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全球生計專利大戰 P.78

全球生計專利大戰 P.78

專利,是生技公司的罩門,許多投資人在評估新興生技公司時,也以是否擁有專利,及擁有多少專利作為評估的標準。現今專利訴訟案不斷衍生,致使專利話題再度受到矚目。


為什麼生技產業需要專利呢?從最簡單的觀點來說,現在人人都談「知識經濟」,生技產業牽涉了許多 know ─ how,自然也是一種知識經濟,既然有了知識的價值,就應獲得保護,所以,專利是智慧財產權在法律上的一種具體表現。它是一種具時限之獨占權並以技術公開及產業發展為目的。

曾有人開玩笑地說:「專利其實是強權國家所設計出來,好進行壟斷知識與經濟的一種方式。」也許有些言過其實,但由此不難看出,有了專利,企業就等於有了「前景」一樣。

生技專利的熱門,可以從以下幾項數據看出。首先,為了因應生技企業申請專利的大熱潮,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生技審核員人數,已從一九八八年的六十七名,快速成長至一九九八年的一百八十四名。

其次,美國生技專利權每年核准的數目,在這二十年之內增加了七倍,增加至二十多萬項,相對的,整體專利權數目只成長六成,隨著人類基因圖譜計畫所帶來的刺激性效果,未來,生技專利權的總數只會呈倍數成長。

以上的數字,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生技知識每天都在倍增,況且,生命科學的專利涵蓋範圍也無法完全周延,在精益求精、不斷研發的情況下,隨時可能有新的發現,所以生技專利像是個無底洞,等待著許多科學家與企業家去填補、探索。

世界各國都注意到專利的重要性,一有新發明,無論企業大小,幾乎都會立即去申請。專利已有聯盟,包括歐、美等大國都已加入,只要在該國申請,就能通用於各聯盟國,不必再重複申請,台灣受限於某些條件,目前尚未加入此聯盟,這是台灣官方單位可以加把勁的地方。

大陸向來比較不重視智慧財產權,因此,大陸也沒有加入聯盟,一旦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之後,面對各國壓力, 勢必得妥善處理專利問題,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年,大陸還是會受到國際專利權的約束。

一般來說,各專利的保護期間,大約可以到二十年,二十年過後,就可以任由其他企業取用或模仿,但必須注意,就是專利結束日期前的準備動作,也算是侵權行為。曾有一家國外知名的大藥廠,某一商品的專利保護權到期的當天,競爭者居然已生產了類似商品,並忙著在超市上架。說巧不巧,被這家知名的大藥廠發現了而提起訴訟,最後,這比較小型的競爭者不但倒閉,還花了很多錢去賠償,真是得不償失,算是生技產業中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生技專利糾紛叢生,一來和各個公司無不希望多申請一些專利,好增加公司競爭力有關;再者,也和審查標準與審查委員的態度息息相關。

以著名的 Affymetrix 和 Incyte 的訴訟案為例,雙方為了一平方公分大的晶片上, 能否放置超過四百個基因探針(四百點基因),而僵持不下。 Affymetrix主張,每平方公分超過四百點,就必須付專利費,Incyte 則認為, 這樣的想法太天真,現今的技術已能做到放幾千個探針都沒問題,依 Affymetrix 的想法,豈不是所有基因晶片都要付錢給 Affymetrix?

類似的專利訴訟層出不窮,引發了專利權是否損害大眾利益,以及是否阻礙研究發明等相關議題。另一方面,各個專利的差別,也許只在很細微的部分,造成了各個企業不時會為了專利問題,而發生摩擦的情況。

有趣的是,很多人都以為,擁有越多的專利,公司的競爭力越強,也越值得投資。事實上,這想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委員在審查專利時,通常只考量到是否具備專利的價值,而不管此技術或產品是否具有廣大實用性,有些申請到的專利,也許成本過高,也許經濟效益不大,而無法真的去完成後續的商品化。

換言之,對企業來說,擁有的專利多不多,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用的專利」才能創造市場、攻占市場,或對人類生活有貢獻,才能對企業帶來利潤。

過去,我還在學術界的時候,就發覺有不少人擁有一長串的專利,表面上看起來很風光,但其實深入去想,卻是浪費資源的做法,須知光是維持專利權,就需要一筆不少的費用,所以,國外大型企業在評估是否申請專利時,大多會針對市場潛力與經濟效益去思考,不會一窩蜂地只想要得到專利。

專利既然這麼重要,聰明的企業就會鞏固既有的專利,針對部分技術進行修正或更改,然後再去申請一個新的專利,如此循環下來,前一個專利也許二十年到期,但接下來,還有另一個二十年期的專利可以使用,最後,二十年的專利壽命期間一直往上增長,企業的競爭優勢無形中也增加了不少。

萬一兩家公司同時提出完全一樣的專利申請怎麼辦?國外現在的情況是,「先申請先贏」,哪一家動作快,專利自然就拿到手,後進者恐怕只能飲恨了。

廣泛地來說,企業的智慧財產權,除了搬上台面的專利之外,還包括了企業祕而不宣、但私底下卻具相當領先地位的技術平台。說到此,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企業不願將此獨步全球的技術公開,好申請專利,宣示領導地位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從現有的法規來看,只要專利申請一通過,美國專利局就會在十八個月之內,在網路上公布該公司所申請的條件與技術要件,雖然有公開目的,並達成教育意義,供非營利的學術單位繼續研發,但對企業而言,卻冒了相當程度的風險。

從事生技研發的企業界人士,腦筋都很靈光,看到網路上所詳載的細節,就會利用既有的技術平台,進一步去開發更新技術平台,然後再去申請專利,由於部分技術不同,審查委員在評審時,通常會認可這是一項新技術,非抄襲而來,便有可能會給予專利權。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寧可先保護「祕密武器」,不願公開之後,淪為競爭者創新點子的原因。 特別是申請專利時,需要寫出好幾項 Claim (申請專利範圍), 有時,只要對方將其中一項 Claim 改良掉,就有可能衍生成為新技術、新專利,這叫業者教何不小心翼翼處理申請專利的相關事宜呢?

也因此,什麼時候申請專利、申請書上要寫上什麼要件,都是智慧,否則,多年心血在一夕間拱手讓給別人,情何以堪?從這兒,可看出申請專利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在美國,最炙手可熱的律師,便是擁有法律學位與生技相關博士的專業人才,因為他們兩個領域都懂,幫企業申請專利時,能馬上進入狀況,為企業爭取合法應得的權益。

相較之下,在台灣這樣的人才十分缺乏,通常是一組律師人馬,再搭配上一組生技人馬,雖然還是可以合作得成,但當中仍有盲點,不像同時擁有法學與生技學位的人,眼光比較精準,思慮也比較周延。

隨著台灣生技公司越來越多,以及勢必和國際接軌的態勢來看,這樣專業的人才,只會更被需要,以台醫為例,有位副總經理,雖已擁有生化博士學位,但現正進修法律碩士,這樣的背景,能為台醫解決很多事情,其他同業可以考慮鼓勵擁有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的同仁們,再去進修法律知識。

生技產業發展至今,許多專利早已被國外大廠申請,國內業者不禁擔心:我們還有什麼樣的著力點,還可朝什麼方向發展?坦白說,我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只要有心,國內業者依舊能夠大有可為。

最近,我剛從美國回來,拜訪了不少生技公司,發覺有一個新趨勢,就是大多數企業不再針對存在已久的技術瓶頸去進行開發,而是建立在現有的技術平台上,多做研發,畢竟,前者需要投入大筆資金與人力,短期內又不見得會有回收,比較適合學術單位。

後者所需的人力與費用都較精簡,由於是奠立在別人的研究基礎上,相對之下,短期之內比較有可能產生新的研究成果。以熱門的蛋白質體學及基因功能而言,所需技術國內學者幾乎都會,目前最急切的是如何以已知的技術及智慧,去開發出最有益人類的知識或產品,再去申請專利,一種蛋白質可能有多種生物功能,能發現有用的新功能是很有專利上的價值的。

對一家生存得很好的企業來說,擁有專利還有另外一項好處,就是藉由授權給其他公司,獲取固定的收入,公司有了收入之後,也許會增加競爭者,冒一些商業上的風險,但也可藉此穩定營收,讓公司成長,並作為往後繼續研發的資金來源。

另外,即使已經擁有專利的國內業者,也不能太自以為是,以為有了專利,就擁有一切。現在講求的是國際合作,歐、美各大企業都在尋求技術上與能力上的互補,國內有些生技業者包括台醫在內,都正努力尋找有實質助益的合作夥伴,因為唯有透過策略聯盟和技術合作,才能彼此截長補短,領先及共享利益。

一人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家企業想要吃遍所有市場,自己從頭做到尾已不太可行。眼前,最急切要建立的觀念就是「共享成果」,想獨占,不僅仗會打得很辛苦,企業成長的速度也會變得很慢,甚或失去機會。

這次拜訪國外企業及學術單位,我還有一個心得,就是國內常說要以亞洲人特有疾病,如鼻咽癌、肝癌等,作為研發與產業發展的方向以方便取得專利,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殊不知「發展亞洲人特有疾病」這句話,雖立意正確卻不夠具體,從我回台以來,至今已聽了十年,具體的成果其實仍很有限。

這次旅程,讓我更吃一驚的是,這些國外企業及學術單位對於所謂的「亞洲人特有疾病」,已多有著墨,甚至進度已遠超過我們,若此刻我們不做更好的規畫的話,無疑連較有把握的發展方向也將失去其國際的競爭力。

不管是政府單位還是企業,都應深思:我們還有哪些「特色」,是國外所追趕不及的?是環境上的因素呢,還是其他我們可以特別控制的因素呢?想想我們到底有多少研發人力、實力及自己的利基點,再分工合作地去做,才有機會與世界各國一較專利戰之長短。國內其實是沒有本錢同時有兩個以上消極對立的生技研發團隊的。

我曾評估過這些國外企業及學術機構,在特有疾病研究上,還面臨了一些技術瓶頸,半年之內可能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如果國內業者們好好做,相信不僅有機會趕上他們,在全球專利大戰上,也才可能有領先的優勢。

總而言之,專利雖然迷人,能增加企業的光環,但如何結合國內學術界及產業界人士的力量掌握自身利基,分工合作產出有效且有用的專利,促進產業與國家發展,值得學界及業界人士努力與深思。

(林榮華為台醫生技董事長暨執行長, 電子郵件為 rhlin@abgenomics.com,歡迎來信討論生技相關議題。)

延伸閱讀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去年賺4785億、勞工平均領3.8萬新高...勞退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一次看

2024-02-03

「韓式幽默」得收斂…韓國瑜掌立院不只「敲槌」,面對柯建銘、傅崐萁、黃國昌3大黨鞭如何不失高度?

2024-02-02

立院龍頭激戰韓國瑜贏了、江啟臣當選副院長!「韓江配」再現分立政府時代,24年來首見

2024-02-01

韓國瑜掌立院龍頭,藍營3大巨頭成形...未來「朝小野大」,謝金河給賴清德建議:清理呆帳、除政治肉桶

2024-02-02

你愛的政治人物有「入圍」嗎?激戰選區又在哪?不分區立委名單揭曉,林月琴、韓國瑜、黃珊珊超強戰力一次看

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