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金馬奔騰五十年大解密

金馬奔騰五十年大解密

鄭淳予

政治社會

883期

2013-11-21 13:31

在華語電影世界裡頭,金馬獎也是最有公信力的最高榮譽,讓台灣在國際上樹立難得的「話語權」。五十多年來,這個獎的耕耘,本身也和一部電影一樣精采。

台灣有「三金」,金鐘獎、金曲獎,以及金馬獎,歷史最悠久,涵蓋地域也最廣的,就是金馬獎。在華語電影世界裡頭,金馬獎也是最有公信力的最高榮譽,讓台灣在國際上樹立難得的「話語權」。五十多年來,這個獎的耕耘,本身也和一部電影一樣精采。

首先,金馬獎與金鐘獎、金曲獎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一個民間主導的常設機構: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簡稱金馬執委會)。

執委會最高負責人為主席一人,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推派,二年一任,得連任一屆,主席可指派一名執行長,統轄執委會內形同小內閣的各部門運作。


超熱血組織 不放過任何靈感


目前的執委會主席侯孝賢,自二○○九年上任,兩屆任期本來只到今年一月底,但逢金馬五十屆,民間共推他留任至完成本屆典禮。破例連任到第五年,實在是因為執委會主席的身分,就像「精神領袖」。

現任執行長聞天祥回憶:「侯導上任第一天簽下的第一份公文就是,以後大小決定由執行長決定。」從此,侯孝賢不過問競賽細節、不參與評審過程。

精神領袖的全權放手,匯聚了執委會內一群熱愛電影的成員。自中學時期就是忠實影迷,長年擔任影評人、策展人的聞天祥戲稱:「現在在執委會裡工作的『鐵咖』,都是把電影當作信仰的虔誠教徒。」說這群人「沒事找事做」絕不為過,金馬獎一年一度,預算有限,但這群得自己找錢的人,從不放棄天馬行空的靈感。

執委會每年從文化部取得預算二千萬元、地方政府爭取籌辦典禮金額二千萬元,另外再自籌二千萬元。六千萬元,可不只是辦妥頒獎典禮。

典禮前例行三周的觀摩影展,與其說是執委會唯一的票房收入來源,實際上必須自負盈虧。幾年下來,不僅打開國內觀眾的眼界,也刺激許多新銳影人的創作動能。


超多領域匯聚 持續注養分


此外,侯孝賢還挽起袖子,自行擔任校長兼導師,開辦「金馬學院」。少少二百萬元內的預算,要在影展期間帶領一批「學生」,實地完成一部短片。哪怕耽誤自己的工作進度,他都要親自上山下海勘景。另外,開辦至今第七年的「金馬創投會議」,也提供難得的平台,讓投資端與產製端相互媒合。

從影展到頒獎,從市場到教育,金馬執委會的四大功能,提供電影產業各方面的養分。

自二○一○年開始,金馬執委會連年邀請如張艾嘉、劉德華、李安等巨星級電影人擔任評審團主席。據媒體披露,去年劉德華放下拍片進度,來台進行半個月的審片工作,少賺了一千多萬元;換來的評審收入,不到「三十K」。看似「吃力不討好」,評審們卻普遍視為光榮徵召,這或許要歸功於過去五十屆可受公評的得獎名單。

先從金馬獎特殊的「評審團」制度說起。進入最後決審階段的十餘名評審,必須是當年度沒有作品入圍的線上電影工作者。評審組成的年齡、性別、專業領域分布也在考量之內。每位評審還必須在執委會的監督下,確實看過所有入圍影片,嚴格程度,近乎入闈。

「評審應就影片的藝術及技術表現作出評估,並能適時鼓勵電影產業。」金馬執委會給予評審的評比原則,只有簡單兩句話,卻總能激盪出精采雄辯,幾個經典場景,值得回顧。

二○一一年,中、港、台精銳盡出,同時入圍多項大獎的三部影片《讓子彈飛》、《桃姐》與《賽德克.巴萊》,讓評審陷入天人交戰。「《賽》片對台灣來說,毋庸置疑是里程碑的製作;《桃姐》則在香港影人陸續北上的時候,把一個在地的簡單題材拍得細膩動人;《讓子彈飛》又是這麼叛逆有神采,三部片的支持者糾纏到最後。」聞天祥回憶。

最後得到最佳劇情片的,反而是一路「摃龜」不少的《賽德克.巴萊》。評審團一員的南韓前文化部部長,也是知名導演的李滄東這麼說:「如果今天把(最大)獎頒給這部片,會產生你難以想像的影響力。」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達成共識。


金馬獎評審團制度嚴謹,今年由李安導演出任評審團主席,進行為期10天的「入闈」審片工作。

金馬獎評審團制度嚴謹,今年由李安導演出任評審團主席,進行為期10天的「入闈」審片工作。(攝影/林育緯)


超嚴評審團制度 近乎入闈


二○一二年,評審幾輪投票下來,一群素人主演的中國獨立製片《神探亨特張》與杜琪峯導演臻至完美的作品《奪命金》仍僵持不下。劉德華為首的評審團主席與眾人理出一項共識:「今天把獎頒給《神》片,雖然會讓外界跌破眼鏡,但可能提醒大家,電影除了拍得完美之外,還必須更大膽去試沒有人做的事情。」

讓我們繼續回溯更經典的一屆金馬獎。一九九一年,四位最佳導演入圍者也都入圍了最佳影片: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關錦鵬《阮玲玉》、王家衛《阿飛正傳》,李安《推手》。每一部都是擲地有聲的超凡之作,任何一部得到最大獎,都會讓另外三部充滿懸念。

最後,《牯嶺街》勝在大器恢弘,拿下最佳影片,王家衛在《阿飛正傳》中所展現的導演手法,不容忽視,獲頒最佳導演,但評審團卻破例頒發了兩座特別獎,一給《阮玲玉》,另一給李安。結果引起一片撻伐,「浮濫」、「分贓」罵聲不斷。

「《阮玲玉》整體精緻,當時要進中國拍攝這樣的電影,難度很高,所以把獎頒給影片以茲鼓勵。至於李安,幾乎是獨力在美國完成影片,所以特別獎不是獎勵出品的中影公司,也不是給《推手》這部片,就是頒給李安本人。」聞天祥找出當年的評審紀錄,也不得不讚賞評審頒得「有觀點」!

這「一小群」由制度產生的評審,必須討論、相互說服,所以有翻盤的可能。金馬獎的評審團年年都由不同人選組成,讓不同定義下的「最佳電影」,維持給獎彈性而不僵化。

為免爭議,近年來金馬獎有八個重要獎項,都必須在評審匿名投票,評審團主席、執委會執行長與律師三人見證結果過半後,隨即彌封。滴水不漏,破除得獎名單外洩的流言。

歷經五十年,金馬獎的每個「眉角」都是經驗與傳承得來的結果。無怪乎大導演李安都要祝福金馬獎:「繼續奔騰,長命百歲!」


金馬五階段
一部台灣社會演進史


1962~1972
健康寫實與主題意識

「金馬獎」之名,是為效法據守金門、馬祖前線軍民的作戰精神,又符合國際上以金字開頭獎項的慣例。新聞局提出「獎勵優良國語影片」辦法,得獎名單事先公布,定於10月31日頒獎表揚,作為前總統蔣經國祝壽活動之一。

最早,評審須以「主題意識」與「攝製技術」評分,例如台灣當時發展出的「健康寫實」路線,就符合「主題意識」的給獎標準。

李行導演回憶:「除了獎座,還有獎金4萬元,比我當時的導演費還高,我(以《養鴨人家》拿到第三屆最佳導演獎)馬上和太太在後院蓋了一間廚房。」

1973~1983
愛國政宣與愛情文藝

退出聯合國,使得帶有強烈民族主義的電影應運而生。金馬獎更是年年出現巧立名目的獎項,例如:「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揭發共匪暴政特別獎」。

具有強烈愛國傾向的《筧橋英烈傳》等片,一連盤踞幾年的最佳影片。但真正風靡社會的,是主打「二秦二林」的愛情文藝片。

金馬獎在此時改為先公布入圍名單,頒獎當天才選出得獎者,增添頒獎典禮精采度。「二秦二林」紛紛在這10年受封影帝、影后,只有走紅時間最長的林青霞,直到1990年才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84~1993
台灣新電影與香港新浪潮


隨著愛國政宣片與愛情文藝片的動能漸弱,台灣電影圈出現一片反思,1980年代初,迸發出富有社會關懷與人文視野「台灣新電影」浪潮。《小畢的故事》率先在1983年拿下最佳影片,接著連續4年,台灣新電影氣勢如虹。

承接「二秦二林」星光的,則是一批香港崛起的明星與電影創作者。當年還被視為毛頭小子的徐克,第一次以《夜來香》入圍金馬獎,就在資深導演白景瑞與大片《皇天后土》前拿下最佳導演獎。周潤發、梅艷芳等知名港星也在這個階段大放異彩。

1994~2003
第二波新浪潮放眼國際


侯孝賢導演於1989年以《悲情城市》奪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其後李安與蔡明亮又分別在1993、1994年以《喜宴》及《愛情萬歲》,拿下柏林影展及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台灣電影在幾年間成為國際影展寵兒。

1990年代金馬獎的入圍名單更是叱咤國際影壇,最頂尖的華語電影好手,楊德昌、王家衛、關錦鵬等人,連番拍出經典代表作,大舉提升金馬獎的「含金量」。1996年,首度接納中國影片參賽,該年姜文的首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最佳影片等六項大獎。金馬獎原先表揚「優良國語影片」的界限,拓寬到「華語影片」的視野。

2004~2013
類型電影與台灣電影復興

21世紀初期,來自香港已發展到極致的類型電影,撐起台灣電影低潮時期的金馬獎。第40屆的最佳影片《無間道》、第42屆最佳影片《功夫》、第45屆最佳影片《投名狀》,分別都是警匪類型、喜劇類型、古裝類型的成熟之作。

2008年,《海角七號》引領一波「新銳勢力」登場。2009年開始,《不能沒有你》、《當愛來的時候》、《賽德克.巴萊》連續三年將最佳影片獎留在台灣。金馬獎參賽影片從一年僅50餘部暴增為200餘部,「華語電影最高榮譽」之名,不言可喻。

你所不知道的金馬之最


最多金影人 9座,張耀宗(最佳剪輯)、杜篤之(最佳音效)、張叔平(最佳造型設計/美術設計/剪輯)
最多金電影 8座,《三個女人的故事》《滾滾紅塵》
最多才影人 4項得獎—胡金銓(最佳導演/編劇/美術設計/服裝設計),6項入圍—張艾嘉(最佳導演/女主角/女配角/電影插曲/原著劇本/改編劇本)
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  杜琪峯、李行(得獎3次)
最佳男主角紀錄保持人  梁朝偉(得獎3次)
最佳男配角紀錄保持人  黃秋生(得獎3次)
最佳女主角紀錄保持人  張曼玉(得獎4次)
最佳女配角紀錄保持人  王萊(得獎4次)
最佳劇情片紀錄保持人  李行(得獎7次)

延伸閱讀

紀實父母、姊妹「餘燼拾珠」之路 朱天文、朱天心 文學世家記住歷史的方式

2022-03-16

「相信毛澤東是神、達賴扒人皮」曾參與文革,她到德國後醒悟寫下:一個紅衛兵的真實人生

2019-11-06

王家衛《繁花》呈現90年代老上海,從孑然一身到炒股致富...鏡頭下時代縮影,謝金河:一身憔悴在風裡

2024-02-07

徜徉水流、風吹、雲湧 他是現代文學先鋒

2022-01-05

中國撤退實錄/「新文革管制」讓孫正義、山多利社長心驚:得評估願意被沒收多少再投資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