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企業紛紛面臨人才短缺。與此同時,生成式AI問世,精簡許多工作的重複性步驟,流程更加速,從此工廠可以全自動化生產,未來的工作樣貌勢必會調整。
有了AI及數位科技助力,當前的產業環境中,本就富有挑戰性、成長性的業務工作,又成為壯世代和青年世代轉職的首選。因為在房地產業面臨調整之際,著重人際溝通的金融、保險業顧問,業務奠基在信任關係,而且有可觀的組織與業務成長空間,因此需求仍在穩定成長。凱基人壽近期的業務發展,就有壯世代和青年世代繳出的亮麗成績。
「凱基人壽的業務通路轉型,是以『人才培育』與『數位轉型』為雙主軸,目的是為同仁厚植競爭優勢。」凱基人壽副總經理黃柏仁指出,2018年起,凱基人壽與國際知名顧問公司合作,導入一套關於成功業務人員特質的適性測驗。「我們將過去在公司做出成績者的人格特質當基礎,融入選才過程,符合這些特質的人,後來也做出不錯成績;其中,新人晉升主管的比例,還有人才留存率都是業界名列前茅」黃柏仁直言。
凱基人壽副總經理黃柏仁積極推動通路轉型,2024年業務員定著率居業界之冠,展現極高穩定力。
面對少子化,凱基人壽也調整了策略,將目光轉向有工作經驗者。「過去業務部隊都是以新鮮人為主,但是我們觀察到,有業務經驗的人,留存率反而比較高。」黃柏仁說,這種策略轉變顯著提升了人才的穩定性與績效。
AI賦能:隨時隨地情境式學習
2024年,凱基人壽成為台灣壽險業第一家導入生成式AI技術於業務培訓的公司。黃柏仁解釋,公司的「智能對練2.0」系統,可隨時模擬真實客戶情境,讓業務人員訓練互動式情境對答,強化洞察客戶需求與應對的能力。
此外,凱基人壽也開發了「i-Agent」系統,黃柏仁指出,這套系統從一開始的助理角色,進階到秘書,到現在是教練,系統負載能力和功能越來越強,進化到成為隨身的顧問工具,讓業務員對這套系統越來越愛不釋手,從行銷、增員到辦理各種售後服務,都可以透過這套系統,滿足他一整天的所有業務需求。
超優制度,青年房仲成功轉職業務主管
從房仲業轉戰保險業的沈蔓舒業務經理,在凱基人壽的培育津貼及完善教育訓練及支持下,快速晉升業務經理。
在凱基人壽業務部隊裡,沈蔓舒的轉職經驗尤其亮眼。沈蔓舒最初從事廣告業,是一位熟練的影片剪接好手,雖然廣告業的薪資不錯,努力時月入可達10萬元,但因疫情影響工作機會,沈蔓舒因而決定轉行。一開始轉任房仲,但因為實際工作內容與預期略有落差,加上新人階段收入不穩定,一段時間後,決定大膽轉職、嘗試保險業。
加入凱基人壽後,沈蔓舒放下原本的限制和框架,公司完善的教育訓練及財務補助制度,讓她能夠專心學習,暫時不受經濟壓力影響。果然,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她就晉升為主任;如今她是帶領十人團隊的業務經理,連年獲頒「卓越之星」獎項,在公司一萬五千多名業務員中,僅24人有連年獲獎的實力,並且讓收入達到人生新高。
談到這份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曾見證一位客戶從健康到因病離世,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此外,入行第一個月,她辦理了人生中第一份理賠案件—與自己同年齡的年輕客戶,因腦膜炎緊急住院。這兩次經驗讓她深感震撼,也體會到保險業務員真正的價值與使命,是為客戶事先規劃充足的保障,分散人生中的風險。
壯世代再攀高峰,保險工作成就新自我
學經歷豐富的蔡霈晴業務經理,加入凱基人壽開創第二人生,並以自身經驗與客戶分享,讓更多人體認到保險的重要性。
蔡霈晴的成就,是另一種典型。蔡霈晴加入凱基人壽時,已經是50歲的壯世代,她的學經歷豐富,此前她曾在國內頂尖醫療機構企劃室工作,也在農會擔任多項職務,包括企劃、保險、績效管理等。
蔡霈晴進入保險業的動機,來自於親身經歷。她的家人曾因發生車禍,導致嗅覺神經損傷,在辦理理賠過程中,她發現了保險的重要性。她強調:「只要及早規劃,保險是很好的工具」,她希望藉由自己的態度,改變人們對保險業的刻板印象,讓更多人受益。
身為業務員,蔡霈晴用獨特的方法維持與人互動。她將出國旅行時的美景自製成早安圖,每天固定發送給上千位客戶,並不定期分享財經資訊。她說:「我和客戶互動時,沒有覺得自己是業務員,所有的客戶跟我都像是親朋好友」,這種真誠的態度,讓她每年都在公司業績名列前茅。
蔡霈晴雖然業務繁忙,但仍非常注重自我成長和學習。她經常參加內、外部課程,目前正在朝陽科技大學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還準備報考CFP認證(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她鼓勵團隊成員考取專業證照,並提供補助,她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這種感覺是無比的快樂」,這種謙遜的態度,也支持著她不斷前進。
凱基人壽的通路轉型成果,近年來屢獲國際肯定,從沈蔓舒和蔡霈晴的案例,更能夠看出凱基人壽深耕人才的用心。展望未來,凱基人壽更將以創新科技賦能人才,成為客戶最受推薦和信賴的壽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