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圈米其林指南」評比 揭密台灣ESG 30強企業

「投資圈米其林指南」評比 揭密台灣ESG 30強企業
▲台積電是國內ESG的長期資優生。

今周刊編輯團隊

焦點新聞

2020-09-29 14:28

就在ESG已成國內企業轉型新顯學,也開始翻轉投資人對一家好公司既有的「認知」之際,《今周刊》獨家取得ISS對台灣企業所做的 ESG 評比。在這份龍虎榜中,誰是最耀眼的明日之星?

 

轟動一時的日月光併矽品案、延燒多年的大同公司經營權之爭,乃至於彰銀董監改選時,台新金與官股的席位攻防,這些國內投資人耳熟能詳的資本市場大案,都有一個共通點:哪一方提出的議案或董監人選能取得ISS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支持,必然就會廣為宣傳。

 

兩度易主、賣價翻倍 ISS堪稱「投資圈米其林指南」

 

ISS是全球最大、專門提供上市公司股東會議案研究的中立機構;原本隸屬MSCI,2014年被美國私募股權公司Vestar併購,一七年又轉賣給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投資公司Genstar。兩次交易雖然僅隔三年,但ISS的「賣價」卻從3.64億美元幾乎翻倍到7.2億美元。

 

也被稱為「投資圈米其林指南」的ISS,在一八年三月又搶下另一座ESG灘頭堡,併購了專精於「永續投資」超過二十五年的德國評等機構Oekom;事實上,綠能大國德國在一五年發行史上第一檔「綠色資產擔保債券」,就是透過Oekom的認證取信市場。

 

這樣一家「喊水會結凍」的機構,又是如何看待台灣上市公司的ESG表現呢?本刊獨家取得ISS針對台灣企業的ESG評分排名「龍虎榜」。既然ISS是外資最重視的研究機構,某種程度來說,這份榜單也將直接影響外資對企業ESG表現的印象分數。

 

 

不囿於權值龍頭股 設定各產業「關鍵議題」評分權重

 

在評分項目選擇上,ISS會依據產業間的生態與營運模式差異,設定不同「關鍵議題」的評分權重,這些「關鍵議題」與權重反映出該產業「最具挑戰性」的風險。以「供應商的勞工權利和工作條件」為例,對紡織業,ISS設定的權重高達15%,相較之下,該議題在銀行業的占比連7%都不到。

 

「權重」定出來後,ISS最後的任務,就是架構一個不分產業、可供比較的評分系統。對此,ISS採用的,是從 A (整體表現卓越)到 D (表現遜色或缺乏透明度)的「十二分位」制度。

 

為了區隔各產業內ESG表現「相對優秀」與「一般」的公司,ISS亦為各產業設定了對應的「Prime門檻值」,一旦超越Prime值,即代表企業的ESG表現在產業內屬於優等生。一般來說,超越Prime的企業,得分會落在該產業的前20%以內。

 

▲台積電是國內ESG的長期資優生。

 

「隱私保護」愈趨重視 日月光連「客戶的客戶」都關心

 

或許是因為許多國家對「隱私保護」愈來愈重視,另方面,「法遵」也漸漸變成各國、乃至區域間彼此競爭所採取的一種手段;而日月光的供應商遍布全球,如果對所在地的相關法令缺乏了解,可能就會觸犯法規。

 

日月光在「S(社會)」項目的進展。「去年我們高雄廠的員工年度離職率,首度低於10%,也是第一次進入集團自行設定的5到10%『健康範圍』。」

 

至於在ISS評分中,近三年整體ESG表現「進步最多」的企業,排名前三的是永豐金、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開發。對於永豐金排名的「大躍進」,長年關注台灣ESG議題、現任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的莫冬立,其實並不感到意外。

 

台灣ESG評比亮眼 勝過美、韓、香港,僅次英國

 

電子零組件、通訊及半導體產業等排名相對靠前,鄭俙達分析,可能在於「外資持股比率」的差異。「因為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都是外資持股比率較高的產業,近年來,許多外資機構投資者,都在加強對所持公司ESG方面的要求,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強化了公司在ESG方面提高資訊披露水準的動力。」鄭俙達指出。

 

值得留意的是,據ISS分析,台灣企業無論是在整體ESG的得分、進榜家數,乃至拆成「E」、「S&G」兩個分項來看,相較英、美與亞洲主要受評國家與地區,表現都相對亮眼。

 

更多台灣ESG風雲錄故事 全文詳見《今周刊》1239期。

 

延伸閱讀

國泰ESG永續(00878)跌不停的2大原因:這檔高股息ETF還值得長期持有嗎?

2020-09-28

別以為做ESG就是行善而已...一則寓言故事看懂:永續經營的真正含意

2020-09-26

一家營收千億的公司,老闆竟砍掉ESG部門...永續專家黃正忠:我看見世界不永續的風險

2020-09-22

這項對外資最有影響力的「投資圈米其林指南」 首揭台灣ESG 30強企業

2020-09-16

ESG不是沽名釣譽!哈佛研究告訴你:為什麼結合ESG的企業能賺更多錢?

2020-09-16