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中國稅官獵殺台商

中國稅官獵殺台商

劉俞青,研究員/楊明方

焦點新聞

攝影/吳東岳

1056期

2017-03-16 17:21

去年底,中國祭出史上最強的移轉訂價查稅行動,風暴橫掃所有台商重鎮!中國稅局利用大數據及上下游同業比較追查,讓台商藏在避稅港的利潤無所遁形,過去鴕鳥式的獲利榮景頓成過眼雲煙。曾經引領風騷的中概股,未來稅費將大增,影響長期獲利與股價。潮水退了,裸石盡出。面對吧!這一次,中國派對真的結束了!

現場直擊 中國查稅風暴 席捲台商


「二○一六是東莞台商腥風血雨的一年⋯⋯。」深吸一口氣,一位大型、極具指標性的台商企業的財務長緩緩說出。


去年底,NIKE運動鞋主要代工廠豐泰正式對外公告,因為「遭福建省稅局進行企業所得稅移轉訂價查核」,要補繳人民幣二.二二億元,合計台幣超過十億元的稅。

 

  • 移轉訂價:移轉訂價(Transfer pricing)是一種避稅手法,例如集團先在低稅率或免稅地區設立貿易公司,再利用集團內關係企業間交易項目的訂價,調整各子公司的利潤到此貿易公司,以降低集團稅務負擔。


豐泰誠實、勇敢地把大家不敢說的祕密搬上枱面,震驚市場。因為自去年下半年開始,「XX公司接到查稅通知了」、「稅局人員進駐XX公司進行查稅」、「聽說XX公司補了幾個億的稅」等耳語,就在東莞台商財務長圈子蔓延,一時之間,風聲鶴唳。

「史上最大風暴恐怕才正要颳起,這將是壓倒中國台商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中國市場超過二十年,看過至少四百家以上台商的移轉訂價報告,這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一字一字斬釘截鐵地說。

 

台商補稅

▲製鞋大廠豐泰去年底也公告,因為移轉訂價補稅10億元台幣。(圖片來源/UDN.COM)

 

戳破不能說的祕密!三角貿易榮景不再

 

過去三十年來,幾乎所有在中國的出口商,都利用移轉訂價的模式,也就是在免稅地區設立一家境外貿易公司,再將中國的獲利透過集團內相關企業交易,移轉到免稅區,以節省所得稅費用。這個俗稱「三角貿易」的獲利模式,是台商在中國行之有年、普遍的避稅行為,但現在,將被大力掃蕩。
 

為了證實這些傳聞,《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台商重鎮,從蘇州、無錫、昆山,一路南下到東莞、廣州一帶,實地探查這波查稅行動的嚴重性。才一落地,所有在台灣聽到的傳言,瞬間全成了真實的驚恐。
 

「去年誰補稅最多?」幾乎人人遙手一指,都朝向在東莞數一數二的大台商—— 東聚電子,母公司是行動零組件大廠、同時也是台灣老牌上市科技公司致伸集團。
 

在東莞台商協會的介紹資料中,列有四家指標性台商,包括食品業的徐福記、製鞋業的裕元工業(寶成集團)、電子業的代表就是台達電和東聚電子(致伸),可見東聚在東莞台商間的重要性。
 

東聚為什麼被查?打開致伸的財報,數據已經說明一切。東聚電子占母公司集團的營收比重近八成,稅後淨利卻不到二成;再看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總營收),照理說,營收比重這麼高的子公司,營益率應至少與母公司相當,但最近三年(二○一三年到一五年),東聚電子的營益率都不到母公司的一半。
 

正常狀況下,獲利能力這麼差的子公司,老闆應該會考慮關掉,但東聚卻是致伸集團旗下最重要的一家公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典型的移轉訂價模式,」一位任職於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中國稅務的會計師直言。也就是說,東聚的獲利可能都被灌到位於避稅港的海外子公司了,帳面上才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
 

本刊向東聚的母公司致伸求證,發言人林君憲坦言:「致伸在東莞的子公司去年底確實補了大約台幣二億元的稅。」稅局是從二○一五年下半年開始向東聚查核,去年底確定補稅金額,「這筆金額對財報沒有重大影響,所以不用公告,也沒有隱匿的問題。」林君憲表示。
 

林君憲也說,過去幾年,致伸已經逐步調高在中國的所得稅費用。和五年前相比,對獲利的影響至少二%到三%,和十年前相比,則至少影響五%。
 

補稅大戶,誰是下一位?

台商補稅

▲零組件大廠致伸(下圖)在東莞的子公司東聚電子,被追稅2億元台幣。

 

台商補稅

 

台商補稅

▲點擊圖片放大

 

當局手握高危機名單!子公司利潤過低「不合理」

 

依據這個標準,《今周刊》委託經濟新報,並動員人力,搜羅出十七家在中國從事出口製造、但長期以來,中國子公司的營益率卻遠不如台灣母公司集團的重量級公司,包括筆電大廠英業達、光通訊大廠光寶等。「中國中央國稅局的查稅人員,的確就是拿著這樣的表鎖定對象查稅,」一位深刻了解中國查稅制度的會計師,看著本刊根據各公司多年財報所製作的這份「高危機名單」直言(詳見表格)。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淑怡指出,若中國子公司在集團的營收貢獻高、角色重要(例如是集團主要的生產基地),但利潤占集團比重過低,或是低於同業水平, 就會被稅局認為不合理。
 

另外,若公司持續虧損或微利,卻不斷繳交大筆的費用(例如支付服務費、技術權利金)給海外公司,也是移轉訂價的調查主軸。會計師也指出,若要支付這些費用,必須真的有實際提供服務,產生的效益也必須在當地可以看得到。
 

事實上,不只東聚,熟悉內情的會計師說,東莞幾家大型台商去年都有稅局的人員上門查核,許多遭查的公司已經被迫繳稅,但還在申訴往來的過程之中;有些則是默默補稅不多聲張;有些則已自行逐步調高所得稅支出。
 

由於補稅將影響獲利與股價,如果遭追繳的金額在可承受範圍,一些持股高的大股東甚至自行掏腰包付清,以避免公告後股價下跌,損失更大。無論企業採取的因應方式為何,從前鴕鳥式的「獲利榮景」,恐怕都已成過往雲煙。
 

事實上,中國針對移轉訂價查稅並非去年下半年才啟動,早在○九年起,中國就展開第一波的「反避稅」行動,當年發布的《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又稱為《二號文》,是一項里程碑,規定企業須向稅局提交轉讓訂價報告,超過二億元人民幣的關聯購銷金額,就必須揭露在報告中。

 

台商補稅

▲點擊圖片放大

 

平均補稅近3億元!避免影響股價,大股東寧自掏腰包

 

幾年下來,中國查稅大有斬獲,中國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芷指出,根據事務所的統計,光是二○一五年,移轉訂價調查結案的案件中,至少有二十件的補稅金額超過一億元人民幣(約台幣四.五億元);個案平均補稅金額也從二○一四年的三○六八萬元,暴增到五八四五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台幣二.八億元。
 

過程中,中國的稅務規範也逐步與國際接軌。二○一五年十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G20(二十國集團)所共同研擬的「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BEPS)行動計畫」出爐,防堵跨國企業利用國與國之間的稅務法規漏洞逃稅,其中就包含移轉訂價避稅。這項規範公布後,OECD各會員國紛紛修法因應,落實企業跨國關係人交易透明化。
 

隨著產業環境與國際局勢的轉變,這幾年反避稅潮流在國際間風起雲湧,中國也持續加強力道。去年六月,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對外發布《關於完善關聯申報和同期資料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簡稱《42號公告》,即是因應OECD新規範而來。這項規定要求企業每年報稅時,須詳實揭露集團內關係企業的跨國交易,以及各關係企業的營運狀況。

 

台商補稅

▲點擊圖片放大

 

查稅積極向歐美取經!手法細膩前所未見,沒有模糊空間

 

相關資訊一曝光,集團內每家子公司的角色地位、是否為空頭公司、利潤分配是否有被「動手腳」,一覽無遺,沒有模糊的空間。
 

同時,中國稅務機關的查核機制與手法更不斷精進,已追上國際水準。他們一方面派種子人員到美國、歐洲各國學習,製作大數據的資料庫;另方面組建專責全國要案、重點行業聯查的專業團隊,針對移轉訂價主動出擊。稅官們執法之嚴謹、手法之細膩,前所未見,那個可以塞紅包、議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中台商聚集的重鎮之一南京,當地的「南京國稅局」,便是這次種子人員培訓的重要基地,由種子人員層層落實到地方稅局人員,訓練扎實。

 

台商

▲中國查稅手法精進,向國際接軌。(圖片來源/CFP)
 

中央地方聯手出擊!製造業最受衝擊,可能影響獲利10%


為了確實掌握各種財報數據,中國稅務人員甚至請台灣的會計師去上課,教稅務人員使用台灣證交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等重要網站,並購買大量產業報告,配合同業間、上下游的數據比較。這些稅務人員不僅精準掌握各企業集團內子公司的獲利狀況,對整個產業鏈的運作甚至生產流程也瞭若指掌,一出手可說十拿九穩。
 

另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各層級的稅局各鎖定不同查稅對象。知情人士說,中央國稅局手上有一份「千家企業名單」,各省稅局則有「百家企業名單」,追稅對象鎖定大企業為主。
 

企業一旦被盯上,甚至會被一口氣追溯過去十年的稅務與交易資料;而且中央國稅局不會只被動接受企業提供的資料,被咬住的企業,必須全力與稅務人員過招談判,過程動輒兩年以上,很是煎熬。


落實移轉訂價查稅,究竟影響多大?簡單說,未來台商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賺多少,就該繳多少稅。
 

目前台商最常用的避稅模式是在BVI(英屬維京群島)成立貿易公司,將利潤灌到這裡。BVI是免稅區,也就是零稅率;但未來利潤回到中國,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率是二五%。
 

以致伸為例,東聚電子占致伸營收大約七五%,如果集團短期內沒有降低中國產能的計畫,假設合理獲利應提升占集團六成(目前只有二成不到),撇開個案的租稅優惠不談,未來可能影響獲利就會有一○%。


(六○%– 二○%)*二五%(稅率)=一○%
 

中國占產能比重越高的公司影響當然越大,尤其在中國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台商,全都剉咧等。

 

傳遭追稅天價72億!希捷關蘇州廠、砍員工兩千多人

 

因此,豐泰不是單一個案,補稅也不會只是一次性的支出,在中國雷厲風行地執法下,未來每年的稅務費用都將大幅提高,影響公司長期的獲利與股價。所有上市櫃公司、證券分析師及投資人都必須正視這個變數的長遠影響:查稅急急如律令,正式宣告中國派對結束!


其實,中國這次全面落實移轉訂價查稅,不只針對台商,其他在中國從事出口的製造業者也遭殃。
 

今年一月,在蘇州排名前三大的全球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科技傳出被追稅二.二五億美元(合台幣七十二億元),這筆天價的稅讓希捷決定關掉蘇州廠,大裁二千多名員工。
 

希捷蘇州廠是蘇州排名前三大的出口商,中國連如此重量級外商都敢動刀,決心不言而喻,也在蘇州、昆山一帶外商公司投下震撼彈。

 

本刊走訪希捷蘇州廠,只見打包的工人已經進駐,正在揮汗搬遷的工人向本刊表示,所有的機器設備均已入櫃,不是要運往希捷目前在中國僅存的無錫廠,而是泰國。顯然,希捷在中國長達三十八年的投資,已經逐漸收尾。
 

從豐泰、致伸到希捷,從福建、東莞到蘇州,證明這次中國政府是「玩真的!」過去台商在財報上展現的獲利,有多少是建立在中國稅務成本的「節省」之上?如今,潮水退了,嚴厲的檢驗,才要開始。

 

台商補稅

▲蘇州最大出口商之一的希捷科技蘇州廠,因為遭追天價稅金,正在打包準備走人。

 

大型台商剉咧等!被請去談「預約訂價」,畫押合理繳稅

 

「台商過去在中國的獲利都是假的,因為沒有計算稅務成本,財報上一年賺一千萬,繳完稅可能剩七百萬,繳完五險一金(雇主須提列的勞工社會保險成本)後,甚至可能虧損,過去賺的不是公司的競爭力,是中國的社會成本。」一位不願具名的會計師快人快語,一句話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過去台灣資本市場中所謂的「中概股」、「中國收成股」,曾經引領市場多少風騷,如今事實證明,有多少的風光都是躲在這殘酷的現實之後,自欺欺人,這是台商最不願面對的真相!


面對新的遊戲規則,台商的經營方式得換腦袋。林淑怡說,「現在已經不能只想著要『少繳稅』,重要的是調整為『合理且誠實地繳稅』。」因應的方式則很多元,除了依法把資料準備齊全,等稅務人員登門查稅之外,也有多家「超大型台商」,已經被中國中央國稅局請去談「預約訂價」,就是事先談好繳交的稅率。包括台灣極具指標的知名電子大廠,都在市場點名範圍中,其中多家公司都已經簽署上述資料。


尤其要注意的是,緊跟在移轉訂價查稅之後,還有另一道金牌,就是環保法令趨嚴。去年十一月,市場盛傳中國中央環保小組進駐廣東,當地包括電鍍、染整、化工、石化、造紙、包裝、陶瓷、五金等高汙染企業,全部查緝,傳言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一片關廠的慘狀已經血淋淋擺在眼前。
 

「去年以來,廣東省不分台商、外商還是民企(中國本土企業),關了七、八百家廠,」前東莞台商協會會長翟所領證實,關廠家數之多,令人不寒而慄,也足見這波環保查緝力道之大,足以讓公司關門倒閉。

 

台商補稅

 

台商補稅

▲點擊圖片放大

 

環保法規雷厲風行!開鍘高汙染產業,斷水電、勒令關廠

 

「和查稅不同,查稅是有賺錢才繳稅,查稅不會讓公司倒閉,但環保會!」翟所領說,通常環保人員上門開罰,罰單開出二到三次之後,就是斷水電、直接勒令停工,但環保的設備,許多是二十年前建廠時已經確立,除非工廠打掉重練,否則豈是一朝一夕可以補強?
 

「這裡所有台商撤的撤,沒有撤的也全部縮小規模了,」亞洲鞋業協會祕書長李鵬證實。《今周刊》採訪團隊走訪東莞一帶,過去的台商群聚重鎮,尤其向來以台商為主的聚落例如厚街一帶,許多工廠鐵門上都高高掛起「廠房出租」的招牌。
 

詢問當地居民,「上星期還有工人來上班啊,但突然就關門了,不知道為什麼?」得到的多是這樣不明就裡的答案,過去人聲嘈雜的著名小吃街變安靜了,路上幾隻野狗在搶食一個所剩無幾的便當盒,蕭索的景象與十一年前,《今周刊》赴廣東製作「華為狼王成功學」專題時相比,令人不勝唏噓。


李鵬說,這是好幾波追殺下的結果。從○八年的金融海嘯、到三年前中國開始大幅拉高勞動成本,要求企業必須提列五險一金的社保費用、到二年前台灣服務業因為新鮮感不再、競爭力不足,營運走衰,台商一波又一波地撤出。而近期的查稅與查緝環保,則是最後一帖,也是最殺的政策,預料影響層面最廣、影響效力也最深。這也預示,往後中國政府將逐步撥亂反正,台商過去依恃特殊時空背景下享受的「超額利潤」已不復見,許多政策都將與國際接軌。
 

「所有台灣上市櫃公司都要面對這個真相!」會計師說,中國派對是徹底結束了!不僅如此,所有過去鴕鳥式的獲利模式和觀念,也要隨著時代而終結。如果企業負責人還誤以為中國散場了,越南派對或柬埔寨派對正要開啟,南向之時仍繼續過去的「藏利避稅」行為,那就大錯特錯,而這些企業也終將為市場、投資人所淘汰。

 

台商補稅

夢醒了?
在中國鴕鳥式的獲利模式和觀念,將隨查稅終結!


補繳稅要不要公告?
官方沒標準,投資人難自保


上市公司被查稅,甚至已經補了一大筆稅,到底要不要重大訊息公告,讓所有投資人知道?製鞋大廠豐泰誠實公告補稅10億元,致伸坦承補稅但認為不須公告,還有許多上市櫃大廠面對本刊詢問,只表示「反正最後都會反映在所得稅費用上」,對於到底有沒有補稅,都低調到底打死不說。
 

證交所表示,根據「證交所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規定,補稅一事恐怕只能以第4條第49項規範,也就是由各家公司董事會認定「對股價或股東權益有重大影響者」才要公告。換句話說,補稅要不要公告,是自由心證;願意公告,代表公司治理好,不願意公告,甚至面對詢問都三緘其口,投資人只能自求多福。
 

「證交所不是不願意劃清界線,例如補稅多少金額以上就必須公告,只是共同的標準很難訂定,而且下次又有其他事項的支出,證交所會有立不完的標準。」證交所上市一部組長陳長惠說。但真的很難嗎?證交所不明訂標準,造成市場亂象,公司就有灰色空間,投資人很難了解自己投資的公司有沒有被追稅補稅,無形中提高了投資風險。

(劉俞青)

史上最大追稅潮,如何解套?


隨著中國反避稅查核如火如荼進行,台商該如何因應,才能挺過風暴,永續經營?會計師們異口同聲建議「及早準備,誠實面對」。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淑怡說,因應全球反避稅潮流,企業集團應進行整體的價值鏈檢視,審視集團內各企業的業務內容和定位,如研發、生產、銷售等,評估各子公司創造的價值,再依此分別合理配置利潤。必要時,集團的生產交易流程、訂價模式和發展策略等也得進行大調整。
 

林淑怡舉例,集團如果想把多一點的利潤放在稅率比中國低的國家,例如台灣的營所稅稅率17%,低於中國25%的企業所得稅率,不能只是把利潤留多一點在台灣,而是必須讓台灣的公司在整個集團營運中有足夠的貢獻。例如可以把利基的研發部門留在台灣,創造足夠效益,讓利潤分配和價值貢獻相符。
 

另外,企業也應盡量減少留在境外公司的利潤,關閉空頭公司,改和有實質營運功能的公司交易。現在企業和位於免稅天堂的境外公司交易,特別容易被各國稅局盯上。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芷則提出,目前在中國的企業,若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可享有15%的優惠稅率,稅率甚至比台灣更低。因此有些台商也在進行轉型,例如增加研發比重、專利申請,以申請高新技術企業。 

(楊明方)

延伸閱讀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

00940、00939、00878、00919...存股哪1檔領息最多?他38歲提早退休身價上億:用成分股聯發科算給你看

2024-03-22

兆豐金、合庫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向下攤平還是改買高股息ETF?存股達人2案例算給你聽

2024-03-08

賣掉存股6年華南金(2880),改買00919的3個理由!台股2萬點買進高股息ETF「1個訣竅避免套牢」

2024-03-07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