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美牛美豬、習近平持續進逼...小英承諾「留下一個更好國家」最迫切的「五大挑戰」!

美牛美豬、習近平持續進逼...小英承諾「留下一個更好國家」最迫切的「五大挑戰」!

鄭閔聲 研究員/蘇柏昀

焦點新聞

今周刊攝影組

1204期

2020-01-15 10:37

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台灣選民透過又一次的民主程序,對全世界展現強韌的集體意志。再次獲得民意授權,並承諾留下一個更好國家的蔡英文,眼前面對的,卻是比過去四年更為艱鉅的考驗。

會不會破八百萬票啊?但我沒有準備八百萬的效果,要現在做嗎?」

 

一月十一日傍晚,天還沒暗,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前的勝選之夜晚會已擠滿人潮,舞台上除了開票畫面與主持人串場,每當「蔡賴配」得票跨越重要關卡,大螢幕還會秀出數字快速跳動、最後炸裂的特效,鼓動民眾情緒。

 

晚間八點過後,一路遙遙領先的蔡英文,得票已突破七百萬大關,全場空氣彌漫著濃厚的喜悅。在舞台左側控場、原本欣喜若狂的製作團隊,這時卻緊張了起來,因為事前沒人想到要準備破八百萬票特效,緊急討論後才決定當場趕製。

 

臨時趕工是必要的。當晚,蔡英文拿下史上新高的八一七萬票,以秋風掃落葉之姿贏得第二個四年總統任期;民進黨立委選情,也受總統大勝的裙襬拉抬,搶下國會過半數的六十一席,達成選前設定的繼續完全執政目標。

 

抵抗/反併吞  台灣主體意識再確立

 

「我不會忘記對你們的承諾。我還有四年的時間,我一定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你們。」當舞台上的蔡英文說出這段話時,全場民眾報以最熱烈的歡呼聲回應。

 

但她的內心一定很清楚,想兌現這項承諾,必須先克服眾多內外挑戰。

 

府院高層在選後第一個上班日的會議上也有共識,未來四年的內外在環境,以及二○二二及二四年可能面對的選戰對手,都會比今年更加艱難。

 

中國因素,無疑是左右這次選舉結果的關鍵;國際社會甚至將台灣總統大選解讀為「對中國路線公投」。

 

蔡英文在確定勝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指出,中國對台灣節節進逼,並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台灣在主權上讓步;台灣別無選擇,只能持續強化民主防衛機制,並且建立足以保衛台海安全的國防力量。「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她說。

 

國際媒體也紛紛將台灣人民的選擇,視為對中國政府的明確表態,例如美聯社以「選民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分析選舉結果;英國《衛報》則認為「台灣選民斷然拒絕中國的恫嚇、哄騙」。

 

「這場選舉的意義是,以台灣為主體、反對一國兩制的國民意識,獲得再確認與強化。」被譽為「台獨理論大師」的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也如此評論民進黨又一次的空前勝利。

 

確實,經歷了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的重大挫敗後,聲勢低迷的蔡英文政府之所以能快速止血,並且在民意支持度上急起直追,最重要原因,就是去年一月二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片面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且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香港政府自六月起為鎮壓「反送中」示威,釀成多起流血衝突,更進一步加深台灣人對「一國兩制」的恐懼與排斥。

 

「所謂『統一』,應該是人民的選擇、是你情我願的結合;如果只有較強大的一方脅迫要求統一,應該被稱為『併吞』,就像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奧合併』,其實是德國併吞了奧地利。」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陳志柔指出,習近平一九年初的談話,赤裸裸展現了併吞台灣的意圖,讓許多對政治較不關心的台灣民眾,切身感受到所謂的「亡國感」。

 

民調專家戴立安則分析,一九年上半年,蔡英文聲望因國內經濟狀況好轉和有感減稅而回升,下半年又受益於香港反送中、國民黨不分區名單爭議、澳洲共諜案引起的反中情緒,持續擴大領先差距。即使韓國瑜選前喊出民調蓋牌,又舉辦多場成功造勢,民調數字也只微幅拉近,不影響大局。

 

總統

▲點擊圖片放大

 

民意總統

▲點擊圖片放大

 

風險/習政權內外交迫  恐升高台海緊張

 

當台灣民眾明確透過手中選票,拒絕中國的併吞意圖,蔡英文也在勝選記者會上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四項概念,向北京當局喊話,期望兩岸人民能夠互惠互利、拉近距離。

 

但中國方面似乎並不領情,除了國台辦在選舉當晚重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中國原則」,態度還算和緩之外,其他單位對於選舉結果皆相當不滿。例如官方媒體新華社撰文嚴厲批評台灣大選受「外部黑暗勢力操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更氣急敗壞地指控國際領袖、政要向蔡英文致賀的行為,已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儘管是在民眾反對中國侵犯台灣主體性的強烈意志下當選連任,但選後如何與中國維持「健康地交往」,無疑是蔡英文眼前最迫切的挑戰。

 

「原則上中國不會傷害台灣,但搞得老共沒面子、讓它很討厭你,也不符合台灣利益。」政治評論家沈富雄就認為,擔任台灣總統的最上策,是巧妙地「以小事大」,在美、中兩強之間左右逢源,即使辦不到,也不必每天和中國「醜臉相對」。

 

但在研究中共的專家眼中,兩岸關係可能無法隨著選舉激情過後,恢復常態。

 

「未來一年,台灣的日子可能會空前難受。」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明居正分析,當習近平深陷美中貿易戰泥淖,內部又面臨經濟下行、派系鬥爭奪權壓力,不太可能在香港、台灣問題上釋出善意,甚至還必須加倍強硬,展現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決心,「讓台灣挨棍子」是很合理的手段。

 

明居正進一步預言,內外交迫下的習近平政權,可能會採取升高台海緊張情勢的行動,例如試射飛彈、派出雙航空母艦繞台等,藉由台海危機製造台灣內部恐慌的強硬姿態,提高個人聲望。明居正強調,儘管中國採取行動的目的是象徵性示威,不會直接攻擊台灣,美國也不會袖手旁觀,但兩岸關係勢必在中國的文攻武嚇下,更為緊繃。

 

民主

▲點擊圖片放大

 

權衡/美牛、美豬與經貿協定的選擇

 

兩岸關係緊繃下的另一項直接影響,是增加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難度,其中又以剛在一九年十一月達成協議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影響最為巨大。這項中國積極參與的協定,成員包含東協十國以及日、韓、紐、澳等,不少均為台灣重要經濟夥伴,台灣出口商品有七○%都是銷往RCEP會員國。RCEP生效後,各國互相降低關稅、去除投資障礙,勢必降低台灣產品競爭力。

 

過去兩年在美中競爭格局下,台灣一直期待能以盟友身分與美方加速進行經貿談判,並藉由簽署實質協議,帶動與全球其他國家的雙邊經貿關係。但台美雙方在以美牛、美豬為首的開放農產品議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經貿協議也因此難有進展。

 

美國時間一月十一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在華府被問到是否希望蔡英文總統在第二任內解決美牛、美豬問題時,他的回答是,美方希望美牛及美豬這項「傳統」問題,能有所進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川普政府一向務實且重視農業州選民利益,先前與歐盟、日、韓談判時,都將農產品開放列為優先項目,美國將於十一月舉行總統大選,確實可能要求台灣先放寬對美牛、美豬的進口限制,再商討實質議題。

 

也就是說,若想透過與美國的友好關係解決經貿整合困境,政府仍得先滿足美方要求。然而開放美國肉品事涉食品安全政策,還可能面臨畜牧業者反彈,在國內一向是個高度敏感議題。如何在不製造民怨的情況下說明開放的必要性,對蔡政府而言是項必須謹慎應對的艱難任務。

 

畢竟,民進黨一八年底在九合一選舉慘敗,就是源於基層民眾對政府施政表現不滿,才轉而寄希望於一個訴求百姓困苦、誓言打破精英壟斷政治權力的政治領袖上。

 

教訓/改革必須細緻到位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分析,韓國瑜的快速崛起,是因為有一群在年金改革感受到相對剝奪的退休軍公教,以及另一群自認經濟弱勢或不受重視的民眾,這些人的教育程度、族群背景也許頗有差異,但內心同樣充滿對政治精英的憤怒,這些情緒被韓國瑜簡潔且具煽動力的口號點燃,不斷流動擴散,在當時形成一股難以抵禦的「韓流」。

 

除了不得不做的軍公教年金改革以外,為反政府情緒添柴火的,還有兩年內兩度修正、卻被認為是政治精英不理解第一線中小企業運作模式的產物,導致「勞資雙輸」的「一例一休」政策。

 

一月初,一場韓國瑜的造勢活動裡,帽子上插著兩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尹先生,秀出右手內側的手術疤痕,激動地訴說自己「從來沒這麼痛恨政府」。

 

外省第二代、七十一歲的他,兩年前還在台中一家鋼鐵廠擔任經理,負責調度人力;「一例一休」政策上路後,尹先生面臨人手短缺窘境,不得不自行頂班開大貨車,但因身手不夠俐落,兩度在上下車時跌倒摔斷手腕,不但花了一筆醫藥費,還被迫離開工作崗位。目前回到高雄鳳山老家定居的他,一八年起成了死忠「韓粉」,經常自掏腰包搭遊覽車,參加全國各地造勢。

 

蔡英文政府未來四年無可迴避的其中一項重大議題,是攸關超過一千萬名勞工權益、卻預計將在二○二六年破產的勞保基金。行政院先前提出加快費率提高速度、將勞保年金的投保平均薪資採計期間由五年拉長為十五年,以及政府每年撥補兩百億元的改革方案,但各界仍有雜音。蔡政府未來執行改革時,勢必要參考軍公教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的前例,以兼顧民眾主觀感受。

 

「『韓粉』的主流,是一些社會上的『失志者』,例如自營作業者、小攤販、退休無業者。他們普遍認定自己被政治人物拋棄、遺忘。這股力量和更強大的中國威脅感在選舉中碰撞,會被暫時壓制住,但不會消失。」陳志柔分析,蔡政府選後的當務之急,是修補這群失意者的情感,否則這股反政府怨氣,日後仍可能被其他事件引燃而捲土重來。

 

憲法改革

 

對立/價值觀衝突的世代之爭

 

在本屆立委選舉中成為綠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也發現,愈是充滿無力感的人,愈容易被簡化性的口號煽動;況且當煽動者提出的解方,是回到「蔣經國時代」,這個他們印象中永遠充滿活力、希望的黃金年代,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但看在成長環境與受教育型態完全不同的年輕人眼裡,這些訴求近似於拒絕接受社會進步、反對必要改革,甚至還期望台灣重返威權時代,有如徹頭徹尾的「保守反動」;更何況相對於正在領取年金、握有房地產的退休人士,受低薪、高房價所苦的青年,原本就認為自己是財富分配不均社會結構下的受害者,當然更不能理解「長輩們」的逆襲所為何來,在在讓這場總統大選,演變為世代之爭。

 

世代差異,從韓國瑜與蔡英文兩人,投票日前兩天接連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廣場舉行的造勢晚會,就能看出端倪。

 

一月九日,韓國瑜陣營的「百萬庶民勝選晚會」,從上午開始,就有支持者陸續前往現場集結,下午五點活動開始前,人潮已經大量外溢至周邊道路,但鮮少看見五十歲以下臉孔。反觀蔡陣營隔天在同個地點舉辦的選前之夜,要到晚間七點才正式開場,晚間八點後人潮才逐漸達到高峰,不少人還帶著背包提袋,顯然是下班下課後直接到場。

 

婚姻平權法案,是不同世代間的另一項巨大分歧。

 

一六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國會開始推動修法,讓同性別兩人擁有結婚權利,但修法引發重大爭議而暫遭擱置。直到一七年五月,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公布「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認定當時《民法》不允許同性婚姻,違反《憲法》平等權及保障人民婚姻自由條文,限有關單位在兩年內修法或制定法律,若逾期未修法,同性者可依《民法》規定結婚。

 

然而,解釋文出爐後,無論行政部門或立法院都沒有積極修法回應大法官釋憲,甚至還讓正反雙方在九合一選舉當中各自提出公投案對決,「(釋憲案後)政府沒有努力找出改革方案,還不負責任地把人權進步議題交給全民公投,進一步加深了社會與世代對立。」沈有忠批評。

 

警惕/外交挺辣台妹  內政不是非民進黨不可

 

然而,即使是擁抱進步價值的年輕世代,對於民進黨政府的表現,也非全然滿意。這一點,從兩屆不分區立委政黨票分布差異,就能充分證實。

 

一六年立委選舉,民進黨斬獲四四%政黨票;但到了今年,民進黨政黨票得票率大幅滑落至不滿三四%,僅以微幅差距領先國民黨,比起蔡英文總統得票更是少了三百三十多萬票。反觀鎖定年輕選民的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合計獲得近十九%政黨票、共拿下八席立委,創下○八年立委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小黨席次新高。

 

「分裂投票」現象,顯示有更多選民樂見第三勢力扮演監督、制衡執政者的角色。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認為,蔡英文能獲得超過八百萬票,是因為香港反送中事件和韓國瑜個人條件,讓選民對國民黨執政還能不能維持國家主權,懷有疑慮,但這些選民的政黨票未必投給民進黨。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則表示,在涉及兩岸、外交的總統選舉,台灣主流民意無疑會選擇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候選人,但在內政上,民進黨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例如回應高房價的「居住正義」政策,過去四年民進黨執政的作為極其有限,就連蔡英文承諾的實價登錄二.○制度也未落實,這也是時代力量為何堅持以「公平正義」為主軸,爭取選民支持。

 

關於政府解決低薪、高房價這兩項年輕人痛苦來源,過去四年的統計數字略有改善,但仍有進步空間。

 

在薪資方面,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一九年前十一月,考量物價水準後的全體受雇人員「實質性經常性薪資」平均為四○七九三元,不及二○○三年的平均四○八八五元,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同樣由主計總處發表的《一○八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也顯示,全體受雇者當中仍有近三百萬人,平均月收入不及三萬元。

 

至於房價,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全國房價所得比在蔡英文就職的一六年第二季是八.九七,一九年第二季則僅微幅下修至八.七九;六都的住宅價格指數,也呈現類似微幅下修趨勢。

 

「從數字來看,台灣的經濟表現並不差,問題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人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政府可以從平抑房價、改善所得分配下工夫,降低相對剝奪感。」沈有忠建議。

 

政黨支持率

 

爭議/執政、在野  雙重標準?

 

除了公平正義,民進黨近四年執政過程中,也不時做出一些當年身為在野黨時,曾大力抨擊國民黨的爭議行為,影響了選民觀感。

 

柯文哲批評,濫用國會多數、國營事業人事酬庸、缺乏預算規畫概念,都是民進黨政府讓人詬病之處。關於國營事業人事任命,柯文哲具體建議應採審查委員投票制度,就算審查會揣摩上意,至少也能留下紀錄以示負責。

 

從九合一選舉到總統、立委大選,選民在不到十四個月之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彰顯民主政治隨時自我改正、自我修復的能力。但黃國昌提醒,一八年高雄人因苦悶、不平而發出的怒吼仍應被嚴肅看待,因為這些憤怒都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會隨著另一場選舉結束而自然消失。

 

專門研究假新聞與資訊戰的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因自認社會不公而產生的憤怒與仇恨,是讓偏頗訊息或假新聞最容易發揮影響力的觸媒,因為對立的雙方,會傾向強化彼此間的差異,進而更加仇視對方,難以取得共識或平衡點。

 

根據沈伯洋觀察,中國採取資訊戰在台灣內部製造矛盾對立,目的不一定是為了扶植或打壓特定政黨或候選人,最恐怖的狀況是想藉激化衝突,讓台灣民眾自我懷疑現有的民主價值,進而對中國式威權專制產生期待。基於「對立等於傷害民主」的論點,台灣除了謹慎防禦外部攻擊,國內政黨組織也應自我克制,避免以操弄「網軍」撕裂情感。

 

民進黨

▲點擊圖片放大

 

防衛/對抗中國削弱台灣民主  公民素養是最強防護   

 

「對抗中共最強而有力的武器,是公民社會的素養和被深化的民主。你可以譴責中共網軍是想弱化台灣民主,那台灣自己就不該做這種弱化民主的事。」黃國昌也持同樣觀點。

 

民主,確實讓台灣成為華人世界最獨特的存在。

 

開票當天,蔡英文競選總部前的晚會上,來了許多特地飛抵台灣的香港人,他們只是默默站在人群裡,待到最後。

 

「看見你們台灣人擁有我們香港人沒有的東西,真的很為你們開心。」一位貌似學生的年輕男性,在喧鬧的報票聲中,努力用不太標準的華語表達他的感受,「但我們也會繼續爭取、繼續加油的。」

 

要加油的,絕對不會只有香港人。台灣眼前,也還有許多任務,需要完成。

 

蔡英文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下一個四年

2020-01-15

2020年總統選舉投票率高達75%,從何而來?

2020-01-14

陸客變少...日月潭好哀怨!老謝:蔡英文第二任期 該思考如何推進觀光產業

2020-01-14

國際局勢平穩 大選後台股仍偏多看待 「蔡總統概念股」可望上演謝票行情

2020-01-13

韓國瑜敗選感言:祝賀蔡英文總統 努力不夠辜負支持者期待

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