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BA.4、BA.5遲早進社區!大流行時間點曝光…新冠口服藥有禁忌,羅一鈞:別和清冠一號一起吃

BA.4、BA.5遲早進社區!大流行時間點曝光…新冠口服藥有禁忌,羅一鈞:別和清冠一號一起吃

翁申霖

全台防疫報導

2022-06-14 13:3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14)日公布國內新增66,1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6,119例本土個案及7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3例死亡。

 

「BA.4、BA.5遲早進社區!」 羅一鈞:傳播力更強

 

日前,台灣邊境首度攔截到5例Omicron「亞型BA.4、BA.5」變異株境外移入個案,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坦言,「病毒遲早會進入社區」,且這波病毒的傳染力更強,以Omicron亞型推估,預計數月內有可能造成下一波疫情。

 

羅一鈞指出,Omicron亞型BA.4、BA.5變異株傳染力較原本增加2~3成,且免疫逃脫力更強,會減弱疫苗保護力。一旦進入社區傳播,「2度感染」的機率就會大增,但他也不諱言,「只要國內本土個案驗出來的話,那遲早會有」。

 

儘管已在邊境設下關卡,「但並非滴水不漏,變異株終究會有『幾%』的可能性進入社區」,這也是為何「邊境檢疫,暫時無法放到0+7免居家檢疫的階段,就是為了延緩進入社區的機會。」

 

羅一鈞說明,南非自去年11、12月流行BA.1後,一直到今年4、5月才出現下一波疫情;歐美則是在春節前約12月、1月流行BA.1,目前還是BA.2流行態勢。羅一鈞推估,由於國人交叉保護力在接種第二、三劑抗體保護力都在的狀況下,國內的主流變異株還不會很快地轉為BA.4、BA.5,應至少3~4個月才有機會出現下一波流行

 

「北市版」入境檢疫指引出爐! 民眾有2種方案可選

 

針對入境檢疫「3+4」最新規定即將在明(15)日正式上路,台北市觀傳局今(14)日表示,中央公布的政策有模糊地帶,將公布「北市版」指引,並針對多項規定進行釐清,避免民眾混淆。

 

北市版的檢疫指引細節為,首先是民眾家裡若符一人一戶規定,可於自家進行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或訂3天防疫旅館,後4天返家自主防疫

 

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在後4天可「持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外出,無時間或次數限制,但原則不得在外過夜

 

2歲童中MIS-C出院又復發! 「算是少見的情況」

 

針對國內愈來愈多孩童染疫後併發「MIS-C」,羅一鈞指出,高雄一名2歲男童確診康復後2周,突發燒近40度、手腳脫皮、嚴重膿尿,送醫診斷為MIS-C;該童在退燒後3天出院,沒想到出院後1天又因發燒再入院,懷疑是MIS-C復發。

 

羅一鈞說明,這名男童在診斷為MIS-C後很快就恢復,大概3天就辦出院,卻在出院1天後又出現發燒症狀,經評估後又再住院,醫師再次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冠狀動脈正常,但有極輕微的心包膜積水、疑輕度心肌炎,另外手指和腳趾端有脫皮,更符合MIS-C的臨床表徵。

 

兒童染MIS-C容易復發?羅一鈞回應,MIS-C病程可能會起起伏伏,不過算是很少見的情形,因為MIS-C主要是感染病毒後的免疫系統產生的過度反應,有時可能在住院期間用藥控制之後下降,等到出院藥物作用減弱之後會再發作。

 

 

西藥、中藥勿一起吃!羅一鈞警告:新冠口服藥亂吃恐交互作用

 

國內染疫人數暴增,指揮中心建議高風險族群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死亡與重症機率,然而,除了口服抗病毒藥物,也有確診民眾會服用中醫研發的「清冠一號」,對此,羅一鈞說,不要將兩種藥物一起併用,會影響療效和健康。

 

羅一鈞今(14)日在記者會上再次提醒,口服抗病毒藥物和清冠一號本身會有藥物交互作用,不能併用,染疫民眾只要有使用其中一種藥,就別再用別種類的藥物,「例如有領取並服用抗病毒藥物(輝瑞口服藥倍拉維、莫納皮拉韋),就不要再服用清冠一號了。」

 

西藥方面,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共有2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莫納皮拉韋及輝瑞,前者今天使用了2720人份,後者則使用9千多人份。

 

 

長照機構累計逾3萬住民染疫 616死亡

 

由於本土疫情仍處於高原期,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今(14)日公布住宿型長照機構染疫情況。從今年1/1至6/12,確診住民人數有30,420人,4/1起中重症送醫者有2,665人,截至6/12為止,總共有616人染疫死亡。

 

投藥方面,目前投藥率已達到86%;以實際數字來說,6/6~6/12確診的住民且安置在機構裡的,整體上有5364人,其中經醫師開立抗病毒藥物的有4629人,由於醫師都能在最短時間內投藥治療,讓住民比較可以即時的恢復健康,也比較不會轉成中重症。

 

簡慧娟表示,上述長照機構包括護理之家、精神照護復健機構以及社福兒少身障老人等社福住宿型機構。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新增之66,119例本土病例,32,025例男性,34,070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

 

個案分布為臺中市(10,210例),高雄市(9,625例),新北市(7,857例),臺南市(6,288例),彰化縣(5,239例),桃園市(4,898例),臺北市(4,195例),屏東縣(3,249例),雲林縣(1,861例),苗栗縣(1,681例),南投縣(1,650例),新竹縣(1,609例),嘉義縣(1,418例),宜蘭縣(1,295例),新竹市(1,155例),花蓮縣(962例),嘉義市(912例),基隆市(832例),臺東縣(787例),澎湖縣(250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20例)。

 

 

針對死亡個案,羅一鈞指出,今日新增1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9例具慢性病史、7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3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1日至6月12日。

 

羅一鈞針對2名死亡個案特別說明,其中有2名40多歲的男子,本身無慢性病,在完成7天隔離治療之後死亡。其中一名男性接種三劑,於5月22日發病,5月23日確診,完成7天隔離,解隔後隔天(5/31)突然昏迷,送醫不治,法醫相驗心肺衰竭。

 

另名男性僅打一劑疫苗,5月22日PCR陽性,結束隔離治療進入7天自主健康管理,卻於6月4日發燒、呼吸喘再次就醫,轉院途中死亡。

 

延伸閱讀

今213死連3天破紀錄!第3例MIS-C,6歲童輕症康復後連燒7天 出現四肢浮腫、草莓舌

2022-06-10

台灣確診死亡速度「全球第二快」,每13天就翻倍!台大公衛教授示警:要扭轉「關鍵是這個」

2022-06-09

AI把阿湯哥36年「死敵」聲音找回來 竟會種族歧視? 清大師生與美加團隊 意外揭露醫學隱憂

2022-06-09

關懷包送「麻辣拌麵」?確診者傻眼「是要我喉嚨痛死嗎」…防疫包大比拚!網推這款最實用

2022-06-08

「全台該感染的都感染了」南北能否躲過死亡交叉,今日最關鍵!醫:疫情記者會該關注這一點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