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500萬老人潮來襲!

500萬老人潮來襲!
嬰兒潮世代明年開始跨入65歲成為老人潮,改變台灣人口樣貌。

林孟儀

退休

攝影組

718期

2010-09-23 14:50

現在台灣有二四八萬名老人,但是十五年後,老人將倍增為四七五萬人,占總人口的二○.三%,相當於每五個人,就有一位老人!對整個社會與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快速增加的老人潮,像海嘯一般襲來,但是不論政府或個人,都未做好準備。在九九重陽前夕,《今周刊》特別製作這個專題,提醒政府以及個人應該及早因應,以安度這場迫切的危機。

六十多歲的賴老先生,身體失能,頭腦失智;二○○五年時,被女兒帶到桃園大溪元福護理之家安養中心,申請為期一周的家屬喘息服務,暫時安置。

但賴老先生的三子一女再也沒來帶他回家,五年來,女兒和么子分別現身探望過一次,但留下的聯絡電話,根本找不到人。按每月二萬六千元的收費,賴老先生已經欠費一百五十六萬元,安養中心業者李建興仍繼續收容;去年,才向社會局申請到每月一萬七千元的安養補助。

幸好賴老先生不知人事,並不知道自己被子女棄養的殘酷事實。在元福,像這樣被子女「丟包」棄養的老人,共有六位。

因經濟惡化和家庭型態改變,家人無力也無暇長期照護失能、失智老人。台北市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雄推估,台灣被棄養的老人,正以每年二千人的數量不斷累積中。

嘉義大林鎮上的獨居老人李秋冷阿嬤,滿頭白髮、總是笑容可掬。她和先生在鎮上經營建材行,辛苦拉拔六個子女長大,如今一半子女在美國,事業有成,剩下的子女在北部工作,都已成家。

一九九六年後,先生中風,李秋冷獨自照顧先生,畢竟年輕人事業忙,她不想讓子女掛心。九年前,在先生過世前,李秋冷想起婆婆當年猝逝,因買不到棺木,只好放在木板上下葬。她拿起家裡的建材木料,親手為老伴釘了一副棺木,裡頭還鋪上棉被,讓先生後來溫暖、安心地離開。

遠在美國的兒子和孫子,經常寄卡片回來關心獨居的李秋冷;她不想搬去國外或北部打擾子女的小家庭,子女也不可能放棄事業住回嘉義老家。獨居,是她成全下一代不得不的選擇。

 

台灣老了 社會和公部門做好準備因應了嗎?


因為家庭形態改變,年老的長輩或因子女不在身邊,或不想打擾子女的生活,當老伴過世之後,選擇獨居。不論城鄉,像李秋冷這樣獨居的老人將愈來愈多。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形成棄養老人、獨居老人潮;九九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快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觀念卻日趨淡薄。面對台灣人口結構變化的新課題,政府和整個社會環境若缺乏準備和因應,將很難讓老人有尊嚴、幸福的安度餘生。

今年,內政部和經建會不約而同地發布了一連串人口海嘯警報:目前,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有二四八萬人,占總人口的一○.七%;但是十五年後,老人將倍增為四七五萬人,占二○.三%。這接近五百萬的老人,意味著走在路上,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五十年後,老年人口更將占四二%!

經建會人力規畫處處長陳世璋指出,台灣麻煩的地方在於老化速度太快,其他國家約花了五十年時間,從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二○%),台灣只花了一半時間!

由於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加上明年起嬰兒潮世代(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大量出生的人口稱為嬰兒潮世代)開始步入六十五歲,形成一波可觀的老人潮,造就了全世界老得最快的國家——台灣。

現在,台灣是七個有生產力的青壯人口養一個老人,十五年後變成三個養一個,二十五年後就開始人口負債——每兩個青壯人口撫養超過一個小孩或老年人,幾乎是一比一的沉重負擔。而且,最大洗腎通路商佳醫集團執行長陳啟修甚至提到,這當分母的青壯人口,「還不知道有幾個是在中國工作的,根本不在台灣!」

若以全台高齡人口比率一五%居冠的嘉義縣來看,早期年輕人外流到都市打工,鄉下只剩老人固守家園。現在的嘉義縣,恐怕就是未來急老台灣的縮影;全球化讓年輕人具備國際移動的能力,遠赴國外工作,台灣未來可能變成老人島。

未來無人奉養的台灣,老化速度像坐雲霄飛車;發展如此迅速的一股趨勢,產學界不敢忽視,但政府準備好了嗎?你,也準備好了嗎?

在《今周刊》於八月底針對一○六八位五十歲以上民眾進行的「台灣銀髮照護大調查」中,高達五五.六%的受訪者認為,政府不重視人口老化的問題。

「人口老化一直是沉默議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老人不會抗爭,是選舉時最易被忽視的族群。畢竟政黨只在乎今朝的輸贏,才不管明日的危機。

「不過,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沒有老人政策的候選人,就不用選了啦!」佳醫集團執行長陳啟修對政府有關老人政策的牛步化,深感憤憤不平。

 

老年人口

 

高齡化人口

 

亞洲各國老化程度

▲點擊圖片放大

 

長期照護險明年上路? 六成二民眾聽都沒聽過

 

而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老人政策話題,莫過於政府原本喊出明年就要上路的「長期照護險」,希望派出照護服務員,給付老人居家的照護「服務」,或補貼部分入住安養機構費用。但據《今周刊》同一項調查發現,竟有六成二受訪者聽都沒聽過長照險!

 

沒有長期照護險,家裡的長者一旦生病,就要面臨像江先生的窘境——任職於科技業的江先生,父親中風又失智,外籍看護難申請,本國看護要四到六萬元,幾乎是他一個人的薪水;為了省錢,他只好和太太、年邁的母親輪流照顧父親,但每天耗盡心力,搞到全家都快得憂鬱症!

 

○八年,政府先推出「十年長照計畫」應急,並培訓本國的照護服務員,受訓九十小時即可取得資格,但是參加者多是中年失業者,「而且這些人力並沒實際投入照護工作,約流失了八成。」接受經建會委託,進行長期照護需求推估的台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王雲東指出。

 

王雲東說,長照十年計畫只能照顧到五萬老人,實際上有二十幾萬老人需要照護;二十年後台灣將有四十萬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員需求極大。

 

一位上班族抱怨,台灣申請外籍看護條件嚴苛,政府一廂情願希望「由本國人照顧本國人」;偏偏本國人根本不愛從事照護工作。當老人潮來襲之後,照護人力短缺,將是長照險上路的最大絆腳石。

 

想仿效日本已實行二十年介護保險制度的台灣長照險,儘管起步太晚、太倉卒,卻不得不做;但目前政府在人力的配套規畫,和事前的宣導上,都明顯不足。

 

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李世代便指出,日本介護保險上路前,以約五年進行全國宣導,甚至編入教科書,讓國小學童也理解日本的高齡化危機、推行介護保險的必要性。

 

在人力上,日本將照護服務員專業化、證照化,還成立照護學校,專門培養照護人力。健保給付,是由專業的醫師判斷,介護保險給付服務,則由專業的照護經理(care manager)來判斷,地位和醫師平行;所以照護服務員的角色是專業、有升遷路徑、有社會地位的,自然能吸引民眾投入。

 

現行十年長照計畫中,受政府委託的弘道基金會北市服務處主任謝延仁感嘆,招募的照護服務員提供老人居家服務時,常被老人或其家人當作「幫傭」使喚,「要他們跑腿或拖客廳地板」。

 

沒有宣導、未建立照護服務員的專業地位、不破除非得由本國人照護本國人的迷思,長照險不論何時上路,都將是只聞政策響,不見人服務的空頭支票。

 

關鍵數字

 

人口扶養比

 

老年人

長期照護人力不足,將是長期照護險上路的最大絆腳石。

 

老年人口

人口老化的問題不被重視,對青壯年將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醫院

讓老人家健康老化,不那麼快需要照護,才能創造有活力的高齡社會。

 

麥當勞賣老人餐 產業、生活環境都將大改變

 

「不過,長照險只是老人政策中的一棵樹。」輔大護理系副教授、老人學程的創辦人陳惠姿直指,高齡化社會到來,將全面改寫產業結構、生活環境的遊戲規則。

 

二十年前,陳惠姿在美國匹茲堡念書,那裡是美國最「老」的城市,當時老年人所占比率就有二二%了,「那裡很多紅綠燈要一百二十秒,就為了讓老人過一個馬路,而麥當勞還能買到老人餐(senior meal)。」

 

急老的台灣,卻還缺乏預想老人社會樣貌的能力。以交通法規為例,各國已意識到銀髮族開車的安全性。如英國明定七十歲以上老人強制更新駕照——須有醫師證明和視力測驗,才能取得駕照;日本則是七十一歲以上的老人,駕照效期只有三年就須更新。雙連安養中心牧師戴約信提到,日本還提供購物優惠卡,吸引老人繳回駕照。

 

但台灣駕照六年一換只是行政手續,每年要驗車,卻不必驗「人」。○七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曾研擬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須每年換照的法規,之後卻沒有下文。

 

台中前市長張溫鷹高齡八十歲的老母親,在五年前曾發生駕車連續衝撞五輛轎車的事故,雖無人傷亡,卻讓張溫鷹不得不出面道歉。這項關係銀髮族開車安全問題的駕照定期更新政策,遲至今日仍無任何行動,難道非得等到老人開車撞死人,政府才會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

 

高齡社會需求不同 法規和環境是否針對老人做好調整?

 

再如退休年齡,○八年立法院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將強制退休年齡從六十歲延後到六十五歲。但各國已紛紛研議,逐步再延後退休年齡到六十七歲以上。台灣人平均壽命延長至近八十歲,如何活用銀髮智慧,已是當務之急。

 

日本便規定有些工作如收費站人員或警衛,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才能從事,逼使年輕人去找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同時也保障熟齡者的工作機會。

 

高齡化社會,也將掀起空間革命。「大家都會老!」力推無障礙空間與通用設計多年的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自身即是小兒麻痹患者,最能體會老人行動不方便之處,他表示,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是求取最多數人都能使用的公約數,並非只為了身障者。

 

拿著隨身的「抓耙子」撳按過高的電燈開關,他住在老公寓十二樓,雖然有電梯,卻窄到一般輪椅難以迴旋進出,有身障朋友來訪,他還得自備另一個較小的輪椅,下樓給朋友換坐。

 

最近內政部要補助二十年以上的老公寓裝設電梯,但老公寓沒有空間「生電梯」,這根本是不可能執行的政策。唐峰正指出,如果建築法規不改、建商缺乏意識,不從新建築開始規畫起,等老人社會來臨才要改舊建築,就太遲了。

 

「再這樣下去,社會會當機!」唐峰正表示,都市的老人如果都隱身在沒電梯的舊公寓裡,連買三餐都不方便,也不想外出活動,得憂鬱症、自殺或是死在家裡無人知的新聞會天天上報,花費更多社會成本,也影響社會氛圍。

 

總之,越晚因應老人潮,整個社會要承擔的經濟與安全風險也將越大!

 

政府必須為高齡社會建立基本的安全網,但如果政府和社會無力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那麼至少你也該求自保,協助父母預做安排,也為自己的老後做好打算。

 

「芬蘭的老人,只要在死前的兩周躺到床上去就好!」多次前往北歐各國記錄老人福利政策的影像工作者周傳久表示。這聽起來誇張卻所言不虛。芬蘭政府致力提升老人體能與社交環境,甚至還開辦退休學校,教老人如何規畫生活。

 

「老人問題不只是對失能者的照顧,更要思考如何讓老人『不那麼快被照顧』,創造一個有活力的高齡社會,讓台灣的嬰兒潮世代,也在死前二個星期才倒下來!」陳惠姿直言,這樣老人就不會被視為是消耗醫療資源的社會負擔。

 

讓老人老得慢一些 高齡化不等於需要照顧

 

李世代估算過,民眾平均約從七十三歲開始失能、需要被照護,而死前平均有八到十年的時間是需要被照護的,「除非突然死亡,但通常沒那麼好死!」衛生署曾統計,老後被照護的那段時間,通常會花去人一生中醫療總費用的八五%!

 

這些都意味著,惟有健康老化,才能延後並縮短需要被照護的時間;同時在經濟安全上,規畫退休金時別只想著環遊世界,還必須設想到占比極高的照護支出。

 

不幸的是,嬰兒潮世代將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被棄養的第一代。現在的年輕人平均月薪只有三、四萬元,「子女已經是負資產,養大了他們,只求別回頭伸手向我要錢就好了!」一位企業高階主管感嘆,養兒防老已經變成「養老防兒」。

 

日本最近就發生多起百年人瑞失蹤案件,追查發現通常是老死無人知,或子女不通報,繼續領父母老人年金的荒謬劇。

 

事實上,除了做好退休理財,鞏固老後經濟安全,還要有朋友、社會支持,才不會變成「獨老族」、「宅老族」。畢竟,老後生活是需要準備、需要助跑期的,否則很容易面臨「退休震盪」。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打趣地說,老人都是「時間富人」,沒有做好生活規畫,很容易變成「三等人」:等吃飯、等睡覺、等死!

 

老後生活需要助跑期 多想像  自己的友伴和未來生活

 

一位媒體高階主管提到,婆婆交遊廣闊、活動很多,生活過得充實又愉快;反倒是公公,沒什麼朋友,整天在家裡晃蕩、看電視。沒有社交圈的老人,即使子女都在身邊,還是孤獨的。

 

「子女、孫子都各忙各的,老人家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社交圈才行。」這位主管也開始總盤點,驚覺自己退休財務準備或許沒有太大問題,但除了工作上的同事和家人外,幾乎沒什麼朋友。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想像自己老後的生活,認為最需要的大概就是「網絡(network)」和「同伴(company)」。從事紙品貿易的洪文珍,今年五十八歲,預計二年後退休,他已在新竹竹東山裡找地蓋木屋,假日就過去種花除草、和往後的老伴——鄰居們打交道,開始預習退休生活。

 

東京大學教授上野千鶴子在所著的《一個人的老後》書中提到,「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點出獨居老人將不是弱勢或社福議題,而成為社會常態;社經地位高的老人,子女遠在海外就業或不住在一起,縱然有再多錢,一樣也是獨居老人。

 

尤其台灣單身族高達二○%,頂客族又多,離婚率更是三對有一對;就算結婚,將來配偶還是會有人先走,子女又不同住,凡人都將面臨老後獨居。台灣目前獨居老人有二%,約近五十萬人,以後恐怕更多。

 

監察院長王建煊正在籌設「無子西瓜俱樂部」基金會,希望號召頂客族老後一同進駐如台塑養生村等老人住宅,彼此照應,並由基金會代為處理財產信託與身後事。

 

地方社團已經有人喊出「輕老年幫助熟老年」的口號,呼籲老人之間形成網絡,互助、共老,活用彼此的智慧與力量;照顧好自己,也等於幫三明治世代的年輕人分擔社會責任,將成為大勢所趨。

 

老人潮來了,你我都無法置身於外,想要擁有幸福的老後生活、安康的社會,現在就得開始準備!

 

夕陽

高齡化社會到來,將全面改變產業結構和生活環境。

 

身後事sop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半導體研發副總一句「實力輸台積電」被打入冷宮...54歲中年失業:中國有缺不想去、薪水太高台灣請不起

2023-09-14

離職後想回前公司,該如何開口?40年人資傳授「職場回鍋5招」:打這通電話,錄取率高達70%

2023-05-16

年後想換工作?15年資深人資揭密:加薪沒到「這數字」,你的轉職就虧大了...跳槽最重要3件事

2023-01-30

汽車業總經理63歲退休,不甘心就此老去,全聯打工收銀包麵包,學會低頭心態歸零「心門一開,機會就來」

2023-08-09

領到年終馬上辭職,會太過分嗎?職場前輩告訴你:「提離職」最好時機是…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