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漢娜.鄂蘭以記者身分前往以色列,採訪納粹戰犯艾希曼的審判,並於報導中提出「平庸的邪惡」觀點,為邪惡增加新定義,對當代政治哲學帶來深刻影響。
凶手說:「人不是我殺的,是槍殺的。犯罪的是槍,不是我。」
檢察官說:「根據槍的證詞,開槍的人是你!槍說如果自己能開槍,它第一個殺你!」
「檢察官你瘋了嗎?槍怎麼會說話?」
「槍不會說話,它沒有生命,不會思考,只是工具。開槍殺人是人的選擇!」
凶手說:「選擇殺人的不是我,我依照上級命令行事。我只是一個工具人。」這樣可以脫罪嗎?
一九六一年納粹中校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務抓回耶路撒冷審判。他面對屠殺猶太人的指控,用「奉命行事」來推託。旁聽的記者或嗤之以鼻,或咒罵,只有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陷入深深思考……。
經歷納粹極權 辯證惡的本質
鄂蘭是德國猶太人,上大學愛上哲學,也愛上哲學教授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是「思想之王」,賞識她、栽培她、愛戀她,她則在二十三歲完成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