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全家戴口罩少一個動作,感染機率竟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涂醒哲:造成台灣防疫破口的13個迷思

全家戴口罩少一個動作,感染機率竟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涂醒哲:造成台灣防疫破口的13個迷思

防疫迷思帶來破口,破口造就本土疫情,防疫警戒升級帶來生活不便及經濟(股市)下跌,更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醫療崩潰。

 

最近台灣一再發生防疫的破口:如華航貨機機師染疫、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員工的群聚感染、宜蘭及新北地區發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確診個案,甚至5月15日一天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80人。其後短短幾天就增加了1000位確診個案,顯然台灣COVID-19的疫情已經進入社區散播的新階段。

 

這些破口如何發生?如果沒有解開造成破口的一些迷思,如果再繼續以目前的心態及作為防疫,恐怕疫情會更趨嚴重。

 

迷思一、機組人員會做好自我管理,不必他律

 

這次社區疫情的起源就是華航機組人員,由於全球各地感染人數愈來愈多,出國人員受到感染的機率升高,加上臺灣政府為了確保航空運輸的順暢,給予機組人員5+9(5天檢疫加9天自主健康管理)甚至3+11的特別處理。

 

這不是特權也不是機組人員特別健康,相反的,機組人員特別危險,縮短檢疫時間就應該更嚴格自主健康管理。但政府忽視配套措施,誤信華航會作好防疫管理,誤信機組人員會了解政府苦心而做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行為。事實顯示,5+9 或3+11 的優惠造成防疫破口。(見拙作:檢疫minus 自主健康plus)

 

迷思二、檢疫旅館會做好防疫管理

 

從Novotel旅館發生群聚感染可見檢疫旅館的管理是有問題的。

 

檢疫的目的就是把接觸者隔離一段時間(quarantine 本意是40天,為了防堵鼠疫,船舶停泊40天才可上岸),在這段時間若發生疾病可以早點發現,也因隔離而不會傳染到社區,因此檢疫旅館是僅次於醫院的危險場所。

 

但顯然Novotel不做此想,當成一般飯店在經營,以為讓機組人員住幾天就離開不會有什麼事,忽略了行政、清潔及其他外包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及防疫作為,這次社區感染大爆發和Novotel群體感染有莫不可分的關係。防疫旅館的管理一定要有更嚴格的SOP,更紥實的員工訓練及管理,否則歷史會再重演。

 

迷思三、認真做好邊境把關就可以阻絕病毒於外

 

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對的,但過度依賴則要小心。因為坐飛機前三天的陰性檢驗結果證明是無效的,不少到台灣後被檢查出陽性的個案登機前都有這種陰性證明,或許是檢驗試劑的假陰性,或許是造假。

 

另外無症狀感染者不少,機場用症狀健康聲明表的把關也找不出來,即使每位入境者都給予PCR 或抗原檢驗,除了花錢花人力外,檢驗也會有假陰性的問題。

 

這就是台灣目前還不敢放棄入境需要14天居家檢疫的原因。因此我們一再強調臺灣一定有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中,會不會造成散播就要看全民動員保健康的群體免疫了。

 

迷思四、政府萬能,政府要負一切責任

 

台灣政府的「快速專業做防疫」已經是世界一流,但也不是萬能的。疫情的防治除了政府外,也要靠「全民動員保健康」。

 

有些政黨政客一有疫情,就罵政府無能甚至要槍斃指揮官,有些半桶師就跳出來罵東罵西,這些情緒性政治性的發言只會降低國人對指揮中心的信任,讓防疫更加困難外,完全沒有積極的意義,甚至降低國民配合公共衛生政策作好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知及作為,可説是害人害己。

 

還好台灣人民理性居多,對一年多來民進黨疫情控制多數表示滿意及信任,甚至慶幸當初總統選舉勝出的不是國民黨的韓國瑜。

 

迷思五、COVID-19主要是空氣傳染

 

COVID-19可以經由空氣傳染毋庸置疑,因病毒由呼吸道出來,會在空氣中以氣溶膠存留一陣子,可以飛到6公尺,但最後還是沈降在桌面地板⋯。以飛沫噴出的二公尺內就會著陸,近距離吸到當然也會受到傳染。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特別指出空氣傳染的可能性,重點在提醒民眾要戴口罩,但文中也特別強調透過空氣傳染到的機率很小。

 

其實造成COVID-19流行最主要的是接觸傳染,是由自己的手指頭把環境中(如洗臉台、門把、樓梯扶手⋯)的病毒送進自己的眼口鼻黏膜所造成的。尤其在台灣,大家都戴上口罩的情況下,空氣傳染的機率就更小了。

 

迷思六、戴上口罩就萬無一失

 

由於誤認為COVID-19主要是空氣傳染,以為戴上口罩就萬無一失,就不會被感染。戴口罩當然是重要的,研究顯示:如果健康人戴好口罩,可以減少70%被傳染的機會,如果感染者戴上口罩,就可以減少95%傳染他人的機會,如果雙方都有戴口罩,空氣或飛沬傳染的機率只剩1.5%,就可以阻斷感染的蔓延。

 

但是要知道,戴上口罩有些不舒服,有些人還會呼吸困難,有一個澳洲的研究發現比較小孩確診為流感患者的家庭中,使用一般醫療口罩的家庭,全家罹患流感的機率,其實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

 

美國的醫療團隊,也針對這項研究進行了行為調查,發現人們在戴口罩的時候,會因為不適感,而在3小時之內平均會揉眼睛7.4次,摸鼻子16次,隔著口罩調整嘴唇24次。因此日本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忘了配合確實洗手,小心口罩反而提高了流感風險!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戴口罩就萬無一失。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戴口罩的重要性,因為你戴上口罩,提醒現在還是有疫情,要小心,因為大家都戴口罩,不管有沒有症狀的感染者自然也會載上口罩,傳染的機率就降到1.5%。請不必戴N95以上的口罩,太辛苦反而得不償失。

 

迷思七、找不到接觸者就找不到感染源

 

傳染病防治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感染來源,但大家習慣去找感染患者,因為把感染推給人(壞人)可以減少自己的責任。因此習慣以有沒有人與人的接觸,接觸時間有沒有超過15分鐘⋯等為接觸者的定義。其實COVID-19主要靠接觸傳染,而且接觸主要來自物的接觸而非人的接觸。

 

如果有一個感染者摸過廁所門把或洗手檯,你一小時後去廁所,很認真洗手後又去摸了門把,還是會被感染。又如你去買東西,找的錢是感染者才用過的,還是可能感染病毒。因此,與其找感染的人不如找感染的物及環境,物傳人比人直接傳人多,只有勤洗手不摸眼口鼻,才是操之在我最有效的預防。

 

迷思八、超級感染者代表超級病毒

 

最近獅子會會長傳給很多人,不少人將之稱為超級感染者。其實超級感染者沒有明確定義,指的是一個人傳染給十幾人甚至更多人。

 

超級感染者如果是帶有較毒的變種病毒,那當然有醫學研究上的重要性,如果是同一型病毒,只是活動量較大或感染初期病毒量較多,則傳給多人並不奇怪。

 

超級感染者因坦白交代很多接觸者來檢驗,這點應該鼓勵,但其未保持安全距離且未戴口罩等不當行為也應該改進。

 

我不太願意討論更不樂見大家譴責超級感染者,因為這種把責任推到別人(超級感染者)身上的心態,除了讓疫情調查加添困難外,也會誤導國人減少自己應負的防疫責任。

 

迷思九、COVID-19的變種造成新的流行

 

每一次發現新的病毒株,科學家就很快的發表,反造成人心惶惶。

 

新病毒株雖然可能讓現有的疫苗比較無效,也可能複製能力較強造成更多的傳染。但是在公共衛生的防疫作為上其實都是一樣的。把疫情增加的責任推到變種病毒,就好像把責任推給超級感染者一樣,反而忽視應該落實的公共衛生作為,是不負責任的。

 

病毒散播會隨著感染人數(產生抗體)增加而減少可感染(susceptible host)人數,因此受到同型病毒的感染數會減少而另一新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會較大,這是自然的演變。除了醫學研究上的興趣外,在公共衛生防疫作為上沒有特別意義的病毒變異,其實不宜在非學術刊物上太多報導。

 

迷思十、普篩才能找到所有感染者

 

普篩並不能找到所有的感染者,因為不管是檢驗人員的施作流程或檢驗試劑本身,都會造成假陰性的結果。

 

在盛行率低的社區普篩也會造成更多假陽性的問題,會讓原本很忙的醫療檢驗人員更形辛苦。

 

在疫情擴散的時間地點,擴大檢驗是必須的,但要考慮成本效益及執行配套,也就是擴大精準篩檢而不是盲目普篩。

 

迷思十一、只有封城才能阻斷流行

 

封城當然可以阻斷流行,因為減少接觸,就減少傳染的機會。但是封城很難成功,因為封城會造成的生活不便及經濟損失,人民不易配合也難以持久,因此很多國家的封城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或是只有短期有效,結束封城以後,大家跑出來狂歡,結果又發生第二波的感染。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全民動員保健康」(詳見茁作「不封城的封城」)。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養成良好健康習慣,犧牲一些不便,認真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摸眼鼻口」,不去人多擁擠的場所,對接觸不認識的人都抱持「全面性警戒(universal precaution)」的心態,則可以産生足夠的群體免疫,也就達到封城的效果。

 

迷思十二、打了疫苗就可以通行無阻

 

疫苗是終結COVID-19疫情的最終武器,但並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只有70到95%),因為可以減少生病住院死亡,因此還是要積極接種。

 

但打過疫苗的人還是會被感染,感染後短期內還是有可能傳給別人,因此短期間內,即使打過疫苗,還是要落實良好健康生活習慣,也就是繼續戴口罩、勤洗手、不摸眼鼻口。(詳見茁作「疫苗帶來安全?還是假性安全感?」)

 

迷思十三、中國疫苗是救命神丹,趕快進口

 

這是我最不願意討論的迷思,因為中國疫苗是不是有效?並沒有良好的科學資料,反而是有很多的新聞報導說,打了中國疫苗以後還是得到感染。另外中國疫苗是不是安全也沒有完整的資料,有一些新聞報導說打了疫苗以後造成死亡。由於資料不全,中共又習慣性撒謊,因此難以判斷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及保護力。

 

但因為有一些政治人物不斷逼迫政府進口中國疫苗,好像只有依賴中國疫苗,才能解救台灣。因此我必須指出,請大家繼續目前的公共衛生防疫作為,做好自我保護,並按照指揮中心的規劃,踴躍施打指揮中心進口的疫苗,如此雙管齊下,應該可以產生足夠的群體免疫。

 

期待全民配合防疫警戒三級的各種規定,以台灣人的民主理性,一齊來戰勝病毒,讓這波疫情早日結束,再度驚艶全球。

 

作者簡介_涂醒哲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前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

延伸閱讀

本土病例從「400天100人」到「4天1000人」!前衛生署長涂醒哲分析:為何防疫模範生會破功?

2021-05-20

印度2千多萬確診、24萬死「海嘯式」疫情給台灣的啟示!前衛生署長涂醒哲:2個國家都錯誤認知一件事

2021-05-17

清零重點在檢疫不在檢驗

2021-05-10

阿嬤那一輩都會去銀行刷存摺,看錢長多大...如今存錢在銀行也算是投資嗎?儲蓄理財的優點與缺點

2024-03-28

40歲月薪50K只要月投資7千5,60歲多千萬退休金很簡單?過來人點出2盲點:35歲後存錢,好難!

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