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高收益債是金蘋果還是燙手山芋?

高收益債是金蘋果還是燙手山芋?
金管會緊盯高收益債的發展與成長力道,深怕利率反轉對投資人造成傷害。

林承慧

焦點新聞

攝影/陳永錚

861期

2013-06-20 14:20

近期投資市場紅透半邊天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一夕之間成了燙手山芋?截至四月底止,國內有近一兆元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在國際市場利率反轉氣氛越來越濃的情況下,金管會繃緊神經,因為一旦利率出現風吹草動,後果難以設想。

國內投信好不容易才從先前基金經理人的弊案風暴緩步走出,但五月中旬一紙金管會發下的公文,猶如一道閃電,再度劃破投信業者期待已久的寧靜。

此次金管會瞄準的目標並不是弊案,而是與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密切連結的一顆未爆彈──主角正是近兩年來,連續引爆銷售熱潮的高收益債基金。

 

強制投資者簽風險預告書


金管會先是行文投信投顧公會,再透過信託公會及壽險公會,轉告銀行、壽險公司等主要銷售通路。金管會這紙公文,指令既清楚又簡明地點出命令重點:一是要求所有的銷售通路在銷售高收益債基金之前,必須要求客戶先行簽妥「風險預告書」,且不論是專業投資法人或一般民眾個人,無一例外。

另一重點,則是要求所有的投信及境內外基金銷售業者,必須強化高收益債基金的投資組合管理,尤其必須注意市場利率反轉的可能動向。

據了解,金管會早從去年底起,就注意到高收債爆大量成長的現象,開始緊縮袋口;當時已刻意壓抑高收債在國內募集的速度,一位曾在去年下半年申請成立高收債的投信業者不諱言,當時幾乎每家申請的業者,都得花上三到四個月的「等待期」,才能獲得核准,較之台股基金申請速度,通常只要約一到二個月,高收債申請花費的時間,是台股基金的二倍之高。

除此之外,金管會更在今年初提醒投信業者,在募集高收債時,必須交代清楚配息的方式,絕不可動用到本金來配息;但因為投資人對高收債實在太「熱烈擁抱」,因此仍止不住市場資金持續湧入。

在先前諸多的三令五申後,金管會於上個月再度祭出新措施,這次實施的範圍及層面更廣,已從先前對投信業者在產品面的管理,透過投資者簽署「風險預告書」方式,直接延伸到將所有投資者都納入規範範圍,由此更可看出金管會對於高收債的警覺性,已越來越強。

然而,在此次金管會出重手管理高收債的背後,卻有一個重要導火線,就是甫在月前才成功募集一百多億新台幣、並再度造成銷售熱潮的某家美商大型投信高收益債基金,才上市僅兩個月,已傳出投資報酬率為負,虧損幅度在二%至三%,此一訊息已驚動金管會。

一家大型銀行主掌財富管理業務部門的資深主管私下指出,這家投信過去在高收債基金的募集能力有一定的口碑及市場指標地位,竟然也傳出報酬率為負的情況,可想而知金管會對整個高收債市場緊張的程度。

但也有投信業者認為,這檔基金畢竟甫上市不久,很多投資部位還沒用滿,就必須先攤銷成本,因此以這時的投資報酬率論高下,「難免要求太嚴!」

但若以全球利率環境正處於反轉交叉點,台灣市場的高收債規模又在近幾年來暴衝的情況來看,金管會對高收債的神經緊繃,絕不是沒有理由。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顯示,到今年四月底止,國內銷售的高收益債券基金總規模,逼近八二五七億元。今年以來,成長超過一三%,最近一年以來成長四五%,無論是資金規模、成長幅度,幾乎都超過市場上所有的投資標的,由此可見高收債券基金火熱的程度。

儘管總規模不斷創新高,但由盛轉衰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例如今年以來,高收債的投資報酬率開始震盪,去年許多檔高收債的年化報酬都有超過一成的報酬率,但從今年初迄今,報酬率震盪加劇之外,還頻頻下修,最近的報酬率(年化)大多數都僅剩五%左右,而且最近一季甚至超過一半以上的高收債基金都呈現小幅虧損的績效。

 

利率反轉  將衝擊基金淨值


最令金管會擔憂的是,若仔細檢視所謂的高收債投資成分組合,一位投信業者直接講白:「所謂的『利』自險中求,很多都是所謂的垃圾債券,甚至是沒有信評的!」

尤其過去許多一成以上的報酬率,就是從投資這些垃圾債券而來。但問題是,在投資報酬率一片大好時,沒有投資者會關心配息從何而來;但一旦利率反轉,配息的來源往往會直接侵蝕到投資者的本金,也就是直接衝擊基金的淨值。

一位投信業董總級的高層指出,這種情況不是沒發生過:「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殷鑑未遠,當時出現這類情況的基金比比皆是!」但去年高收債的配息率一路長紅,大部分投資者早忘了歷史的教訓。

高收債吸金速度之快,投信業者每月統計出的基金總累計規模,讓金管會看得怵目驚心,也因此金管會今年初明文發出令函要求業者:「在配息時若未將管理費計入,必須加註記!」

此外,金管會更把新命令的精神,直接「內化」到受理審核投信業者申請新高收債基金的「潛規則」:「必須直接先將管理費剔除,再配息給投資者。」這種作法,最主要是金管會希望藉此主動讓業者降低配息,也以此避免投資者對獲利有過度的期待。

國內外金融、經濟情勢丕變,整個基金市場包括投資者在內,已必須對高收債全面進入備戰狀態,金管會防堵這顆潛在的未爆彈,政策能否奏效,有待時間檢驗。

 

債券

延伸閱讀

如何避免買到凶宅?凶宅打卡4年社會記者經驗談:買房的6個趨吉避凶之道

2024-03-25

不等20年後退役終身俸,他24歲存第1桶金離開安穩軍公教去創業:人可以窮一下子,不要窮一輩子

2023-06-26

父母逐年贈與子女488萬幫買房,還申請「贈與免稅證明書」...為何最後被扣贈與稅?漏了1個關鍵動作

2024-03-07

「現金貶值」很有感,民眾加速買房去…永慶總座:升息半碼影響不大利率還是低,今年交易逾30萬棟可期

2024-03-28

買房基金遙不可及?專家:「買ETF、還房貸、斜槓變現」三管齊發攢錢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