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日本國寶級醫師野原重明活到105歲,認為年過65歲後繼續工作,能維持健康。調查顯示,43%的日本勞工退休後還要繼續工作,多非因經濟壓力,而是維持身心活力。且持續工作能降低死亡風險與失憶症機率,因此,一個公園掃落葉的老人可能是身價千萬的富翁。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要考慮生活方式、開銷和收入。退休後少了房貸、教育和通勤費,生活開銷通常比工作時期少,花費不像想像中呈U型,初期高、中期減少、晚年再增,多數人隨著年紀越大、花費逐漸減少,僅少數在生命末期醫療費用上升。
105歲醫師的長壽秘訣:年過65後繼續工作
日本醫師野原重明(Shigeaki Hinohara)是聖路加國際大學(St. Luk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名譽校長,同時也是聖路加國際醫院的榮譽院長。
他說,年過65後繼續長期工作,對人來說是比較健康的。
野原先生在105歲辭世。死前幾個月,他都還在看病。事實上,他的行事曆裡還排好了未來5年的約診。
在西方文化裡,大部分的人都渴望退休。不過日本人不同。一項2017年的調查顯示,43%的日本勞工打算年屆傳統退休年齡之後,還要繼續工作。而且,這些人大多不是為了錢才如此。
不是為了錢工作 掃公園、除草老人可能是富翁
在日本,一個公園掃落葉的老人可能是身價幾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912萬元)的富翁。兼職工作讓年長者繼續動,也讓他們跟年輕人相處。
在日本,甚至有1600家專門為年長者服務的職業仲介機構,工作機會包含了室內外的差事,例如打掃公園、除草、管理腳踏車停車場、掛海報、辦公室接待工作,或一般大樓的維護工作等等。
▲照片為文章配圖,非當事人照片
美國人通常年紀較輕就退休了。然而,美國人卻沒有日本人長壽。根據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美國女性平均壽命為81.1歲,男性平均壽命則為76.1歲。
日本人的長壽是家喻戶曉的。平均而言,日本女性活到87.45歲,男性則活到81.41歲。
工作延後退休 真的能多活幾年?
我們可以將日本人民的長壽部分歸咎於健康的飲食,但日本人習慣繼續工作久一點,或許也有影響。畢竟,過了傳統退休年紀還繼續工作的美國長者也活得比較久。
一份發表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的研究發現,根據長達18年的研究,過了傳統退休年齡還繼續工作的人,無論其原先健康狀況為何,即使只多工作1年,死亡風險也會降低9%~11%。
《哈佛健康》(Harvard Health)引用了一份發表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慢性疾病預防期刊》(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的研究,發現65歲後還繼續工作的人,健康狀況良好的可能性是早一些退休的人的3倍之多。而且,繼續工作的年長者出現失憶症的機率也比較低。
退休需要多少錢?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人都不一樣
說了這些,許多人還是想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彷彿那是一個可以在網路上查到的神奇數字。但退休跟指紋很像。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
你要在投資組合投入多少錢,可能取決於你的心態、靈活度、還有你預計的居住地生活開銷多寡。其他的收入來源也是問題之一。你會不會有退休金、兼差的工作,或是房地產收入?
少了房貸、教育費、交通費 退休生活沒那麼貴
大多數退休族和半退休族花得都比他們做全職工作時少得多。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如果有買房,那也已經不需要付房貸了(把房貸還完絕對不會錯)。
他們不必再存錢退休,也不必存錢替孩子付大學花費。而且,他們成年的子女不該靠爸媽金援。
退休族的交通費會大減,因為他們不必每天赴職場上班。治裝費會減少,因為他們不需要再「看起來專業」,或購買防護衣物。如果他們禿頭的話(像我這樣),理髮的錢也可以省下來。
打破退休花費的U型迷思 越老反而花越少
許多人認為退休的花費往往是U型的。初期的花費應該會比較高,因為人們在這個時期會好好利用空閒上餐館吃飯、四處旅行;接著花費會減少,晚年醫療費增加時才花費會再上升。
話雖如此,但研究卻指出,大部分退休族隨著年齡增加,花費會繼續減少,只有少部分人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會負擔比較高的醫療費。
延伸閱讀:我買的銀行股全變壁紙!他頂大畢業拋下自尊當代駕司機「朋友都在大企業,我卻變廢人」...股災慘賠啟示
作者簡介_安德魯.哈藍 Andrew Hallam
美國股市三位傳奇專家聯合推薦的「素人投資家」
原本是高中老師,任教於新加坡的美國國際學校,以教師的薪水打造出千萬財富。
2006年開始舉辦投資研習會,告訴人們如何輕易打敗理財顧問的投資報酬率。
他的9個理財投資法則,不僅受到《環球郵報》報導,而且登上《華爾街日報》。目前他還在學校教授個人理財。
除了寫作幸福與理財方面的專文,他最愛的是:在叢林中與蚊子搏鬥、在傾盆大雨中騎自行車上山,或開著麵包車去阿根廷,享受真正「自由」的平衡人生。
本文摘自一起來出版《平衡心態:掌握成功四大柱,穩步累積你的財富、幸福與健康(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