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行事曆 pimco esg 房地產

誰是中國第一?P.40

誰是中國第一?P.40

台積電、聯電是台灣及全世界晶圓代工的龍頭,這個陳述目前百分之百正確;但是,面對未來十年大陸出現的半導體投資熱潮,誰最有機會搶下中國第一,成為對岸甚至全世界的台積電與聯電?

細數大陸目前眾多半導體廠商,鋒頭最健的仍然是中芯,要談中芯,就得從張汝京與胡定吾談起。

四、五年前,當張汝京還在德州達拉斯的德州儀器工作時,時任中華開發總經理的胡定吾,千里迢迢飛到德州三顧茅廬,請回張汝京至中華開發擔任顧問。一九九七年底,在一次至今都還無法公開內情的董事會後,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換人做做看,原任總經理的邱光一升任「第二」副董事長,由張汝京接手總座。


胡定吾當推手,張汝京接世大總經理

若說張汝京感念胡定吾的知遇之恩,而與他推心置腹、惺惺相惜,鐵定沒人相信。當胡定吾發覺世大若不趕快脫手,遲早將成為中華開發無止境燒錢的大錢坑時,他代替經營團隊逕自決定尋找購併買主,這時候,張汝京內心自然一百個不願意。到了世大與台積電的買賣即將敲定的最後一、兩周,張汝京根本被胡定吾置之事外。中華開發方面甚至派人「陪」他好幾天,就怕張汝京口風不密,徒生事端。

世大以二股換一股的比例賣給台積電,對張汝京一再強調的使命感理念,的確是很大的打擊,因他未能充分證明自己可以長時間、上軌道地經營一座晶圓廠,就被在商言商的創投家胡定吾給「中止」了使命。


三十多位主管願意效命闖天下

在台積電購併世大後的一周內,張汝京看著自己帶領的部屬,一個個地被台積電接收大員約談、重新評估工作內容,次等公民心結油然而生。他曾在一場召集五十位處長級以上主管的聚餐中,要求不甘被台積電決定命運的主管們一起出去再闖天下,並要求現場願意與他一起再造霸業的部屬舉手表態。

據當時在場的主管回憶,舉手者約有三十多位,但這三十多位現在投效上海中芯者,則不到三分之一。

張汝京雖因胡定吾而結束了在台灣半導體舞台的出將入相,但他個人荷包在這樁購併案中亦賺進數億元資產。世大合併前最後一次股東會發放的年報顯示,張汝京的持股高達四、五千張,以二比一的換股比例計算,他手中的台積電股票至少有二千多張的水準。這些個人財富的累積,不能不感謝胡定吾當機立斷的求售決策。


胡定吾是促成中芯成立的間接媒人

公元二○○○年一月初,張汝京的世大拱手賣給台積電,二月間張汝京就開始走訪中國大江南北,尋找他下一個舞台的建廠基地。四月間敲定上海張江科技園區的建廠用地,也開始來往台灣與美國,遍訪各產業可能掏錢的投資者。這時,胡定吾又出現在張汝京的金主名單上。

在張汝京第一階段的募集資金過程中,胡定吾以個人身分參與投資,這是業界流傳的事實。當年胡定吾主導世大買賣,或許暫時讓張汝京不太舒服,但事過境遷,兩人之間並非老死不相往來的深仇大恨,加上胡定吾又是個一笑泯恩仇的生意人,再度掏錢支持張汝京,並不令人意外。


胡定吾出任中芯董事?時機不宜

只是,上周出現「胡定吾將任中芯董事」的報導,惹出一連串風波,是胡定吾與張汝京都意想不到的發展,兩人之間原本可能修復的交情,大概又要暫時冷卻一陣子,等待風頭淡去。事實上,胡定吾稍早對中芯的確有一些推廣拉抬的動作,例如透過自己熟悉的半導體界朋友,爭取 IC 設計公司到中芯下單。這些動作,證明胡定吾與中芯之間的確關係匪淺。

依照風波後張、胡兩造的說法,胡定吾、或者是跟隨他多年的部屬張景溢,原本是很有可能進入中芯董事會,胡定吾與張汝京對此說法都未否認,但最後都拋下一句「時機不宜」,讓這項傳言暫時無法進一步發展。


中芯前景可期?還是重蹈世大覆轍?

然而,胡定吾進不進中芯董事會的議題甫落幕,又傳出中芯向大陸銀行申請貸款橫生枝節的消息。

不過,張汝京立即提出澄清,表示貸款部分的四億八千萬美元已獲大陸政府核准,第一期資金十一億美元也已繳款六成以上,絕無融資不順的問題。


不管中芯有無資金壓力,產業間大家的疑問還是在於,中芯會不會是另一個世大?張汝京一直想要締造晶圓代工界的第三勢力,能否在大陸開花結果?


當年世大口頭訂單滿載,實際靠 DRAM 挑大梁

一位當年位居世大要職的主管認為,現在半導體產業景氣一片低迷,全世界八吋晶圓產能嚴重過剩。中芯能夠創造獲利的首要挑戰,必須有財力雄厚的金主群,一起撐過創業前三年。嚴格說來,中芯現在面臨的產業環境,比兩年前的世大還要險惡。

當年世大在開始量產時, 剛好遇到富士通釋出 DRAM 訂單,DRAM 成為世大完工之初挹注產能及營業額的大宗產品。 一直到世大出售給台積電前, 除了富士通DRAM 外,大部分有意下單的邏輯產品客戶都還在試投片階段。 這些試投片的客戶產品,一直到被購併前,都沒出現數量大到可度寒冬的訂單。

然而,當年即使接單狀況再無起色,世大高層釋出的訊息仍是「產能滿載、充滿通訊類 IC 」。前世大主管指出,所謂的滿載訂單,其實都是所謂「口頭訂單」,也就是各家 IC 設計公司口頭應允將來可能的下單片數加總起來,真的有滿載的可能。

但是,這些口頭訂單都要經過製程驗證程序,時間至少耗上六至九個月,量產的單子才有眉目。就算驗證合格,萬一景氣一下滑、供過於求,口頭訂單也隨時會跳票。一九九九年的世大,就正處於這種「口頭訂單滿載、實際 DRAM 挑大梁」的窘境。


世大有眾多硬底子股東

如今的中芯,在景氣谷底投片試產,高階經理人仍對未來產能滿載信心滿滿,所有的場景,與三年前大同小異。只是,這次連 DRAM 都已跌破成本價,即使拿來當試產期的衝刺產品,也都無利可圖。中芯技術團隊勢必要找到其他需求量大,且技術先進的練兵產品,可能是 SRAM,或是快閃記憶體, 但這些產品市場現在也是一塌糊塗,能否為公司創造盈餘,還在未定之天。

在中芯股東組成上,目前搬上台面的大公司包括高盛銀行、北大青鳥、上海實業、漢鼎亞太,以及傳言中張汝京未予證實的日本富士通、鴻海集團等公司。這些大股東們能否如當年的華邦、開發一般,長期忍受半導體景氣的寒冬,持續多年掏錢支持,尚待觀察。


宏力頭還沒洗下去,延後量產

就在中芯風光舉辦中國第一芯投片儀式時,建廠用地咫尺之遙的宏力半導體,卻決定踩煞車,將廠房完工移入設備時間順延一年,預計將在二○○三年中以後才開始裝機。

宏力這項決議,與隔鄰張燈結綵慶投片的中芯國際,恰成強烈對比。業界人士笑稱,這時候說二○○三年或二○○五年投片,其實沒太大差別,眼見苗頭不對,趕快踩煞車,未嘗不是明智抉擇。尤其宏力的建廠進度一直停留在打樁階段,還未真正花大錢買設備,此時就算決定收手不玩,也虧不了多少錢。「說不定三年後回頭看,宏力這個決定是對的」,一位半導體業者如是說道。

宏力執行長王文洋這幾個月來,洽談技術與設備的動作並未停歇,甚至曾經親自飛到荷蘭拜訪顯影設備大廠,一切動作應該都是玩真的。宏力董事會倏然決定將建廠計畫延後,據上海傳回的消息指出,主要原因應是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許多投資宏力的金主眼見全球整體經濟前景更為混沌,才提議暫緩投資。


宏力落後中芯的距離愈來愈遠

猶記得去年秋天,中芯與宏力分別在九月與十一月舉行動土典禮,兩家公司比資金、比人才、比背景,一時之間頗有瑜亮情結。許多不利於其中之一家業者的傳言,經常都被解讀為另一家公司刻意放出的謠言。舉凡地層下陷、工地發生死亡意外、高階主管離職返台等流言,都為雙方較勁戲碼增添插曲。但隨著中芯廠房已開始投片,宏力卻仍停留在打樁階段,兩家去年頗具競爭意味的鄰居,現在也已拉開差距。

宏力停擺,是否意味著中芯競爭力及資源取得相對優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同樣在張江工業區內、可能獲得台灣聯電奧援的貝嶺八吋晶圓廠建廠案,將是中芯目前獨特地位的最大追兵。

雖然聯電絕不承認任何與貝嶺的關聯,純就假設的角度來推測,如果所有在上海地區有關貝嶺、聯電的耳語都成真,中芯在中國第一家八吋晶圓代工廠的優勢地位,將很難保持一年以上。這些聯電全數否認的耳語包括:一座八吋廠的設備以作價投資方式移往上海、派遣約兩百名工程師的團隊進行技術移轉,以及明年第三季將開始裝機工程。


貝嶺鴨子划水後勢爆發力驚人

就建廠進度而言,貝嶺與中芯的差距大約一年,但兩家廠房完工後進行的製程調整功力,卻是競爭上的最大變數。如果貝嶺能獲得一整批原廠原機負責工程師的駐廠轉移技術,在製程調整上軌道的學習曲線可拉快甚多。

中芯的工程師雖也是業界老手,但來自五湖四海各公司,經手的設備或製程不可能與以往經驗完全一樣。打個比方,貝嶺如果從台灣端來一鍋湯,在上海只要重新加熱即可,但中芯卻是從頭開始買菜、生火,或許可烹調出一道新鮮可口的菜色,但顧客還要花些時間適應味道,但貝嶺的那鍋湯對饕客而言,應該可以馬上充飢。

然而,聯電對於手上一批八吋舊設備的處理方式,目前仍不願做太多說明,主因即在於政府態度及相關法令上,能否准許這類設備以作價方式轉進大陸,還待進一步釐清,因此聯電近日對於所有大陸投資相關的議題,也是一貫的冷處理,避免橫生枝節。


許多投資案只聞樓梯響

回想去年秋、冬之際,大陸南北各城舉行動土典禮,或釋出風聲的晶圓廠建廠案,不下三、五起,但現在這些投資案真正順利進行已具廠房初步規模者,只有張汝京的中芯國際,即使未來中芯要面對的不確定因素仍頗艱鉅,但不可否認,中芯在這場馬拉松賽跑中已暫時取得領先地位。

至於去年十二月在北京動土的晶圓廠建廠案,一為北京首鋼出資的華夏半導體八吋廠,另一為台灣金主為大宗的訊創六吋廠案,建廠用地現狀與去年冬天並無太大差異。此外,有意加入建廠戰局的,還包括劍度科技董事長凌安海在深圳的深超集成電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堅決否認、卻又傳言不斷的八吋廠計畫,茂矽創辦人陳正宇繼無錫華晶上華六吋廠後,打算赴珠江三角洲再起八吋廠投資案,一大堆族繁不及備載的晶圓廠建廠案,現在都處於「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階段。

但若說這許多案子就此終結,對主事者而言過於打擊信心。面對現在全球科技界普遍籌資不易的經濟環境下,一動不如一靜,事緩則圓,也未嘗不是保守策略的思考方向。




延伸閱讀

台股萬九如何資產配置?00937B月月配債券ETF年化配息率近6.5%:3大優勢降息循環,有望再賺一波

2024-03-04

00929、00940、00679B…該選高股息ETF還是債券ETF?這檔30萬人搶進,還能免扣二代健保

2024-04-16

說好的降息呢?聯準會降息大戲一再延遞,專家建議債券ETF「這樣買」鎖定利率甜蜜點

2024-04-10

期信ETF跟你想的不一樣 投資原油期貨ETF前一定要搞懂的事

2020-05-20

為何ETF比主動式基金更受歡迎?讓巴菲特用這場「10年賭局」告訴你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