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硫氧化物的空汙費每公斤不到十元,「比養樂多還便宜!」而新增的粒狀物空汙費,最高不過一公斤四十四元,無法增加廠商更改汙染防治設備的意願。
時序進入秋季,空汙警戒也來臨。光是十月,高屏地區近半數日子的空氣品質指標值(AQI)都落在「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區間。
對抗空汙形同作戰,環保署因此宣布最快將在明年四月加徵粒狀物(PM10、PM2.5)空氣汙染防治費(以下稱空汙費),並針對六種汙染物額外收費。只是每公斤的粒狀物僅徵收不到五十元的空汙費,也讓學者批評,徵收費率實在太低,以致業者缺乏改善排放量的誘因。
目前環保署規畫粒狀物空汙費,除了依照排放量區分出三級費率外,也納入季節因素,在空氣品質較差的秋冬時期搭配較高費率。
換算下來,排放大戶最高得繳每公斤四十四元的空汙費,而排放物質若含戴奧辛、六價鉻、汞等六種致癌物、重金屬,須加徵每公斤十六元的費用。環保署預計,針對粒狀物加徵的空汙費,一年將有十二億元進帳,「像台電一年就得繳一億多元的粒狀物空汙費。」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蔡鴻德舉例。
目前每公斤 最低竟不到10元
但這樣的數字在環保團體和學者眼中仍不足。長期關心南部空汙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便認為,過去二十年空汙費在費率與徵收的項目上都不足以形成經濟誘因,讓廠商改善其排放狀況。她舉例,像硫氧化物的空汙費每公斤六到八元,「比養樂多還便宜。」即使今年五月公告修正的費率打算將每公斤漲價二元,依舊低廉。
另外像環保署雖規定揮發性有機物內若是含有苯、二甲苯、四氯乙烯等十三種物質,還須額外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