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當年「建中菁英班」有多強?醫院副院長只排全班倒數第三...那些超會考試的「外星人」30年後怎麼了?

當年「建中菁英班」有多強?醫院副院長只排全班倒數第三...那些超會考試的「外星人」30年後怎麼了?

陳美儒

教育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2-07-10 16:00

編按:許多人將考上好大學、好高中視為順遂人生的踏板,但實情真的是這樣嗎?

在建中任教近40年,也教了好幾屆數理資優班的孩子。記憶深刻的是30年前,數理資優班尚未成立之前,學校特設了一個「菁英班」,做為數理資優班的「暖身」;就是在高一升高二時,將高一各班的前一、二名集中到這個班。

(原文刊載於2021/9/1,更新時間為2022/7/10)

 

菁英班在週六時,常到臺大、中央研究院上課,彷彿「華山論劍」,全班54人,各個皆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多久,風聲逐漸傳了出去,每個菁英班上的同學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甚至遭受到別班同學「排擠」,把這傳奇的十二班的學號「12」多加了一條尾巴,變成「13」。

 

某天中午,目前已在某大教學醫院擔任副院長的小芃,哭喪著臉,偷偷躲在校園角落裡抽煙。(當年抽煙、撞球,如果被教官抓到,是要記大過的。)

 

我悄悄走到他身旁問:「怎麼啦?」

 

他抬頭一看到我,嚇得忙把煙蒂踩熄。

 

「有心事、不開心,可以告訴我嗎?老師說不定可以跟你一起分擔。」我不在乎他抽不抽煙,我在乎的是他那原本圓圓胖胖的臉,如今卻是愁煩滿滿的。

 

「我……我……」話沒出口,小芃的眼眶卻已發紅。

 

「老師,我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考出這種名次,我不敢拿回去給爸爸蓋章。」小芃從口袋抽出一張揉得皺巴巴的期中考成績單。

 

國文、英文、數學、化學、物理、三民主義、生物,七科總平均92.3,在菁英班裡排名倒數第三,52名。(註:當年成績單把總分總平均列得清楚,按分數高低排名,而且規定帶回家給家長簽名蓋章。)

 

「92.3,很好呀,要我考,肯定勉強60過關。不要難過,菁英班裡實在有太多『外星人』了,你大可不必藉著抽煙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老師可以在你成績單上寫些話給爸爸嗎?」聽我滔滔不絕的說,他圓睜著雙眼,似乎有些狐疑。

 

「小芃爸爸:我是小芃的國文老師陳美儒,您的兒子是個優秀且懂事貼心的孩子,因為這是個十分特殊的班級,請不必在乎班上的排名。我相信以他的學習態度,將來肯定會考上理想大學科系的。」我在小芃的成績單空白處寫下了以上的文字。

 

小芃看著我的文字與簽名,原本哭喪的臉一下子笑開了。看來,我的留言可以化解一場可能的父子風暴。

 

小芃所在的這個菁英班裡,確實有不少「外星人」。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課堂上,我要求同學們默寫白居易的琵琶行。

 

默寫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就好,『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這段前言序就不用背了。」

 

結果話才說完,班上立刻就有3、5個同學舉手說:「老師,我已經都背下來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凡616言,我想600多字也夠多了,序不背誦也罷。沒想到,班上就是有不少過目不忘的「外星人」,竟然連序言都一字不漏的全背誦了。

 

高二升高三的那個暑假,教育部特許班上3個同學直接跳考大學聯考,結果其中2個同學考上了臺大醫學系,另一個則考上了臺北醫學院醫學系。

 

然而考上北醫的那位同學其實是3人之中成績最好的,上了北醫自是不甘心,於是又回來和同學們一起升高三,第二年大學聯考的時候,果然考上了臺大醫學系。

 

延伸閱讀: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寡母竟仰藥「死諫」!資優生:跟媽媽的命比起來,什麼都不重要了

 

會思想的蘆葦

 

事隔多年後的今天,也許你要問我:「那些超級強棒、會念書會考試的『外星人』而今安在哉?」

 

算算年紀,當年「菁英班」的孩子,如今也都已是「知天命」之年了。54人中,大概27、28人是醫生,其他人各奔前程,各行各業都有;有人早早成家立業,也有人寧願獨身自主。

 

什麼菁英班、數理資優班、科學班,都只不過是人生中、學生時期的一個過程,並不是終身配戴的榮耀桂冠。

 

在教改的一再變更中,目前臺灣不只中學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資優班、科學班,甚至在一些國小裡,也可以看見資優班的存在。

 

孩子考上資優班,對父母而言,往往是件值得向親朋好友炫耀一番的「成績」,對孩子而言,卻不免是另一種「負擔」。期待父母、師長在看見孩子的光彩成績時,也請不要疏忽了孩子心底真正的聲音。

 

作者簡介_陳美儒

青少年心理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畢業,輔修心理輔導諮商、人際溝通學。曾擔任師大國語中心、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專任台北市建國中學資深國文教師兼導師長達40年,教育子弟數千人,許多學生已是海內外各行各業傑出菁英。曾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SUPER TEACHER獎、教育大愛菁師獎,也曾多次代表台灣前往美、加、歐洲、澳洲、南非、中南美洲擔任「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營」巡迴講師。是一位充滿影響力和感染力的作家,也是許多父母師長青少年信任的親子教育家。

著作有《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 》、《大學甄選入學全攻略》、《十五志學:教育部推薦選文15篇》、《三十而立:教育部頒定核心古文30篇》、《悅讀十三經,成語典故.國學常識一本通》、有聲書《古文So Easy》等四十多部著作。執筆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國語日報等多個專欄,並多次擔任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廣播金鐘獎頒獎人、大陸特別講評師、河南書院親子教育、古文經典觧讀特聘講師。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資優生的祕密》

延伸閱讀

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寡母竟仰藥「死諫」!資優生:跟媽媽的命比起來,什麼都不重要了

2023-02-22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跳樓孩子的一封遺書,是完美主義父母永遠的痛

2019-10-14

兒子沒有說話

2019-06-13

譚敦慈交代身後事「不辦告別式、不做七」:親弟、丈夫壯年離世...人生兩次無常讓我領悟的事

2023-02-14

「原來人不是緩緩衰老的...」65歲陳文茜重病8年最沉痛體悟:得病一年老10歲「人生當捨就捨」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