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台灣人須共同思考的「莫拉克衝擊」

台灣人須共同思考的「莫拉克衝擊」
某些橋樑從未列入危橋,卻在「莫拉克衝擊」下一夕斷裂,讓人擔心台灣還有多少公共設施,可以經得起再一次的類似襲擊。

楊憲宏

政治社會

軍聞社提供

660期

2009-08-13 09:08

莫拉克颱風造成了許多慘不忍睹的災難;雖有罕見的大雨量,但悲劇能全部歸咎於「天災」、「意外」嗎?災後台灣人必須共同思考,如何在特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中,讓自己的人身家產安全獲得最大的保障。

編按:風災重創南台灣,災難場景透過媒體不斷播送,令人心驚、心寒;心驚是為天災、心寒是為人禍。天災人禍怎麼斷?政府又該從莫拉克衝擊中得到什麼教訓?

對此,本刊特邀資深媒體人楊憲宏撰稿分析。楊憲宏於八○年代初期主跑環保新聞,長期關注台灣水土及環保議題,對於這場風災,他有痛心的批判與肯切的建議。

莫拉克颱風在台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降雨七五七毫米的水量,換算成總雨量大約一九○億噸的水,大約等於台灣全年的用水量。這些雨水應有近一百億噸的水落在高屏南地區。等於是五十座石門水庫的水在四十八小時內,傾盆而入這個可憐的災區。

這樣的數字是空前的劫難,可是不見得會絕後。

台灣過去百年的經驗,每年總降雨量是九百億噸,回頭來看莫拉克颱風的水量,的確十分驚人,這場雨下掉了全年總雨量的二○%。

莫拉克的高屏南水量如果下在台北,台北市一樣全毀。這話的意思是,台灣的治山防洪工作要重新規畫;不論是土石流警報區、橋樑安危狀況、河川行水範圍,以及防洪計畫中最重要的二百年洪峰水量都得重估。

 

旱澇交替  水庫一夜補滿的震撼


台灣地處北迴歸線通過的地方,全球迴歸線經過區域,幾乎都是沙漠,所以,如果沒有每年從太平洋熱帶性低氣壓形成的颱風,帶來這麼多而固定的雨量,台灣就是沙漠。問題是,這些雨水,全年分布十分不均勻。

近年來,氣候變遷發生之後,台灣下毛毛雨的日子大量減少,一雨成災的情況愈來愈多。台灣的旱、澇交替的情況,好像愈來愈嚴重。

這次的「莫拉克衝擊」,剛好在各地水庫水量見底時發生,一次證明全台水庫的「防洪」功能根本沒有作用。即使水庫放空,一天的降雨就能全數滿庫,有些還得馬上洩洪,並且造成下游居民淹水加劇。

今年到目前的累積雨量,恐怕還不足九百億噸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未來還有六百億噸的雨水要降下來。意思是,只要氣候條件相似,未來一、兩個月內,再發生一次「莫拉克衝擊」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這是十分可怕的情況,因為這一回「莫拉克衝擊」毀掉了許多防洪基礎建設的結構,只要看某些橋樑從未列入危橋,卻一夕斷裂,就知道這類的沖刷可以將原本是「安全」的橋摧毀。而歷經浩劫的橋,受損情況如何,目前連政府也都一無所知。如果未來一、兩個月內,再來一次類似的颱風,台灣上萬橋樑到底哪些可以算「安全」?恐怕都難以保證。

 

政府懦弱  放任居民置身危險區

 

這次最驚恐的消息是土石流毀村的慘劇,還有溪流邊的建築物潰倒入激流。何以至此?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卻必須有答案。

從目前媒體拍得的影像來判斷,有些建築物疑似坐落在土石流警戒區的下方或是河川地行水區。這些重大危機在平日一點也感覺不到,但卻都是可以早期預警得知的,問題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沒有盡到責任,讓民眾離開這些災變敏感區。多年來政府做了最壞的示範,在高山上進行「超限利用」,如今嘗到了苦果。

九二一地震至今十年了,十年來,台灣的土石流問題十分嚴重,主因是地震造成了許多山坡地裂。這些地裂有些寬一、兩公尺長數百公尺,就這樣懸掛在山上;一旦大量雨水灌入地裂,整片山坡吸飽了水、重量大增,就整大塊地滑下山波。

九二一地震後,政府曾上山調查這種地裂。只是所謂「土石流紅色警戒區」公告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呢?總是到了毀村事件發生,才知道這些居民原來居住在這類「地裂」的下游。

河川地行水區上搶建房屋的問題,更是不能理解。明明就是與河爭地,卻仍然可以取得合法建照,還可以得到供水供電。政府在這方面的腐敗懦弱令人無法想像。河川行水的寬度,不應該是以平常流量來估算,台灣的河川屬「荒溪型」,平常水流涓細,一場颱風下來,卻可能達到河川最大洪峰,疏洪所需河寬可能比平時行水河寬大十倍以上。

 

修正計畫  建立「莫拉克標準」

 

莫拉克讓許多河川展現了應有的河寬,遺憾的是,原來應保留給洪峰急流的河川地,都已經建了房子、鋪上道路。

檢討「莫拉克衝擊」的目的,在想辦法理出頭緒,如何在未來最危險的一、兩個月內,不要讓慘劇重演。

政府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建立一個專責的「防災總部」,將最新的防洪計畫,依「莫拉克衝擊」的標準修正。對於所有橋樑、土石流敏感區都建立最新的資訊,並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災變演習。缺乏這種應變作業,民眾會感覺到當他們處於緊急危難時,找不到政府。

「找不到政府」,就是「天塌下來沒人頂」的領導力失靈問題。「莫拉克衝擊」雖然有意外之處,但也不全然是不可預測。一個有領導力的政府,應能在慘痛教訓中得到重新設定「安全」的線索及啟發,決不造次。

地質學上,台灣仍是十分年輕的土地,每年颱風帶來九百億噸的水,沖刷這個山高水急的島嶼;我們可以這麼想,大自然還在形塑這塊「新生地」。

過去三百年,島上人口大量膨脹,都市化及工業化的發展,與大自然不捨晝夜的形塑是否有著極大的衝突,甚至對立?答案再明白不過,「莫拉克衝擊」正是大自然的反撲、堅持。

過去的國民黨政府,後來的民進黨政府,與現在又重新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都無法從最深度的生態觀來做施政中心思想;甚至最近幾年,治山防洪的預算成了政黨綁樁的工具。目前所見的救災救難,都在這種扭曲的政治操作下,淪為一種秀場。

這次「莫拉克衝擊」最大的教訓是,人不能勝天,許多村落須遷出,因已不適合人居住;而真正必要做的防洪基礎工程,可能還要三至五年才能完成,在此之前,大家都「挫在等」。這是最佳狀況的估計了,前提是政府真能下決心走對的路;可惜,目前還未看到這種有魄力的領導力。「Leadship! We have a "leader", but we do not have a "ship".」一名沒有船的「領導人」,到了大水來時,一樣是會滅頂的。


■經濟面

最怕人心受到衝擊
這場惡水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恐怕有很大一部分,是沒辦法從GDP數字看出來的。

 

攤開GDP組成公式:GDP=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額。台灣經濟是以出口為主,而出口主力是製造業,尤其是科技產業。風災無情,但對台灣科技產業的傷害,目前看來尚稱有限。

 

而受創最重的農業及觀光業,則占台灣GDP的權重偏低(編按:今年第一季,台灣農業及住宿餐飲業生產毛額,分別約占GDP的1.9%及2.2%)。因此,就產業結構的角度,莫拉克風災對台灣的衝擊不能算大,若再加上災後重建有助於拉抬GDP公式當中的政府支出,GDP數字的減分程度應該不高。

 

但「看不見的影響」卻不容小覷。一場風雨,台灣人民的身家財產遭到大量沖刷,除了財富減少,也將衝擊消費、及對政府施政的信心,進而可能影響投資意願。

 

簡單地說,若在風災之後政府不能有效率的提供相關優惠貸款,並且重建人民信心,那麼,台灣GDP公式中的消費、投資兩塊,將有可能加速沉淪。

 

結論應該是,數字的短期衝擊或許不大,但對人心的衝擊若不及時撫平,台灣經濟仍有隱憂。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

 

捐款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資金暗潮 潮起潮落 ——兼論汽機車零件加工廠豐祥-KY

2023-10-04

AI科技催生新硬體需求 ——兼論筆電鍵盤廠精元

2023-10-11

李玟抑鬱成疾…罹患乳癌半年前瞞老母手術,富商夫沒陪伴還去旅遊!乳癌早期不致命「看清徵兆」

2023-07-07

一款早餐連吃20年,她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劉博仁:養出癌症的11大原因

2023-07-04

只花一年消除中度脂肪肝!不是運動,60歲阿姨「改變一個習慣」狂瘦10公斤,醫師驚「肝臟顏色變深了」

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