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激起台灣被邊緣化的憂慮,從中韓FTA、美韓FTA看出,他們是有計畫,針對國內需求的產業開放。韓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攻守中,左抱中國、右抱美國,高明的手段更是值得台灣學習。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韓國總統朴槿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完成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催生出經濟規模八兆美元的中國和一兆美元的韓國所共同構成的巨大零關稅市場。中韓FTA在亞洲區域經濟,製造了一個漩渦,台灣逃不掉。
大家最關心、最擔憂的就是中韓FTA對台灣的衝擊,也就是台灣與韓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關稅差距擴大。當FTA生效,中國進口韓國貨的價格就能便宜五到一○%,消費者自然往便宜貨靠攏。
韓國每年對中國出口貿易額是一千四百億美元,其中機電、光學醫療和石化產品約占出口額的八成。不幸的是,這些產品也是台灣出口給中國的主力。
台韓重疊產業被排擠 五%關稅會輸掉競爭力?
台韓重疊產業被排擠 五%關稅會輸掉競爭力?
工研院分析,石化業、機械業及紡織業受韓國的排擠最大。經濟部也預估,有七個製造業的訂單面臨巨大衝擊,將被韓國搶單。影響最低總額約二七○○億元新台幣的國內產值,如果按照二○一三年對中國的出口額來看,約占三%。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研究中韓FTA,結論相當悲觀:「如果兩岸經濟合作的談判沒有繼續,服貿、貨貿還談不出來,台灣企業就只有出走一條路。」他說。像石化等這類工業產品,多半沒有產品差異性,競爭完全仰賴便宜價格。當台廠技術和品質與韓廠差異不大,多了關稅,隨之而來的排擠和替代效應,台灣出口製造業束手無策。
台韓在中國最主要的競爭商品就是液晶顯示器(面板),過去幾年,韓國已經對中國出口達一九七億美元,超過台灣的一四一億美元,若韓國又比台灣享有五%的關稅優惠,那麼韓國領先台灣只會一路拉大。至於台灣出口主力之一的工具機,之前雖在ECFA(兩岸經濟協議)早收清單中,享有零關稅的優勢,但因為控制器無法自製,早已過了落日條款,恢復成九%的關稅。
雖然在簽署後到實際生效,開始將關稅全面降到零,可能還要好幾年的時間。但林建甫擔心,如果台灣在兩岸貨貿協議落後韓國,產生的排擠效應將是不可逆的。經濟部更預估,假設在二十年後,韓國這些工業貨品全部零關稅,將讓台灣損失高達六千五百億元新台幣的產值。
這個嚇人的數字,成為了各大媒體的標題,但是,這只是工業產品的預估數字。除了工業貨物貿易,中韓FTA也包括服務貿易、電子商務、金融投資,甚至醫療及生技產業。貿易所有項目,一步到位。這,才是台灣看不見的敵人。
協定採「負面表列」沒有限制的行業全面開放
協定採「負面表列」沒有限制的行業全面開放
雖然無法評估,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已經觀察到幾個跡象:「首先,中韓FTA的服務貿易是採『負面表列』,這和我們與中國所談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同。」他解釋,我們是列出少數開放的產業,其餘禁止;而韓國則是反過來,也就是說僅列出禁止開放的行業,其餘沒有限制,全面開放。
這將給了韓國的先機者優勢。李淳以三星在中國的服務業舉例:「像金融保險業,提早進去,就可以提早布局。這幾年,三星的車險在中國積極擴張;三星營造也搶了很多建案。這些產業如果解除投資門檻,都是滾雪球,都是帶動下一波業績的基礎。」
原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韓國企業早就在中國悄悄攻城掠地。台灣所擔心的工業及製造業,只是韓國在全球貿易大戰略的其中一環。在這場與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談判中,韓國雖然隔海就把台灣製造業打趴,他們也不是沒流血。
犧牲貿易順差、農業 用醫療、文化大賺中國錢
長久以來,韓國在自由貿易談判中一直希望保護的,就是農業,例如蔥、大蒜、白米農產品及泡菜等農業加工品。「這次,韓國等於是棄守農業。」雖然現在白米並不在開放項目裡,李淳分析:「韓國對中國是貿易順差(出口比進口多),但農業一直是逆差(進口比出口多)。中韓FTA後,農業逆差自然會擴大。」
而農業團體,也是韓國國內反彈中韓FTA最大的聲浪來源。但是李淳指出,韓國已和歐盟及美國簽了FTA,農業也都協議開放零關稅,早就做好農業輔導與補助。除了資金支援,韓國也輔導農民在技術及海外貿易的經營,藉著提升外銷能力,進行農業改革,更減少擴大進口帶來的流血。
除了流血換來的改革,韓國更希望藉著開放市場,加速新興產業發展。韓國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助理禹泰熙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藉著中韓FTA,韓國希望使醫療、文化、電子產品等高端產業,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這些,都是新的產業。」李淳認為,韓國這十年的開放策略循序漸進,都有一個清楚的戰略軸心,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值得台灣學習。
李淳觀察,韓國自從○三年前總統盧武鉉宣布要積極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方針之後,不管執政黨如何輪替,戰略方向從未改變,「這種事在台灣就不可能發生。」李淳說。十一年來,韓國已簽下十二個FTA,「韓國現在玩的遊戲已經跟我們不同等級了。」李淳說。
▲韓國不斷對歐、美、中開放農業市場,引起農民強烈抗議,圖中農民以「拜天」方式在街上示威。(圖片來源/Getty)
剛拿下中國市場 轉身加入TPP 前進亞洲
剛拿下中國市場 轉身加入TPP 前進亞洲
中韓FTA不只讓台灣緊張,也讓鄰居日本皺緊眉頭。只見APEC會議中,正在為日本解散國會風波而苦惱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面對習近平,也勉強擠出了微笑,提出「中日友好」的概念。他們的中日韓FTA協定在談判桌上已經擱置了好幾年,如今卻落後中韓FTA,在日本國內也激起一陣討論。
事實上,在兩岸之外,從國與國的FTA,再到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TPP,一圈又一圈的區域經濟整合正在發生。可以確定的是,中韓FTA只會是開始,未來RECP、東協加N等區域整合,台灣一樣要眼睜睜看著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別人結盟。中韓FTA的刺激,除了加緊進行貨貿與服貿的談判,我們得先問自己,台灣的戰略是什麼?我們有像韓國一樣清楚的戰略主軸嗎?政府如果拿不出一個清楚的答案,接下來的貨貿只會更難過、拖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