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從新聞記者到挖掘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黑馬 莊瑞琳如何用「書籍」翻動世界?

從新聞記者到挖掘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黑馬 莊瑞琳如何用「書籍」翻動世界?

許雅綿

焦點新聞

攝影:陳弘岱

2019-11-21 09:52

小小的身子,卻擁有大大的能量。她,是春山出版創辦人莊瑞琳,同時也是簽下今〈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新書《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的總編輯。友人笑稱她根本是「諾貝爾獎評審的真面目」,總能早一步挑中有重大影響力人物的書籍。

不管是2008年看中的《歐巴馬的夢想之路》,還是2014年熱賣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獨到的挑書眼光,總能跌破眾人眼鏡。她,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身材瘦小,隱身在書堆中,很難想像曾就讀台大外文系、輔大大傳所的她,考上記者工作後,自告奮勇回到自己的家鄉─高雄,主跑社會新聞。當時她被派到人口和刑案最多的三民區,在懵懂的菜鳥記者生涯,經歷了臺灣發生SARS、319槍擊案、楠梓加工出口區最後一批紡織廠關廠歇業…。

 

「我想回到社會的第一線,」經歷兩年半的記者工作,她學會獨自面對問題,同時找到埋藏在心裡的「出版能量」。

 

她想用文字保存潛伏在社會底下的脈絡變遷,從過去的衛城出版到2018年成立春山出版,她持續以出版為當代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提出可信賴的文本,今年春山與《報導者》合作出版《煙囪之島》圖文調查報導,也出版《拚教養》、《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橫跨石化業、教養到防災科普等不同領域。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實地實驗,並研究解答貧窮的3位學者,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夫妻檔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以及任教於哈佛的發展經濟學家克雷默(Michael Kremer),當中杜芙若成為史上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名單出爐後,莊瑞琳這三個字在出版業受到討論。原因在於,早在公布名單的一個月多月前,莊瑞琳和團隊就簽下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夫妻檔的新書《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並預計在明〈2020〉年推出中文版。

 

友人笑稱她根本是「諾貝爾獎評審的真面目」,總能早一步挑中有重大影響力人物的書籍,還有人讚譽她「眼睛裡的書世界,真的不容易」、「太有眼光了!」

 

莊瑞琳挑書哲學:前瞻性、整合性、中生代作者。

 

其實,這並不是莊瑞琳第一次慧眼獨具挑中重大影響力人物的書籍。

 

2008年,當莊瑞琳還是時報出版的版權專員時,曾收到版權代理寄來的歐巴馬自傳《Dreams from My Father》,打開這本書閱讀後,她非常驚訝歐巴馬的文筆和文學造詣如此深厚,除了對這本書一直念念不忘,她更主動向各路線的主編推薦這本書,可惜最後並沒有人願意簽下這本書。

 

她積極推薦這本書的態度,被總編輯看到,於是問她願不願意從版權專員轉型當出版編輯,自己把這本書簽下來。她做了,也跌破市場眼鏡,這本書獲得很大的迴響,《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為名》兩年內賣出數萬本。

 

莊瑞琳回憶:「把這本書簽下來的時候,很多人告訴公司這本書一定會賠錢,因為歐巴馬不會選上總統,美國不會選一個有黑人血統的人,」但她就是對歐巴馬很有信心,一方面覺得書寫得很好,這是無庸置疑的,而且不論歐巴馬有沒有選上,他都是很重要的政治人物,只是沒有想到,他真的就選上了。

 

這件事給了莊瑞琳很大的鼓勵,黑人在台灣是一個很邊緣的主題,但她說:「時代來了,舞台來了,邊緣也有可能變主流。

 

直到現在挑書,她還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看起來很邊緣,怎麼知道未來會不會變成很重要的主題,若等到那時候再來準備,已經來不及,因為全世界的人都看到這題很重要時,到時已經沒有你的位置了。」

 

而做翻譯書最輝煌的時期,是莊瑞琳在沒有美國銷售數字參考下,簽下法文原版厚達一千頁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過了幾天這本書在美國上市,爆紅登上美國暢銷榜,而後中文版也熱賣超過2萬本。

 

 

「會先吸引我的書籍,一定是非常前端、有未來性的題目。不管這些書會不會賣,都會回答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問題。」

 

其實,早在今年簽下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與杜芙若(Esther Duflo)夫妻檔的新書《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之前,多年前莊瑞琳就評估他們寫的《窮人的經濟學》,當時評估這本書離台灣讀者距離較遠,所以作罷並沒有爭取翻譯版權。

 

過了七、八年之後,今年1月看到《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的書訊,「其實,只要看前言和第一章,你就知道這本書不用考慮,一定要買的。」

 

莊瑞琳說,雖然這對夫妻檔研究窮國,但很多窮國發生的問題,在已開發的世界都在發生,且整合二十、三十年重要的對於難民是否影響當地就業、貿易,以及社會的分裂和不平等加劇的重要研究,「這對夫妻用現有的經濟學研究,一一理解我們現在面對的社會上所有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本書就是大補帖啊!只要看完導論,你就會心跳的很快,因為你知道這本書十年內不會再出現第二本,」有這樣視野和格局的經濟學家並不多,莊瑞琳甚至覺得Thomas Piketty總有一天也會是諾貝爾獎得主,認為他們對世界的貢獻,真的非常的大,「對我來講,要辨識他們並不困難。」

 

而莊瑞琳也透露自己的挑書哲學,包括第一、前瞻性,能不能回答未來重要的問題;第二、書中有整合非常多近二十年研究;第三、中生代作者。

 

「我非常喜歡中生代的作者。我覺得30歲到50歲這世代的作者腦袋所想的問題,很多就是未來重要的問題。」例如《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作者Thomas Piketty 當時才40歲出頭,非常年輕。

 

又如衛城時期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同樣是中生代。我們在經歷這個世界的變化,但這些有研究能力的人是我們的前導,重要的是「他們幫我們看到了什麼」。

 

不過,莊瑞琳也有「看走眼」的經驗,一度為了討好市場,嘗試輕鬆的主題,例如做漢堡、冰淇淋與披薩的故事,通路覺得有趣、書店也覺得會賣,「我們還給它取了一個很好笑的名字,叫《吃史》,就是吃的歷史,又能引起諧音的話題。」結果就是賣不起來,她苦笑地說。

 

「我發現我們團隊的品牌,比較能說服讀者的比較不是輕鬆的東西,是在有知識性、有硬度的東西,想要討好市場,不一定能夠成功喔。」

 

不想迎合當下熱門話題,她只想專注社會的潛伏問題

 

擁有對社會問題的高敏感度,其實也和莊瑞琳過去的記者工作有關。「我大學唸的是文學,我們以前唸文學,有一種離社會有點遠的感覺,所以一直想當記者,回到社會的第一線。」

 

考上報社記者後,面試時莊瑞琳說:「我想回到高雄,跑社會新聞。」長官回說:「妳瘋了嗎?每個人都爭取要留在台北,只有妳想要回地方〈指高雄〉。」她接著說:「我的第一志願就是回高雄,」當時就被分派到刑案最多的三民區。

 

莊瑞琳出生於高雄,大學到了台北念書,「老實說我完全不了解高雄…」在高雄當記者的兩年半時間,她時常騎著摩托車在高雄街上,她自嘲「在高雄當記者的兩年半時間,可能比她過去十八年在高雄生長,還要更了解高雄。」

 

她回憶,當社會記者時期,接觸到黑道大哥、警察和罪犯,包括不斷偷竊的小偷,或是明明懷孕還要吸毒的媽媽等。對她而言,這是打破她以前生活的世界,且可以在新聞的邏輯裡,碰觸到社會的脈絡。

 

跑新聞過程中,曾遇到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最後一批沒有西進的紡織廠要關廠歇業,公司員工被大規模資遣、抗議的勞資糾紛事件。莊瑞琳說,這類新聞可能連地方新聞的版面都排不上,但「這是台灣產業變遷的一部分,我當時就想說,為什麼這些新聞變得不重要了」。

 

莊瑞琳喜歡觀察、比較社會脈絡與變遷,「社會上很多問題,雖然不是新聞價值上很重要的議題,但還是需要有人去保存。」

 

「社會上非常多重要的問題,還沒有形成新聞事件,是潛伏在社會底下的。而這需要其他的文化內容去勾勒,可能是一本書或一部紀錄片。」

 

「當記者時,教了我一些東西,但同時也讓我理解到,可能出版可以去補足媒體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去做比較長線的議題。」當時她認為,好像回到出版的場域,才能去做自己眼中看到的事情。

 

從衛城到春山,從員工到經營者

 

回顧莊瑞琳的職涯歷程,在研究所階段後,先進入新新聞雜誌出版部門,接著轉職當記者,後來又回到出版業擔任版權專員,而後領導衛城出版。去年,想尋求一個自由做書的空間,創造自己想要的出版環境,她離開一手打造的衛城,成立了春山出版。

 

「從衛城到春山,我們團隊出的專業書籍並不少,我們認為世界上重要的問題,或是台灣內部的衝突,應該要有好的知識去面對。」

 

關於春山出版的定位,她的想法是,對當代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提出可信賴的文本,讓大家有所依據,做知識的流通。莊瑞琳說,很多辯論若沒有好的依據是沒有意義的。

 

就如春山出版今年出版臺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的《拚教養》,作者將研究受惠於家長,為對教養感到焦慮的家長寫一本書,這本書除了告訴家長不要那麼焦慮,也告訴他們為什麼會焦慮的原因。

 

創業的第一年,莊瑞琳過得並不輕鬆。從員工到一名經營者,她必須和銀行打交道、管理金流,並規劃營運資金的應用。靠著過去團隊累積的本土書人脈,創業初期一邊製作本土書讓金流維持穩定,一邊也準備規劃翻譯書的書單。

 

走進知名的誠品書店,暢銷排行榜以國外翻譯書居多,別於主流市場,莊瑞琳一直想嘗試在品牌中,做出台灣本土的書籍,例如過去衛城出版的《南風》、《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或是春山出版的《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

 

過去,莊瑞琳為了理解國外如何看待台灣作品,曾隻身到日本拜訪六家出版社,以討論版權為名,當時還帶了自己的作品跟日本出版社介紹,後來發現版權輸出國對台灣的作品是很陌生的。

 

「世界對我們陌生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拿出更好的作品,當你有夠好的作品,別人一定要來認識你。」

 

她說,如果想在出版業努力,希望我們不是一直在買別人的版權,我們也能夠對等地把我們版權賣出去。但先決條件是,要有能力做出一樣好的作品。

 

春山出版聚焦的人文、社會、科學與文學領域,在出版社裡,一直都是小眾的市場,但莊瑞琳認為「你不知道分眾什麼時候會變成大眾,」時代因素太不可預期了,目前常態能做的,就是持續累積屬於春山的書單,說不定哪一天舞台就來了。

 

莊瑞琳

出生:1974年

經歷:衛城出版總編輯,現任春山出版創辦人兼總編輯

學歷:臺灣大學外文系、輔仁大學大傳所

 

莊瑞琳推薦讀者三本經濟相關書籍:

▲《大驅離:揭露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的殘酷真相》,作者: 莎士奇亞‧薩森,商周出版。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作者: 西爾維雅.娜薩,時報出版。

 

▲《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作者:丹尼.羅德里克,衛城出版。

延伸閱讀

千人被圍、被抓就坐牢10年...香港理工大學受困者第一手告白:我們做錯什麼,要得到這樣的懲罰

2019-11-19

日本歐吉桑用馬拉松精神 拿下諾貝爾獎

2019-10-23

沒有他,手機就是個炸藥包!從小有閱讀障礙、54歲才研究鋰電池...97歲諾貝爾獎主傳奇一生

2019-10-18

ETF投資獲利模式 竟隱含在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理論中

2019-10-15

諾貝爾獎金頒了100多年怎麼沒花光?從瀕臨破產到翻身90億資產的投資秘密

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