會怎樣克服恐懼,當我學會後,我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何麗梅(右)坦言在台積電的工作壓力很大。圖左為張忠謀。圖/今周刊資料照
發揮能力到極限 不焦慮但要努力
在職場,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的恐懼,何麗梅歸納3件讓她感到恐懼的事:
1. 我不如人家。尤其在台積電精英高度競爭的地方,經常會有「我不如人家,我比不過人家」的想法。
2. 別人會怎麼看我?老闆會怎麼看我?我這樣做他會怎麼想?後來她才明瞭原來「我活在別人的手中。」
3. 速度很快。很多因素不是在我手中能掌控,很多東西要靠別的部門,因此產生很多恐懼,尤其是女生更會有這種念頭。
「將你的能力發揮到極限。」她說明:「我們對於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也搞不清楚,我將它交給天主,順勢而為就好,他要我去做業務、我就去做業務;要我去做人資、我就去人資,我可以學習,可以發揮能力到極致。」
「我不需要焦慮,但我必須要先努力。」
▲何麗梅在工作中保持彈性,做什麼像什麼。圖/今周刊資料照
另外,很多女性認為職場有「玻璃天花板」,「我相信在產業裡是有玻璃天花板,女性的玻璃天花板其實是自己。」
「覺得我不行啊!怎麼可能啊!不要吧!算了吧!但是,你怎麼知道妳不行?」她解釋:「我只是把自己交給神就好,你會告訴我要做什麼,我就去努力去做做看,反正你會告訴我未來怎麼走,我一輩子都是這樣想的。」
「玻璃天花板在你的心裡,我非常相信這件事。」
財務長、業務再到人資 領導做好這4件事
在台積電,何麗梅從財務長跨入業務,再到人資,3個都是不同領域,「我的專長是財務,為何到業務、人資還能做?」她歸納當一位領導人只要做好這4件事:
1. 設定方向。在人資工作,她的方向是「以人為本」,所有設計要繞著員工的體驗,從面試、培養,到升遷,創造正向環境。
2. 創造環境。在很大的組織中員是沒有能力創造環境,她強調,這件事非得要主管來做,「要建立透明、安全、可信任的環境,讓員工敢說真話,這要有很多可信任的溝通管道。」
3. 授權、授責。在台積電,主管會問同仁很細的事,同仁會覺得「你自己做就好。」「我是相當願意授權的人,因為我不懂,我授責、給你空間,但你要提供結果。」
4. 支持和肯定。台積電是追求卓越的文化,從90分進步到95分不夠,還差5分,一直說:「你還不夠好。」她說明:「這樣會讓同仁覺得好累喔,要向他們講出10件做得好的事,要說支持和肯定的話。」
▲何麗梅現擔任台積電人資副總。圖/台積電提供
為什麼不?有好奇心還要去執行
將每一份工作都做好,是何麗梅的態度。遇到事情,她會選擇以下3個方式做事:
1. WHY NOT?
當需要改變時,她會問:「為什麼不?要打開心懷,不能照過去的方式去做;要有點好奇心,改一下又怎樣,也許會學到東西,不給自己很多框架,可以從改變中大家一起學習。」
2. SO WHAT?
評估改了後的挑戰,若是值得一試的話就心平氣和,不要焦慮,要有信心及勇氣。
3. LET GO?
講了半天不行動不行,要有行動,實驗過程中去改和調整,最後是在過程中要有樂趣,才有意願做下去。
搬到鄉下每天看日出 領悟到人的渺小
疫情時,何麗梅和先生搬到鄉下居住,每天清晨,她會到院子看日出,這件極小的事,卻讓她有很大的體悟及感動。
「看日出讓我覺得宇宙無窮大,造物主好偉大,人這麼渺小,每天工作的掙扎如此微不足道;在那裡看太陽,每一分鐘都不一樣,都是驚喜。原本看起來是陰天,太陽忽然間出現,過一會兒又不見了,每一天都是奇蹟。」
「此時我會祈禱,很難的問題、解決不了的,突然在那時候會生出勇氣;不敢做的事,我會在這時候去做,像是要寫很難的信,這時候我可以寫。」
她感性道:「人的焦慮來自於我們不知道未來,你要相信有人在管它;每個人在世有自己的功課,有自己的十字架要背;所有快樂的後面都是痛苦來的,你要相信,這是我給自己的座右銘。」
何麗梅小檔案
現職: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
學歷:政大會計系、台大EMBA
經歷:德碁半導體公司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台積公司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暨財務長兼發言人、台積公司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
座右銘:所有快樂的背後都是痛苦,相信它,你才不會這麼痛苦。
本專題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