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來個「Big Bang」如何? P.18

來個「Big Bang」如何? P.18

日前台灣的立法院與媒體為了國安基金護盤失利的問題而熱烈討論,對於這種措施,一定有人贊成,也必然會有人反對。不過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還在研究國安基金該不該進場已經不太重要了。

就我的理解,當中國打算對台灣進行威脅時,如果透過股市的劇烈反應,將可以放大其威脅台灣的動作;比如近來解放軍一連串的軍事演習,本來台灣方面都沒什麼人注意的,但是股市若因此而出現大跌,便讓人覺得中共軍演的威力驚人。

最近我注意到一個現象,中國軍方好像抓到了台灣股市的脈動,也懂得善用這項竅門,總是趁著台股的相對高點放話要修理台灣,或是要舉行演習;原本處於高檔的台股,就算沒有外來的干擾也隨時會出現回檔,但是在這麼敏感的階段,中國只要輕輕放個話,台股便稀里嘩拉地往下栽,幾乎屢試不爽,也更形強化中國軍演對台灣的影響力。

台灣處於這種環境下,站在政府的立場,一定要有一項反制的工具,所以才會成立國安基金,用以宣示當台灣受到外來干預時,將會動用國安基金以穩定股市;同時也讓中國了解,如果要對台灣造成壓力,中方就必須用更大的力量;然而當中國對台施壓的動作過大,又將引起美、日等國的強烈關切,使其干預的成本及風險大幅增加。

以上是我對國安基金精神的理解,而且我也認同這種機制。但是當你手上有了一項威力強大的武器,除非從來不用,否則一旦用過了,以後將很難區分何時該用,何時又不該用。而當開始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通常是已經陷入了使用過度的困境之中。

台灣股市大約有八五%至九○%的成交量來自散戶,由於散戶操作比較情緒化,所以容易造成股市波動性大增的現象。現今最大的法人是外資,基本上外資是採取長期投資的策略,所以當股市受到非基本面及非經濟面因素而大跌時,理論上外資應該是站在買方才對。不過台灣的金融市場畢竟還不是百分之百開放,所以台灣也不是外資最主要的目標市場;如果又碰上外資的本國客戶要求賣出,這時外資還是得站在賣方。

至於國內的投信法人,其封閉型基金一一遭到打開,開放型基金也愈來愈難賣,因此基金公司雖然多,基金數量也不少,但是管理的資產規模仍舊不大。還有壽險法人這幾年雖然持續增加股票投資的比重,但是還是不夠;況且壽險業者本身也有自己經營上的問題,就像十年前銀行開放之初所出現的競爭激烈,壽險公司紛紛推出高額利率的產品以爭取客戶,如今在利潤走低下,也逐漸嘗到苦頭。

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台灣法人比重太小,多數法人又不夠成熟,所以無法在必要時刻發揮穩定股市的力量,因此這時政府就需要四大基金及國安基金在非常時期出面扮演買方角色,以穩定市場。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再討論政府該不該護盤了。不過我倒覺得可以談一下,為什麼政府鼓勵法人投資這麼久了,台灣的法人比重還是這麼低、成長還是這麼緩慢、規模還是這麼小的問題。

台灣的金融法規多是護著散戶、個人及客戶,對法人的限制過多,對業者的規範太嚴,當行情反轉時,法人因為受到過多法令的限制,以致無法靈活操作,進而穩定盤勢,結果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散戶。正因為法人規模不夠大,當股票大跌時,具有理性、專業判斷的法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接過分被低估的股票,最後則是法人散戶一起吃虧。

政府當局應當趁著股價低迷之際,加緊推動改革措施,反正股價已經跌了這麼深了,再下跌的空間也很有限,這個時候推出比較大的改革動作,用不著太過擔心股票會再大跌,風險也小很多。不過我所指的改革動作,不是調整漲跌幅、調整融資融券成數,或是延長交易時間等這麼枝節的技術性措施,而是強調台灣應該考慮來一個「 Big Bang ︵大震撼︶」的大動作了。

近十年來,台灣雖然一直在進行金融業自由化的工作,最近更一舉放寬外資可以百分之百投資台股的限制,可是開放後卻不見市場有明顯的反應,因為 QFII 在台灣只占了七%而已,比重太低,使得一時間還看不到政策開放的好處。

此外投信經營也有諸多限制,以致規模大不起來;國外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旗下客戶有很大的比重是退休基金專戶,這部分台灣雖然也要開放了,但是速度仍舊太慢,而且既有的退休基金仍掌握在中央信託局手上,民間業者只能搶食新增加的部分,所以成長也不會太快。至於壽險公司,其實也可以放寬限制,讓它們開發較新的產品。

總之,台灣在各方面都在開放中,但是速度就是不夠快,所以一定要來個「 BigBang 」。 這樣作的好處是:首先,把最近的各種金融改革方案作個整體包裝,可以引起民眾、業者,甚至國際的注目,有助於改革快一點、變化多一點。

第二,讓民眾了解,從即刻起金融市場會更開放,金融商品會更多樣化,選擇也更多了;同時也要讓投資人明瞭,此後政府不會再有任何價格上的保證,也不再保證股票只漲不跌、不再保證公司不會倒閉、不再保證金融商品一定會適合你,因此日後金融公司的品牌與管理會愈來愈重要。

但是為什麼一定非要「 Big Bang 」不可呢?我想大家都承認,現在的政府是愈來愈難作了,尤其一些已經作下去的措施,不繼續下去又不行,可是執行又不一定會有成效,所以政府要藉由「 Big Bang 」作為宣示,讓大家警覺到,新的情勢已經來臨了。

不過每件事都會有風險,尤其像「 Big Bang 」這類重大的改革; 「 Big Bang」的風險在於:第一,人民仍不夠成熟,不習慣評估自身的風險;不過政府若是一直採取保護的態度,民眾就永遠沒有辦法學習如何評估風險。

其次,金融市場再開放後,將會重演十年前銀行、壽險公司開放設立時的戲碼,短時間股票也好,經濟數據也好,會因為假性需求而呈現快速成長,但是當競爭日漸白熱化後,恐將形成另一個泡沫。

「 Big Bang 」源自一九八六年十月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一項爆炸性改革,當時我正好也在倫敦工作。英國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市場,不過她的封閉並不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而是為了保護業者;在政策保護下,業者早上十點上班,錢仍舊是穩穩地賺,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過得很舒服了。

到了八○年代中期,美林來了、高盛來了,摩根也來了,英國人突然被嚇醒了;證券交易廳裡一下子擠滿了來自國外公司的交易員,英國券商被迫合併,不擴大規模就很難和老美券商競爭;同時金融相關的法令也逐漸鬆綁,市場更開放,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湧入倫敦;在錢潮推升下,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在短期間暴漲五成。但是外資來得快,去得更快,股市在更短的時間之內就跌回原點,甚至跌破起漲點。不過當時還有全球股災的影響。

雖然推動「 Big Bang 」有風險,不過台灣若在此刻實施「 Big Bang 」,一旦股價因而大漲,因為政府手上有大批股票可以逢高調節,可以讓股票漲得更穩健一點,也讓政府基金及全民有解套的機會。在此民眾信心不振的時候,採用震撼性的作法,可以重建全民對政府的信心,也展現政府對現有弊病的改革決心。

延伸閱讀

還沒開始就結束的電動車派對

2024-02-05

台股躋身「美股八雄」之列

2023-12-27

比特幣將迎接「減半」利多?

2024-01-10

上醫治未病-預防醫學在台灣

2024-02-27

建立對話機制 正視兩岸共存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