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新台灣之子」

「新台灣之子」

楊方儒

焦點新聞

shutterstock

603期

2013-07-15 15:18

拿掉有色眼鏡,看看新台灣之子的優秀表現吧!他們沒有學習遲緩、更沒有中文障礙,雖然多半來自中下社會階層家庭、母親疏台灣文化教育,這些新台灣之子們,在品德、學業與才藝上,都有台灣社會不該忽視的傑出成績。

台北市社子島,一個個不為人知的外來族群故事,就在首善之都的邊陲角落低語地訴說著。沿著延平北路走到六段底,擁有百年歷史的社子國小裡,平均每五個小朋友,就有一人亟須扶助;他們有的是低收入戶,有的是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還有「新台灣之子」。


再窮  也不願省子女教育

 

聽聽社子國小四年級小朋友許育惠的故事,就能大致了解出身弱勢、卻表現卓越的新台灣之子了。

十一年前,育惠的媽媽王碧遠離開中國廣西貧瘠的農村,來到台灣嫁給在菜市場賣魚的許爸爸;不幸的是,許爸爸兩年前意外過世了。沒有一技之長的王碧遠,除了要照顧三個小孩,平常就僅能在菜市場旁的鍋貼店打工,騎著機車負責外送。

薪資微薄的王碧遠,一家人靠著政府低收入戶補助過日子,但出身的窘迫,並沒有擊倒許育惠;她不僅在班上人緣好,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育惠朗讀、演講,甚至書法比賽,都曾獲得第一名佳績,還連續兩年班上第一名、獲選模範生,讓媽媽非常欣慰。

 

窮不能減少教育!

 

雖然生活困窘,王碧遠還是讓育惠到科見美語士林分校補習英文,縱使得到學費折扣,三個月仍要八千元,不得已只能擠壓吃飯錢。「只要吃得飽就好了,營養、精緻就顧不了那麼多了。」王碧遠無奈地說。 

 

「我以後要當英文老師。」個性內向的育惠害羞地說,自己很喜歡英文,長大後希望能夠教小朋友。

 

雖是都市中隱諱的族群,但像許育惠般努力向上的新台灣之子,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為台灣之光寫下新定義 

 

同樣是社子國小四年級的王偉翔,母親是印尼人。被豔陽曬得一臉紅通通的他,平常最愛穿著棒球隊制服到學校上課,渾身上下散發出一股榮譽感。「我長大想打職棒,甚至進軍美國大聯盟!」小偉翔說得豪氣。

 

社子國小棒球隊歷史悠久,在台北市戰績數一數二,目前擔任當家第四棒、先發二壘手的偉翔,多次參與校際比賽,成績都不錯。最讓教練讚賞的,是他不屈不撓的運動家精神。

 

若十年後王偉翔真能如願像王建民一樣揚威國際,那「台灣之光」就將重新被定義了!

 

台北東邊的汐止,金龍國小也有一百二十位新台灣之子就學。暑假過完就要進入國中的施丞展,從小一開始,就年年入選模範生。

 

輪廓深邃、混血兒外表的施丞展,總是班上前三名,去年更獲選為台北縣全縣模範生。

 

丞展人緣極佳,在班上甚至組成了「十人家族」,彼此互相輔導功課與品行,他讓家族成員叫他「爸爸」,級任導師則升格為「阿嬤」。底下的小孩們,有時課業跟不上,丞展會花時間教導,甚至有小孩講話總愛插嘴,他還會特別告誡。

 

如果用品德、學業、才藝,作為優秀小學生評比標準的話,施丞展與五年級的弟弟施丞恩,可說是一百分。因為他們不僅書讀得好、從不惹父母師長生氣,更愛畫水彩、愛踢跆拳。

 

「英文、數學、畫畫、跆拳道,樣樣都讓兩個一起補!」施爸爸說,為了小孩好,大人再省都沒關係。施建德與印尼老婆陳月梅,都在紙廠當工人,一家一個月所得僅六萬元出頭,但光是兩個小男生的補習費,就要三萬元上下,占家戶總支出的一半。

 

施建德只有一輛老爺摩托車,一家人出入都要分兩次載,但是看到兩兄弟的好表現,直說為了他們補習,再苦也沒關係,「因為要補才行!不補不行!」施爸爸的補習觀念,與高社經地位的父母,完全一致。他語重心長地說,就算兩兄弟想念博士,也會想辦法弄錢來給他們讀。

 

曾無法調整對身分的認同

 

丞展長大想當電腦工程師,好動愛跆拳的丞恩,長大則想當警官。十年、十五年之後,他們就將進入職場,成為台灣社會的棟梁之一。

 

從社子、汐止回到台北市區,羅斯福路的台大校園裡,三十一歲的城鄉所研究生朱家豪,可說是優秀新台灣之子長大成人的模範。


父親是退伍老兵、母親來自印尼,家豪從小就生活在異文化交錯的氛圍內。小學五年級,他才從印尼來台求學,一開始連ㄅ、ㄆ、ㄇ、ㄈ都不會念,數學應用題也看不懂。

言談中帶著濃濃書卷氣,以及對社會弱勢族群的關心,朱家豪回憶說,除了語言問題外,自己內心在身分認知上也一度調整不過來,「我刻意想要變成台灣人,掩飾自己的印尼背景,因為印尼不是什麼先進國家!」

背景、語言的障礙,沒有讓家豪喪志!靠著數理天賦優異,國中三年都當班長的家豪,還沒正式畢業,就保送第一志願建國中學,之後再接再厲考上台大土木系、台大城鄉所。


家豪一家人,主要靠父親的終身俸過活,母親還曾經到餐廳端過盤子。雖然經濟環境不如人,但印尼媽媽從小就非常注重他的教育。剛來台灣時,媽媽就請一位菲律賓好友,當家豪的英文家教,他就讀建中時,連續三年是班上的英文小老師,表現不遜於精英家庭出來的同儕。


「一個家庭教養的方式,不會因族群有所差異!」一路在資優生行列中,家豪感激地說,父母開明的教育方式,讓他始終信心十足。

家豪最近即將趕完碩士論文,投入職場。他在族群研究過程中,到雲林鄉下探訪一位受丈夫家暴的印尼配偶,他操著生疏的印尼語,聽到她還要照顧中風的公婆、出外賣蚵嗲養活一家大小,頓時哽咽,連問題都問不出來了。

 

誤解者高達四成六

 

「他們只是勞動者,不能說是配偶!」朱家豪感慨地說,自己算是順遂的生長背景,已經比很多外配家庭好得多。畢業後,家豪希望投身非營利組織,照顧更多弱勢族群。這是將心比心的決定,因為他懂得他們的苦。

 

新新移民人口已超過原住民

 

朱家豪是少見的「高齡」新台灣之子,即將成為職場新鮮人的他,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極可能是新台灣之子步入職場的第一人!他正持續書寫著,與台灣社會互動的故事。

教育部統計,台灣近十年出生嬰兒總數為二百四十二萬人,其中有二十四萬人,父母之一為外國籍;也就是說,每十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是新台灣之子。外配與新台灣之子總人數已突破六十萬人,超過總數四十八萬的原住民!


不過,台灣一般人至今對外籍配偶仍有相當的歧視與不解,甚至認為新台灣之子都是比較笨或發展遲緩的。這些刻板印象包括國語能力差、容易分心、同儕關係不佳、遇事退縮等。最近一份問卷裡,認為新台灣之子對台灣整體人口素質有負面影響的受訪者,甚至高達四成六。


為外配力爭權益多年,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夏曉鵑曾與一位小學老師聊到新台灣之子,這位老師告訴她,外籍新娘的孩子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呆滯,就是問題兒童。


「欠缺多元文化和移民觀點的老師,往往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傷害!」夏曉鵑語重心長地說,很難想像,連負責教育的老師,都表現出這樣的負面態度。


至於媒體報導與各式調查,反映出來的則是,台灣人對新移民無知所產生的恐懼。


最近一項「台灣出生世代研究」的結論即指出,新台灣之子的學習問題,並不在於基因不好,多半是因為後天教養環境欠佳,台彎民眾不該繼續誤解。

育惠、偉翔、丞恩、丞展、家豪,五位新台灣之子,個個都是優秀的!他們確實來自中下社會階層家庭,但他們跳上來了,跳進了台灣的社會主流。他們的一致心願是:台灣人,請不要再用有色眼光來看我們。

 

新台灣之子在台灣的就學情形  早熟、懂事、自制力高

 

如果用品德、學業、才藝,作為「優秀」的基本定義,這群新台灣之子的表現,確實值得台灣人拿掉有色眼鏡,重新注目審視。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講師楊淑雅指出,外配教育小孩常見的四大困難,包括自認能力不足,對於教育子女沒有自主權,語言弱勢不易與子女溝通,以及兩極化的教養方式(極度地保護孩子或是極度地放任孩子)。

「主要照顧者的觀念、教法是最重要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柯宇玲強調,不論是否是新台灣之子,每一個家庭都一樣,主要照顧小朋友的長輩,是影響小朋友表現的先決條件。


在學校教育方面,許多新台灣之子剛進小學跟不上進度,發音腔調也常有問題,導致小朋友在學業上表現畏縮,甚至造成建立社交圈的障礙;這時候,老師必須要多扛起照顧他們的責任。


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說,來自家庭、學校外,整個台灣社會的鼓勵與正向期待也很重要,「這會導致正向因果循環的發生!」

觀察這群優秀新台灣之子的共同特質,包括早熟、懂事、自制力高,都比同齡台灣小朋友來得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很尊重媽媽,知道體貼外籍媽媽的辛苦。

 

10個就有一個  台灣近10年的外籍配偶新生兒比率
台灣本國籍 2,183,314人 89.98%
父母有一人為外籍 243,209人 10.02%

 

中國、越南人數最多  已生下小孩外籍配偶的國籍統計
中國大陸 37552人
越南 25299人
印尼 21825人
泰國 3590人
菲律賓 5084人
柬埔寨 1840人

 

10萬新台灣之子在中小學  近三年外籍配偶之子受國民教育人數
學年度 國中 國小
2005 6924 53334
2006 9369 70797
2007 12642 90958
資料來源:教育部 

延伸閱讀

與其領工作那點錢,還不如趁年輕出國走走?29歲自在生活沒說的事:獨生女、不養家、家有房產

2024-01-11

老家早賣掉還債,父母都沒足夠養老金還老想著投資股票來賺錢...45歲單身護理師的無奈:我該怎麼辦?

2023-12-27

靠紅包壓歲錢就有1、200萬,算不算白手起家?出社會才懂的殘酷現實:翻階級往往要靠世代累積

2024-02-06

40歲兒卡債滾到130萬,逼得他拿勞保退休金幫忙擦屁股!66歲運將嘆:銀行循環利率就是合法高利貸

2024-01-03

死後盡可能不留遺產,人走前花光最後1塊錢才是高明人生?2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想不對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